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是石头的“风引汤”,是仲景的方?

 太阳微笑666 2021-08-31

风引汤

01

风引汤全方十二味药: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大黄、龙骨、牡蛎、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桂枝、干姜。

风引汤,除热瘫痫。


本方为镇心肝、息风阳之剂。方中用石膏、寒水石、滑石、甘草,为有名的三石汤,用寒凉以清火,辛凉以散风热。

《本经》谓石膏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配伍大黄,则泻火通腑,协同三石,可以直折风火之势,并压之使下。龙骨、牡蛎,重镇潜阳。《本经》谓龙骨治“小儿热气惊痛”;牡蛎治“惊恚怒气”。赤、白石脂除烦,疗惊悸,壮筋骨。紫石英“补心气不足,定惊悸,安魂魄,填下焦”(《别录》)。


诸石配合,共起“重以镇怯”、“涩以固脱”的功用,能使风阳不再僭逆,而真气亦不致于随风邪以浮越。

桂枝祛风,合于三石,能够祛风火。干姜温中,合于三石、大黄,则是寓热于寒,寓守于攻,使寒不败胃,又守住中焦,不致寒下各趋极端。

合而成方,重镇心肝,则风引瘫痫可去;除去火热,则风阳亦能自息。

因为惊痫、瘛疭是由热而致,肝风掣引,亦从火而出,所以主治突出“除热”二字,张锡纯创制的镇肝熄风汤,其方意实渊源于此方。

至于“风引”二字,《金匮玉函要略辑义》认为即“风痫掣引之谓”。《外台秘要·风痫门》引崔氏说:“永嘉二年,大人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得发例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张思惟合此散,所疗皆愈”。


这些资料,都有助于我们对病情用药的理解。

赵锡武老前辈更有阐发,他对半身不遂为主,兼血压高的,予潜阳通络,选用风引汤加磁石、龟板、鳖甲、生铁落,颇令人注目。

侯氏黑散、风引汤是仲景方吗?

02

有人认为,这些方剂,是后人所加,不似仲景之方,因为条文用药,与其他方证不符,因此需另眼看待。这当然是有一定见解的,但亦是不全面的。

这些方剂,是张仲景之方,有据可证。

如《诸病源候论》卷六寒食散发候,引皇甫士安云:“仲景经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数种相出入,节度略同”;并且指出,寒食散方“出自仲景”。

皇甫士安(公元215-282年),晚于张仲景(假定他在建安十年写《伤寒卒病论》,是公元205年),只数十年,他是完全有可能看到这些方剂在张仲景的著作中的。

北宋林亿等校正《外台秘要》紫石汤(即风引汤)时,亦注明“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古今录验》、范汪同,并出第六卷中”。

这样,关于方源问题,可以明确无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