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悦读 | 民族地区高校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小草9hce4imcw4 2021-08-31
Image

摘要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民族地区涉外商务活动发展势头迅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既懂得国际商务规则又能熟练运用国际语言和区域语言等多种语言进行涉外活动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新形势下全国高校陆续成立商务英语专业,然而,人才的输出与社会的需求不对接,呈现出需求大与就业难的矛盾。因此,民族地区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应以“英语+多语”为依托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对英语和商务课程进行合理配置,在教授理论课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需要从不同侧面推进,以增强学生的择业竞争力和对社会的适应性。

关键词

▶▶▶

民族地区高校;商务英语;多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Image

一  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内涵与培养

(一)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内涵

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是根据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多边的区域特点和办学条件提出的培养思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有其特定的时代特点,高校要切实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进行培养体系的设置,对传统的培养方式进行革新。

(二)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任务

民族地区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满足“国际化”和“区域化”的双重任务。

1.“国际化”需求的培养任务

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要有坚实的国际通用语言基础即英语基础,同时还要有对外贸易知识与能力即英语和商务的双重能力。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学科要培养的是具有多语背景同时懂得英语和商务专业知识的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人才。

2.“区域化”需求的培养任务

区域化的经贸合作是国际化的缩影,是国际化的延伸与拓展。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满足区域发展的需求。非通用语言人才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比较紧缺。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优势在于其具备熟练掌握地方民族语言或多边国家和地区语言的能力,可以具备专业英语的基本功底、多边地区对外贸易的常识与素质、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成为多边地区对外交际和贸易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方式同时也能成为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突破。

三)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规格

《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完善并凝练了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应具备的五种素质、五类知识和五种能力。五种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五类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五种能力包括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规格较之国家标准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Image

二  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时代需求

(一)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区域经济不断深化发展,高校之间、人才之间竞争激烈,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基本趋势与特征。民族地区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更需要根据实际社会经济环境和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模式,彰显特色,提高人才竞争力,并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输入动力。

因此,努力构建好以汉朝双语为母语,精通英语,兼通日语或俄语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区域教育发展需求

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需以院校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办学类型、办学历史、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客观条件为基础。由于生源基础以及外语教育基础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民族地区高校不可能完全按照国家人才质量标准培养外语人才。

首先,民族地区高校生源基础和人才输出有其地域特点。其次,民族地区高校的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与资源有其办学优势。因此,充分利用多语背景的学生特点,在改善传统商务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多语背景的特点,形成“双语+英语辅日俄+商务知识与技能”为特色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民族地区发展的人才需求。

Image

三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同质化

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很多院校在短时间内没有很好地凝练其自身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择等方面参照或照搬了其他高校的课程体系,而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沿袭了原有英语专业的体系特点,多数采用英语辅加商务的模式。很多商务英语专业都是以传统的英语专业为基础发展形成的。在输入商务知识过程中,其系统性和深度又略显欠缺。从而,自身特色没有得到发挥,实用性也更无从体现,人才培养大同小异。

(二)实践能力培养薄弱

专业课程学习内容与实践脱节是很多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此外,教材的实践操作性较低,所学内容很难同经济建设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挂钩。实践条件不充沛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欠缺的重要原因。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重视度低

很多高校未能根据学校特色和地域特点等因素对跨文化课程进行综合规划安排。而在语言和商务的基础课程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输入也是非系统、零散地进行。跨文化教学形式不充分。

民族地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面临更多的困难,整体的办学实力和水平与国内高水平高校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更需要找准内涵发展和人才特色培养的突破口,培养适合本地区发展与符合社会实际的商务英语人才。

Image

四 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一)以“英语+多语”为依托的商务知识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向外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性课程渗透商务专业知识,并逐步将商务知识与技能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在外语与商务的双重模式下,二者都需有所侧重,尤其是商务课程的设置,需要根据区域人才需求的特点进行课程选择,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此外,在第三外语的培养上,多语复合型商务英语学生较之单语言背景英语专业学生,在选择上有更多的灵活性与优势,朝鲜族双语背景学生选择与自己已有语言类型接近的语言,即日语或俄语,提升了第三外语的习得时间和效率,有助于学生多语能力的整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跨专业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中。

(二)实践类教学环节设置

在教授理论课程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校内跨专业实践类课程方面,通过设计课堂活动,将商务英语学习内容情境化。在校外实践基地环节,从学校层面与地方政府合作,长期进行人才联合培养。

实践类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对“英语+多语”以及商务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为从业增加实践经验,同时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从业知识和本领,为学生能够顺利迈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跨文化教学环节设置

民族地区高校以其自身环境特点对学生可以更有目的性和选择性地进行跨文化素质培养,具体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等几个方面来实现。

以“英语+多语”为依托的商务知识教学、实践类和跨文化教学三个模块是根据民族地区高校实际而进行的人才培养设计,三个模块各成体系,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锻炼技能。

END

文章来源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