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杰:从《乔家大院》看当下企业股权激励的“罪”与“罚”

 珍谋钧略 2021-09-01

珍谋钧略 | 营销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专家

专注农牧行业 | 助力企业营销价值再造

虽然中国企业家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练,但是在机会中长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在公司治理方面还是略显稚嫩,尤其是前一段时间网络及坊间热议的股权激励,大家一窝蜂式的竞相效仿,真叫人贻笑大方!这期间真有好事者搞出了大动静,结果还是绕不开一地鸡毛:




1、选错了激励对象,股权激励成了叫好不叫座的闹剧;

2、股权被滥用,成内部制衡的工具;

3、股权凌驾治权,严重干扰公司运营;

4、股权是假,圈人是真;

5、用不值钱的股权,诓客户。

难道是乔老爷子在自家票号实战验证的法子有问题?我们看把乔致庸股权激励的案例回顾一下:想当年在乔致庸手下有一业务精英叫马荀,他背井离乡来关外找钱途,机缘巧合投到乔老爷子门下票号,后来经过马荀手办理的钱庄业务占整个票号的80%,就是这样一位业务精英,有一天冷不丁的给乔致庸提出辞职。乔致庸非常不解,就问他的师爷,为啥公司的业务精英要辞职,而那些掌柜的,即使把店弄垮了也不走。师爷笑着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在钱庄掌柜的是有身股的,年底能拿到分红,但是员工没有,所以员工干着干着就没动力了。所有的员工都想当掌柜的,这样到了年底就可以分红了,因此越是优秀的员工,越是想要离开,哪怕是去别的店里当一个二掌柜或者三掌柜,也比这里强。

听了师爷的一席话,乔致庸惊出了一身冷汗,自己的激励方式存在严重的漏洞,培养的高手都送到对手那里去了。于是乔致庸痛定思痛,率先在自己的店里推出“身股”制度——凡是店里的伙计,学徒出师,工作满一定的年份,就可以在店里顶一份身股。制度推出以后,马荀当晚就找到了乔致庸,撕毁了辞职信,还说了一句让乔致庸终生难忘的话“东家,我以后再也不走了。实话说了吧,现在我不仅仅是为您干,也是为我自己干……”

乔致庸靠“身股”留住了马荀,为老乔家票号业的一统江山奠定了基础。今人不差古人,借来一用未尝比他乔老爷子差,外加培训界的煽风点火,股权激励热了起来,人人视为良药,众起而仿之。

首先,乔致庸的股权激励设计前提是公司值钱。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发展前景很好,盈利能力很强,支付能力也很强,而影响公司能否挣到更多钱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钱的问题,而是能干的人的问题。但如今我们大多进行“股权激励”的企业不值钱,所以股权设计的初衷不一样,搞股权激励纯粹就是个幌子,目的就是为了诓住企业急需的人力资源。

其次,乔致庸设计的是“身股”不是“银股”,不改变企业所有者属性。“身股”持有者以管理者身份参与经营,但不以股东身份参与决策,只有分红权。而现在“身股”“银股”概念混乱,为了获得心心念念的人力资源或客户资源,企业不断放大“身股”“股权”价值,似“身”又“银”,结果在公司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出现“身股”“银股”不断打架的乱象。

再次,“身股”只是一个身份象征,并没有改变股权结构,真正实现了治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既不影响所有者的利益,也能照顾到组织核心骨干的利益诉求,进而实现双赢。可是现实中,好事者在设计前就不看好企业发展,可是没想到受让“身股”的好事者竟然是个“神医”,把“病企”给治活了,结果出现神仙打架的局面。

最后,这样的“身股”是有实价的,目的是承认人力资本的价值,而非“虚伪”或“挖坑式”的搪塞和敷衍。但是,我们实际的股权激励却是“虚价”“忽悠”,初衷就是“挖坑式”的留人、诓客户,或背后“纯粹”目的不纯的利益“勾兑”,这样的股权激励貌似皆大欢喜,实则貌合神离,最终难免成为贻笑大方的闹剧。甚至受让“身股”的人,本身职业操守不够,驾驭不了“股权”,出现股权滥用的情况,进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转。

大家明白了吗?“股权激励”是好东西,但是加上目的不纯的“动机”,我们就错用了!

文章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高杰:我们不缺人才,缺的是人才成长的环境

高杰:如何重塑经销商的商业价值

杰:从战略的高度去看薪酬设计

高杰:如何帮助初级经理改善管理

高杰:企业人才困局之我见

-商务联系-

狄老师  18131114002

任老师  13930140893

本文由珍谋钧略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原创首发,注明来源视为授权转载。

作者 | 高杰 , 珍谋钧略企业管理咨询机构创始合伙人、首席HR咨询师;5S营销系统创始人;北京光华视野企业管理咨询中心研究员;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曾担任河北以岭医药集团 (上市公司) 人力资源总监、平安健康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秦川教育产业集团人事行政总监等多家大型上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总监;擅长企业人力资源系统建设与绩效考核模式设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