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永武:【国学智慧•论语】孔子向鲁哀公和三子进谏等

 新用户5331MFnj 2021-08-30

启人才教育的新视野

孔子以担任过大夫之职,对于陈恒弑其君,向鲁哀公和三子进谏,反映了孔子的历史责任感。另外,孔子推出知人善任,反对大言不惭的做法。

1

【原文】

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译文】

公叔文子的家臣僎和文子一同做了卫国的大夫。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说:“他死后可以给他'文’的谥号了。”

【评析】

僎:是公叔文子的家臣,经过文子的推荐,也做了大夫。升诸公:公,公室。这是说僎由家臣升为大夫,与公叔文子同位。孔子这里肯定了公叔文子的做法,荐人不拘一格,任人唯贤。所以,在孔子看来,公叔文子死后,可以获得“文”的谥号。

《逸周书﹒谥法解》:“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此处是指最后一项“锡民爵位曰文”。

2

【原文】

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译文】

孔子讲到卫灵公的无道,季康子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他没有败亡呢?”孔子说:“因为他有仲叔圉接待宾客,祝鮀管理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败亡呢?”

【评析】

仲叔圉:即孔文子,与后面提到的祝鮀、王孙贾都是卫国的大夫,都是很有能力的人才。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因爱好男宠而多猜忌,且因脾气暴躁留下不好的史学评价。但他有雄才大略,18岁时就平定内乱,擅长识人,知人善任,提拔三个大臣仲叔圉、祝鮀、王孙贾适才适所,才使卫国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

《史记·孔子世家》:“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所以,孔子对卫灵公有些不满和遗憾。孔子这里既表现出他对卫灵公个人品行的质疑,但客观上也肯定了卫灵公知人善任和卫国的稳定。

3

【原文】

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译文】

孔子说:“说话如果大言不惭,那么实现这些话就是很困难的了。”

【评析】

言之不怍:是指大言不惭。怍,是指惭愧。孔子这句话批判了做人大言不惭的做法。当一个人大言不惭的时候,他说的话客观上就很难实现,这与我们说的一诺千金恰好相反。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喜欢胡吹乱侃,大话、假话、套话、空话,全靠忽悠。特别是在酒场上,当酒过三巡、头脑发热时,一些人乱许愿、随意承诺,很不负责任的言之凿凿,其实往往言过其实,因为“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我们听之,不可不察,决不能盲信。

4

【原文】

14.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译文】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评析】

陈成子:即陈恒,齐国大夫,又叫田成子。他以大斗借出,小斗收进的方法受到百姓拥护。简公:齐简公,姓姜名壬。三子:指季孙、孟孙、叔孙三家。从大夫之后:孔子曾任过大夫职,但此时已经去官家居,所以说从大夫之后。

孔子一项反对暴政,也反对以下犯上。陈成子杀死齐简公,这在孔子看来真是“不可忍”的事情。尽管他已经退官家居了,但他还是郑重其事地把此事告诉了鲁哀公,当然这违背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戒律。他的请求遭到哀公的婉拒,所以孔子心里一定是很抱怨,但又无能为力。孔子这时已经71岁了,仍然具有非常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种精神非常难能可贵。

《左传·哀公十四年》也记载了孔子为此向鲁哀公和三子进谏的历史。

5

【原文】

14.22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译文】

子路问怎样事奉君主。孔子说:“不能欺骗他,但可以犯颜直谏。”

【评析】

在封建社会,官员和百姓都有一个如何“事君”的问题。在现代社会,各级官员和人民群众也有一个如何对待上级领导的问题。孔子这里的表述非常有真知灼见,对于社会治理、完善公务员制度建设,和谐上下级关系,甚至建立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孔子这句话的关键就是,对上级不能愚忠,要坦诚相待,决不能欺骗上级,但是对上级应该敢于犯颜直谏。

我们经常批评一些干部欺上瞒下,对上级阿谀奉承,拍马溜须,报喜不报忧;对下级训斥恐吓,当官做老爷。我们几十年来,各种GDP数字造假比比皆是,明火执仗欺骗上级组织,或者拿着鸡毛当令箭,对于上级领导的错误决定,许多下级官员唯唯诺诺,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更不敢犯颜直谏。所以,很多上级领导平时听到的大多是顺耳好听的甜言蜜语,是歌功颂德的各种丰功伟绩等,而最缺乏的就是忠言逆耳。长此以往,各种官僚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意志论、英雄史观等“唯官”“唯上”就应运而生了,结果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如果1957年在反右扩大化以前,如果1958年大跃进以前,如果在1966年“文革”以前,我们有更多的人讲真话,敢于犯颜直谏,也许我们就不一定犯那么多的严重错误。当然,历史没有如果。站在历史发展进步的维度上,我们要特别怀念那些讲真话,敢于犯颜直谏的仁人志士,这些仁人志士才真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责任编辑:张涛

好 书 推 荐

简  介

       薛永武《审美与人才开发》一书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人才强国战略出版工程出版物,由中组部归属的国家级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年出版。

       该书是人才美学的代表作。作者运用了哲学、社会学、人才学、美学、文化学、教育学、现代仿生学、脑科学、思维科学、价值论哲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与成才、对于家庭和各类学校教育,提供审美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审美全面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感悟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人才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开发;对于国家人才战略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而言,拙著对于全社会克服金钱和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引领人生超越平庸,走出人生迷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