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起行装出发——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阅读教学思考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从统编版六年级教材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来看,所安排的内容基本上是前几个学年两类要素的综合。所以,从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开始,我们就应该有一种“综合”的意识。

六上第一单元教学如何做呢?我是这样思考的。

       一、单元教学前谈话,理解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

这个活动可以安排在教学《草原》第一课时的前十分钟进行。

(一)出示人文要素: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1.带领学生浏览本单元课文的标题,思考这人文要素是什么意思。等孩子自由回答之后,教师总结:本单元第一篇课文倒是有点真实的触摸山川湖海心跳的意思。但是后面几篇课文,除了诗歌之外,似乎跟山川湖海没什么关系,比如《丁香结》《花之歌》,是不是山川湖海的心跳呢?想开去的话,其实本单元更倾向于让我们触摸大自然的心跳。“山川湖海”是大自然的代称。那什么叫“背起行装”呢?可能也不是真正的“行装”,而是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知识和感受。只有有了思想,有了知识和感受,我们才能真正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二)出示语文要素: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点。

教师可以跟学生一起回忆,我们以前的语文学习,对“想开去”提出了哪些要求?并总结:其实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就学习“读句子,想象画面”“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了,在三年级我们又学习了“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生动优美的句子”,四年级我们还学习了“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自然之美”,而到了五年级,我们开始学习“体会场景中的感情”“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从句子到画面再到画面中的情感,我们一直在想象,一直在想开去。

那什么叫“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呢?自然就是想画面,感受画面,体验画面中的情感了。然后把这样的能力再运用到习作中,也就是“习作时发挥想象”,而发挥想象的目的,就是让习作具有画面感,并蕴含情意了。

以上梳理,孩子们便能明白本单元学习的目标和重点了。

二、分篇章教学,合理配置本单元教学目标。

关于《草原》教学。

这是老舍先生的名篇,作为中国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的语言文字确实充满了画面感。无论是对草原景象的描写,还是与蒙古族人民联欢的场面,都是那样的细腻,生动得就像在眼前。对于本篇教学,可以分成几步:

(一)读熟课文,整体想象。

第一步当然是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然后让孩子将想象到的画面按照课文的顺序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引导:

在草原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在路上,你看到了什么?

大家见面了,你又看到了什么?

(二)分段体会,局部想象

1.有感情地朗读各个段落。我们常说,有画面就有感情,然而更多的是先有感情然后有画面。本课的每一自然段写得曼妙之极,读熟了,感情可能就已经出来了。当然,为了将感情表现出来,孩子们需要动用表情、语气甚至动作。我觉得这方面孩子可以做到。

2.畅谈想到了什么。每一个段落情感朗读之后,让孩子自由表达: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哪一句话的描写让你觉得很有画面感?这部分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

(三)教师引导,帮助想象

孩子们的想象力自然是不足的,所以有的地方需要教师的引导。比如“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墨色渲染……轻轻流入云际”这段话,教师可以出示一幅中国画,帮助孩子们想象。“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是上出现了一群马,……飞过来。”这一段话,教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课文的插图,然后发挥想象。

(四)共同想象,师生对话

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则需要师生对话。老师先鼓励孩子们想象,然后教师也谈自己的想象。

在以上基础上,师生对话,本篇课文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再完成课后最后一条习题。

关于《丁香结》的教学。

这篇课文很有特点。前三个自然段主要是直接描写看到的丁香。后三个自然段则是“想开去”:想到诗句,想到问题,然后进行联想,进入到情景交融的境界,思路十分清晰。读这一篇课文,可以直接用课文教孩子们如何看到生活中的画面“想开去”。所以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按照教学《草原》的步骤,教学第一二三自然段。

第二步,则让孩子体验,作者是如何根据生活中的场景想象开去的。是如何“背起行装”,让心思畅游的。作者想到了诗句,想到了问题,更发挥了联想——联想起人生,这样的方法,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不值得我们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吗?所以,我们阅读文章,不仅要根据文章想开去,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想开去的。

当然,教学这一课,因为其文学性,反复诵读是绕不开去的。

关于《古诗词三首》的教学。

诗词都是诗,都是言志抒情的。诗是一种语言具有高强度特点的文体,因为高强度,所以更可以给读者想开去的空间。所以,诗无达诂。然而,诗的情感却不是可以随便解读的。所以,教学诗歌,首先是想象,鼓励孩子根据诗歌畅想诗所描摹的意境。然后,教学必须要做的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逐渐修正自己的想象,然后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需要提出的是,我以为,古诗词教学,要鼓励教师示范吟唱,根据吟唱的章法让孩子收听,孩子们更可以感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最后,可以让孩子自由想开去:你觉得诗歌想表达什么?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吗?我想,这应该是诗歌教学孩子们应该有的“想开去”。

关于《花之歌》的教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的目标,就是一课一得,操练单元训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首先,进一步让孩子体会什么叫“背着行装出发”,这篇散文诗中,我们要背的行装是什么?作者想象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们的“想开去”有怎样值得学习的地方?他们是怎样通过“想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让我们看到他们所背负的行装的?

略读课文,更适合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

总体来说,这四篇课文均能够围绕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安排,但却体现出来安排的层次性和系统性。《草原》这篇课文是具体让孩子操练“想开去”,《丁香结》主要是让孩子学习作者如何“想开去”,《古诗三首》是让孩子边想开去,又想进来,《花之歌》则是一次综合性的操练,也就是将想开去和想进来结合起来,如何通过想开去想进来。

是啊,“背着行装出发”,就是让我们有思想的、有知识、有感受地去阅读,阅读文字,阅读自然,阅读自我的内心世界,这是我们作为人在这个世界中应该达到的高境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