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顽固性腹胀验案1则】大中医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1-09-02

张琪教授是首届国医大师之一,全国著名的中医学家,当代著名中医肾病学家,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70余载,精通仲景学说,探索学习各家之长,熟读经典,勤于临证,善于治疗肾病及内科疑难病症。笔者有幸随师伺诊,受益良多,现将导师运用仲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疗顽固性腹胀验案1则整理如下。


方药心法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太阳病变证》篇,见于原文第66条,其文曰:“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本方主治发汗后的脾虚气滞证。其病机为不当发汗而发汗,或发汗太过后,损伤脾胃之气而出现的变证。发汗后,损伤脾阳,或平素脾虚,发汗过甚,脾失健运进一步加重,运化无权,痰湿内生,使气机郁滞,胀满始生。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云:“发汗后,外已解也。腹胀满知非里实,由脾胃津液不足,气涩不通,壅而为满,予此汤和脾胃以降气。”[1]故与腹胀满之实证不同,属于虚实夹杂之证。仲景在《金匮要略》亦云:“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2]“发汗后,表邪虽解而腹胀满者,汗多伤阳,气窒不行也,是不可以徒补,补之则气愈窒,亦不可以径攻,攻之则阳益伤。”[3]故当以消补并行,补泄兼施为治疗原则。宽中除满,健脾温运为其法。其药物组成: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每日三服[4]。是以行气消补为主,健脾益气为辅。本方是“补三消七之法,用于虚三实七之证”[5]。方中厚朴为君,最擅消胀,善燥脾下气,除胃中气滞。生姜味辛宣散,温行胃中滞气;半夏辛温开结,降逆涤痰;二者行气开降,更助厚朴泄满消胀之力。佐以甘草补气益脾,调和诸药以防邪气复聚;使以人参少量以加强甘草补中之效,诸药合参,消补并行而不滞,共奏消胀除满之效。正如《伤寒方集注》中所云:“首用厚朴,苦温以泄中焦之胀满,阳微则饮聚,此用生姜、半夏,辛通开泄,浊阴自散,三味用至半斤,重其权也,继用甘草二两、人参一两,以稍助其止气,是意不在补,不过为厚朴之佐使耳。”[6]

医案分析

患者,女,52岁,2015年8月21日就诊。主诉:腹胀反复发作2年余。患者体型偏胖,面部虚浮微肿,腹部胀满难忍,饥饱均胀,食后更剧,上午轻,下午重,傍晚后更甚,自觉有气壅滞在腹部,上下不通,胀满发作时不喜温按,四肢困重,双下肢酸软,下腹坠胀,脐部发凉,大便每日3~4次,便质黏稠,便意急。舌质略紫,舌体胖大,苔白,脉沉。前医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均无效,患者苦满不解,遂前来就医。辅助检查示:胃镜、腹部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查体:一般情况良好,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西医诊断:功能性腹胀。中医诊断:腹胀(脾虚气滞,痰湿阻滞)。治法:健脾除湿,宽中消满。处方:川厚朴15 g,干姜15 g,太子参15 g,半夏15 g,甘草15 g,茯苓20 g,白术20 g,大腹皮15 g,紫苏15 g,木香10 g,公丁香15 g,姜黄15 g,薏苡仁20 g,苍术15 g,丹参20g,桃仁20 g,山药20 g,桑螵蛸15 g,益智仁20 g。7剂,1剂/d,水煎250 mL,早晚温服。

2诊:2015年8月28日,服上方后,前述症状有所减轻,上午无腹胀,仍觉下午腹胀,下肢轻度浮肿,尿量略少,大便日3~4次,便意仍急,舌脉同前。上方去丹参、桃仁,加泽泻20 g,猪苓20 g,草果仁15 g,陈皮15 g。15剂,1剂/d,水煎250 mL,早晚温服。

3诊:2015年9月13日,午后腹胀症状减轻,无下肢浮肿,脐部发凉减轻,仍觉小腹下坠感,舌脉同前。上方去太子参、泽泻、猪苓,加槟榔15 g,沉香10 g,白豆蔻15 g。20剂,1剂/d,水煎250 mL,早晚温服。

4诊:2015年10月3日,服上方后,腹部胀满较前明显缓解,脐部发凉亦减轻,大便日2次,便质黏稠,口略干。舌质暗红,白厚苔,少津,脉沉。上方加黄连10 g,黄柏10 g,15剂,1剂/d,水煎250 mL,早晚温服。

5诊:2015年10月18日,服药后症状消失。上方加天花粉15 g。15剂,1剂/d,水煎250 mL,早晚温服。

3个月后,腹胀消失,此后半年未再诊。

按语

本案证属脾虚气滞之腹胀,治疗当健脾温运,宽中除满,故张老治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减。原文病机为太阳病发汗后,损伤脾胃之气,脾失健运,运化无权,痰湿内生,使气机郁滞,胀满始生。张老认为,临证用本方治太阳病发汗后所致的腹胀满之脾虚气滞证较为少见。临床实践中,不必拘泥于发汗后,所谓是证则用是方,凡遇病机为脾虚气滞所致之腹胀满者皆可随症加减用之,只要细心辨证,加减得宜,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其辨证要点在于腹胀满多表现为上午轻,下午重,以傍晚尤重,但胀满发作时不喜温按,属虚中有实。方中厚朴味苦性温,善于通泄脾胃之气分,行气消胀、燥湿温脾;而张老常以干姜易生姜,加强温阳化湿,宣散胃中气滞之功;半夏辛温,化湿和胃,辛开散结、化痰降逆;太子参补益脾气,滋养胃阴;佐以甘草益气和中;大腹皮、木香、枳实增强其行气消胀之功;酌加公丁香温寒化湿;茯苓、白术、山药、薏苡仁渗利湿气而健脾;苍术性燥苦温,运脾除湿。张老认为,久胀不愈,必有经脉瘀阻,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丹参、桃仁、姜黄等活血化瘀药物,使其祛瘀生新,血运气行。并以少量益智仁、桑螵蛸温补肾阳,意在微微生火以生肾气。张老认为脾的纳运水谷功能,必须借助肾气的温煦,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方能运化健旺。整个治疗过程一直遵循调理脾胃升降之气机为主线,临床应用随症加减。2诊下肢轻度浮肿,尿量略少,酌加泽泻、猪苓以利尿渗湿;患者仍觉腹胀,酌加草果仁、陈皮以加强行气化湿宽中之效。3诊继加槟榔、沉香、白豆蔻以增强行气宽中,导滞除胀之效。4诊出现口干,苔白厚,有化热迹象,少佐黄连、黄柏,意寓辛热之剂中少佐苦寒药,乃温中有凉,防止辛热过剂伤阴。5诊继加天花粉以滋阴护肺,治一经保护另一经;诸药配合,寒温并用、消补兼施,使补而不壅,消而不损,三焦气机得和,脾气健运,则胀满可除,故疗效弥佳,效如桴鼓。

体    会

张琪教授治疗腹胀满的经验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尊重原方方药组成及用量,例如以厚朴为君药;在原方基础上适当加减,既尊重原方,又不固守原方,例如酌加公丁香、干姜等温阳之品,张琪教授认为健脾胃,温脾阳不宜用量过猛,宜从小剂量开始,如此徐徐收功多能治愈;健脾补虚,亦当顾及先天之本,酌加益智仁、桑螵蛸以益火补土;同时注意以辛温为主,少量佐以苦寒药,使泄中有开,通而能降。明乎此,宗其义,效其法,临床用药时,细心辨证,则可得心应手地扩大本方的应用之法。

参考文献

[1]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71-72.

[2] 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4.

[3]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33-34.

[4] 李培生.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57.

[5] 常钢.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的临床应用体会[J].世界中医药,2007,2(5):290.

[6]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2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