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情境试题12: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演变

 新用户2766HcHT 2021-08-31

以下这组关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的试题,看得出来,明显受2019年全国Ⅰ卷第9-11题黄河小北干流试题设计的影响。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长约480km的河段,河型河势变化较大,时而游荡,时而窄深,大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道。下图为某一游荡型河段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20072014)

16. 游荡型河道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但该河段河道并未出现明显的展宽或收缩。该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A. 位于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 

B. 气候高寒,两岸冻土发育

C. 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 

D. 两岸山地高耸,地形制约

17. 20072014年该河段

A. 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 流水侵蚀作用有所增强

C. 内力作用影响超过外力作用 

D. 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小

18. 20072014号河滩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地转偏向力弱 

B. 河岸形态顺直

C. 人类活动固滩 

D. 植被覆盖率高

以下关于试题分析的内容来自网络:

16题详解】

板块交界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该河道不位于板块交界,A错误。高原上,河谷地势较低,冻土发育比海拔较高的高原表面差,不同季节冻土厚度不同、是变化的,冻土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游荡型河流大都处于强烈淤积状态,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会导致下切侵蚀加剧,C错误。受两岸高耸山峰制约,其河床变迁被局限在两岸山脉的山麓之间,因此该岸线基本稳定,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该河段广布河滩,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但2007-2014年河滩总体萎缩或破碎,说明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流域背景基本稳定,内力作用不会变化太大,径流量和输沙量不会有明显变化。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题详解】

号河滩位于机场附近,岸线较稳定,最可能是人类固滩措施的成效。C最有可能。故选C

该组试题的素材来源于以下论文:

试题中的图像是根据论文中的图7转绘而成的,如下所示:

通过对比可知,试题中的图像只是论文中的一部分,从①号滩至⑥号滩之间的区域。同时删除铁路线走向,添加了飞机的符号表示机场的位置,这是出于设计最后一小题的需要。

试题题干的文字材料来源于论文中对研究河段的介绍(注意红色划线文字),如下所示:

而试题设计则是围绕其中一部分河段进行的。

第16题考查河岸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其设问依据与正确选项的设置源于论文中对该河段概况的说明,如下所示:

或者参考论文中第一部分“研究河段概况”的介绍(红色划线部分),如下内容所属两页,为方便阅读,现将其拼接如下:

总体而言,第16题的干扰项还是比较容易排除。

在分析第17题与第18题之前,需要弄清楚试题图像标注与论文中图像的标的区别:

试题的图像保留了论文图像中的①号滩,但没有进行标注;去掉了②滩,将③号滩在试题的图像中标注为①,将论文图像⑤号滩标注为②,将论文图像中的⑥号滩标注为③,并在旁边标注了飞机的符号。

为方便对照,现将两图整合如下:

清楚了图像标注的变化后,对照论文中关于洲滩变化的分析,使能找到第17-18题设问的依据与正确选项设置的出处,如下所示:

试题中有方法,也有知识。好的方法蕴藏于好的作品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