分享

单机运行时机组非停后的主要处理步骤【内部总结5】

 集控零米 2021-08-30

本文主要是关于单机运行时机组发生非停后如何处理进行了一下总结,涉及到轴封供汽、锅炉上水等。因机组不同,相关处理步骤及参数仅供参考,其他内部总结的笔记如下:

  1. ETS中真空低、背压高保护信号都来自哪里?【内部总结1】

  2. ETS中高排压比、高排温度高保护信号从哪来?【内部总结2】

  3. 关于润滑油压低信号的学习【内部总结3】(仅供参考)

  4. EH油压低为什么要跳机?【附EH油压低信号学习(内部总结4)】

机组发生非停后的主要处理步骤
1.确认联锁保护动作正确:发生机组保护动作跳闸时,首先检查跳闸后汽机、锅炉、电气各设备联锁动作是否正常,确保安全停机,确认过程持续时间应控制在3min以内竞聘主值(机组长)常用面试题2:全厂停电处理思路
1.1电气
①确认厂用电10kV母线工作电源开关、10kV公用脱硫段工作电源开关已跳闸,备用电源开关自投成功,复位相关开关.
②确认发变组出口开关跳闸,发电机励磁开关跳闸,复位相关开关。
1.2锅炉
①检查两台一次风机联锁跳闸。一次引风机抢风(失速)处理总结
②检查全部磨煤机、给煤机联锁跳闸。锅炉制粉系统详解(附制粉系统相关资料领取)
③检查供、回油速断阀联锁关闭。
④检查电动给水泵全部跳闸。给水系统讲解学习,知识点全了
⑤检查过热器、再热器减温水电动门联锁关闭。
⑥检查SCR氨空混合器氨气入口气动关断门联锁关闭。
1.3汽机
①检查除氧器上水调门及凝泵最小流量再循环是否联动,否则手动开启凝结水泵最小流量再循环调节门。凝泵最小流量再循环为什么设置在轴加后面?设置在低加后面行不行?
②关闭除氧器上水调节门,防止除氧器满水。除氧器工作原理详细解读
2.保障跳闸汽轮机轴封正常投入轴封系统什么时候投?什么时候退?
2.1轴封供汽方案一:关闭冷再供辅汽调节门,关闭冷再、热再管道疏水,开启冷再供轴封调节门,调整汽机轴封供汽母管压力25~30kPa(轴封母管压力低时,可开启冷再供轴封旁路电动门)、温度260℃,(高压轴封进汽温度与高中压缸转子轴封处温度差应≤111℃,最大应≤165℃,且有20℃以上过热度)。稍开高旁(不超10%),维持再热器压力在0.6MPa左右。启机过程中长时间投轴封不抽真空有什么危害?

2.2轴封供汽方案二:通过冷再供辅汽管路对辅汽联箱供汽,关闭冷再、热再管道疏水,关闭蒸汽喷射供汽门、智能换热机组供汽、生加供汽、启动炉供汽调门、停止空预器吹灰供汽、暖风器供汽,大排管供汽,稍开高旁(不超10%),维持再热器压力在0.6MPa左右,辅汽联箱压力0.4MPa以上。检查、调整汽机轴封供汽母管压力25~30kPa(轴封母管压力低时,可开启辅汽供轴封旁路电动门)、温度260℃,(高压轴封进汽温度与高中压缸转子轴封处温度差应≤111℃,最大应≤165℃,且有20℃以上过热度)。汽轮机转子高点是哪里?怎么判断?
3.检查炉膛吹扫条件满足,MFT以后尽快投入炉膛吹扫程序,吹扫结束后停运送、引风机,防止锅炉快速冷却。炉膛吹扫为什么规定风量在30%~40%额定风量?100%风量吹的不干净么?
4.检查热网供热系统运行情况。关闭跳闸机组供汽电动门、逆止门、调节阀。供热系统汽动热网循环泵失汽转速下降、跳闸。启动热网电动循环泵,维持热网流量2800t/h。开启机组至热网供汽管道疏水、热网加热器疏水管道放水门防冻。高加事故疏水和正常疏水,哪个温度高?
5.关闭主汽管道高压疏水,停运全部或部分空冷风机,维持机组背压25kPa以内。环境温度低于-5℃,关闭空冷各列进汽阀,根据凝汽器进汽量及机组背压情况逐列投入,防止空冷进汽量过小发生空冷管束冻结。直接空冷系统学习
6.判断机组跳闸原因,若为保护误动或可以立即恢复的设备故障导致,则在炉膛吹扫完成后尽快组织对锅炉重新上水。若为其他原因也应尽快判断是否具备再次启动条件,是否具备锅炉上水条件。
7.启动一台电动给水泵,开启省煤器排汽至分离器A手动门,以免上水过程出现管道振动现象。通过锅炉上水调节阀对锅炉上水,上水流量50~100t/h;上水流量参考省煤器入口温度下降速率,不超1.5℃/min。液力耦合器原理及油路流程详解
8.如主汽压力高,锅炉上水困难,应适当开启高、低压旁路或开启贮水箱溢流调节门,逐渐降低主汽压力至10MPa,锅炉点火前主汽压力降至5~8MPa。主蒸汽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汽机有什么危害?
9.机组转速到0r/min,投入盘车。盘车运行中应密切关注汽轮机转速变化,以避免监视不到位未发现盘车啮合装置脱口或盘车电机故障,造成事故扩大。热态启动冲转前连续盘车时间不少于4小时。为什么规定热态启动盘车时间不得少于4个小时?
10.启动一台启动炉(大约4~6小时),具备供汽条件,做为备用汽源,一旦出现机组设备故障,短时间不能启动,冷再压力无法满足机组启动时投入。
10.1锅炉开始上水后,安排2名具有丰富启动锅炉运行经验的运行人员开始启动锅炉点火操作,同时通知对启动锅炉原煤仓上煤,对启动锅炉转机测绝缘送电。
10.2开启除盐水箱至启动锅炉软化水箱补水手动门→检查启动锅炉PLC处于可用状态→启动深井泵、冷却水泵、给水泵,对除氧器上水,捞渣机注水→启动捞渣机、启动炉排布煤→在煤层上方布置引火用木柴和废油等。
10.3启动锅炉点火→启动引风机、送风机→开启启动锅炉至主机辅汽管道沿途各疏水门→保持良好燃烧状态,维持启动锅炉汽包压力,对启动锅炉和辅汽管道进行冲洗。
11.锅炉上水结束判断
11.1锅炉停运处于热态时,贮水箱水位变化不明显,无法作为上水完毕的判断依据。需根据锅炉缺水量、分离器水位、分离器出口温度、过热度等参数变化趋势进行综合判断。
11.2锅炉MFT之前干态运行,分离器、贮水箱以及部分水冷壁内处于无水状态,另外考虑水冷壁内水温下降体积收缩及蒸发,缺水量约75~100吨左右,按照60~90t/h的速度上水时,上水时间大约在1~1.5小时范围内,因此开启上水调节门之后的1.5小时内要密切关注水冷器、分离器、贮水箱等部位温度参数变化情况,避免上水量过大。
11.3上水过程中出现分离器水位迅速升高(约为200mm/min)、分离器出口温快速下降(下降速率在2.5~3.0℃/min左右)、过热度降至0℃以下时,锅炉基本处于满水状态。
11.4开启贮水箱溢流电动门,并开大溢流调节门,观察分离器、贮水箱水位变化,将贮水箱水位放低至可见水位(8.0~9.0m)。
12.通过贮水箱水位变化判断锅炉已上水完毕时,启动炉水循环泵,根据螺旋水冷壁金属温度、垂直水冷壁金属温度、贮水箱内壁金属温度以及省煤器入口温度变化速率,控制各点温降速率在1.5℃/min以下,逐步增大炉水循环泵出力,直到锅炉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达到550~650t/h。
13.给水流量增加过程中,启动引风机、送风机运行,增大总风量到779t/h以上,投入炉膛吹扫程序。
14.吹扫结束后启动密封风机、一次风机运行,建立炉前油循环。投入F层气化油枪,启动F磨煤机。通过屏过出口供汽,投入空气预热器连续吹灰。
15.一次风机启动后,通过关小二次风箱调节挡板降低总风量至850~900t/h,以避免锅炉蓄热和点火初期产生热量被烟气带走导致升温升压困难。
16.依据热态启动曲线控制锅炉过热器出口汽温变化率在1.67℃/min以内,贮水箱内壁金属温度、垂直水冷壁金属温度、螺旋水冷壁金属温度等变化速率均应控制在该速率以下。
17.主汽温度≥460℃(汽机冲转时,主、再热汽温必须与汽缸金属温度相匹配,任何情况下调节级蒸汽温度与调节级金属温度差必须在+110℃~-56℃范围内,且保证56℃以上的过热度;)时进行汽轮机冲转,按热态启动曲线控制升速率,同时加强对胀差等参数监视。冲转时蒸汽的过热度都控制多少为最佳?为什么?

与本文相关的汽轮机启动相关学习笔记合集链接,欢迎点击参考:

汽轮机启动相关学习笔记合集

点击下图公众号名片关注汽机学习笔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