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志国医案——脾肾阳虚

 老陈头zt9wzxar 2021-08-30

  童某,男,8岁。

  【初诊日期】 1 986年12月10日。

  【主诉】 全身浮肿3个月。

  【现病史】 3个月前骤然浮肿,在市儿童医院确诊为“肾病综合征”,而收住病房治疗。人院时,面肿,两眼如线状,腹胀如鼓,阴囊水肿

  ,四肢末端肿胀如馒头状,溲少如涓滴,神情弱淡漠,纳谷欠香,时有泛恶,形寒肢冷,呼吸气弱,寐则蜷缩,大便如常。

  【查体】 舌淡胖,苔自如霜,咽部微红,脉象濡细。腹围78cm。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2~3/HP。

  【诊断】 肾病综合征(中医:水肿)。

  【辨证】 脾肾阳虚

  【治法】 温肾健脾,化气行水。

  【方药】 黑附块(先煎)5g,桂枝5g,干姜2g,熟地黄8g,白术lOg,茯苓皮15g,山药1Og,山茱萸lOg,车前草15g,泽泻lOg,牛膝lOg,

  炙甘草6g,鹿茸粉(分3次吞服)lg。服5剂。

  二诊:全身浮肿略见消退之势,小便渐增,日750~1 000ml,神情较前舒畅,已思饮食,呼吸亦见平静,苔脉如前。上方尚称合度,再击鼓

  前进。

  【方药】 黑附块(先煎)5g,桂枝5g,干姜2g,熟地黄lOg,白术1Og,茯苓皮15g,山茱萸lOg,泽泻lOg,当归lOg;白芍lOg,牛膝lOg,

  炙甘草6g,鹿茸粉(分3次吞服)lg。再服5剂。

  三诊:面部、四肢、腹部及阴囊水:肿减退,腹围66cm,全身浮肿显见改善,前后判若两人,精神亦见恢复,已能起坐,饮食显增,小便量

  日约2 000ml以上,大便溏薄水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濡滑。尿常规:蛋白(++——+),颗粒管型O~1/HP。肾阳不足已见采复之势,

  阴霾亦见消散,病势日见好转,再宗前法损益。

  【方药】 黑附块(先煎)5g,桂枝5g,山茱萸1Og,山药lOg,熟地黄lOg,茯苓皮10g,牡丹皮lOg,当归lOg,白芍1Og,炙甘草6g,鹿茸粉

  (分2次吞服)O.5g。

  上药连续服用将近1个月余,好转出院。出院时,全身浮肿消失,精神活跃,饮食如常,已能起床活动,二便正常,尿常规:蛋白(土)。

  【按语】 本案肾阳虚衰,气化失司,水湿泛滥,故投以真武汤加减,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王太仆曾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盖肾为

  水脏,中寓真火,蒸腾变化,全赖于此。本案治疗取制附子、鹿茸、干姜温肾暖脾壮阳;桂枝、茯苓皮、炙甘草通阳化气行水;白术、山药

  益气健脾利水;泽泻、车前草行水渗湿熟地黄山茱萸、牛膝补肾益阴。前后治疗1个月余,终使阳气来复,浮肿消失。诸证显著好转而出

  院。

  [选自王志国,肾病综合征.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