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驰川藏线:三千公里尘与土,四千米上云和岳【末】抵萨

 亮子行星 2021-09-02

三千公里尘与土,四千米上云和岳【末】

The Wonder on Sichuan Tibet Highway · Ⅳ

 Leon君 

藏地解码 | 7.31-8.8, 2020

虽逢西藏雨季,但天公一直作美,7号早上醒来又是一个宜人的大晴天。

◆  ◆  ◆

到了波密以后,再往西走便能遇见藏东南最精华的景观,传说中的「西藏小瑞士」就隐秘在波密县到林芝市(巴宜区)的这段森林公路上。

出波密县城大约20公里,我们邂逅了第一个景点——
嘎朗湖国家湿地公园。

从主干道拐入公园大门,穿过绿树丛荫的山村小路行至湖边,忽然出现在眼前的湖光山色是我们没想到的,讲道理比某些知名景点还要好看,而且不收门票。

这片湖泊湿地,得名于在此出现过的西藏最古老的政权——嘎朗王朝,其建立于公元560年,历经五十三代,直到上世纪30年代才灭亡,堪称藏地最长寿的邦国。

要说这个小王朝为什么能够上千年屹立不倒,当你站到嘎朗湖跟前就一目了然了。

整个湖面碧绿如镜,连同葱茏的湿地一直延伸到远山,四面的山脉像温顺的巨龙拱卫着河谷,秀丽的嘎朗村就依附在巨龙的长尾之上。

村庄后面的背景云雾蒸腾,给绿意浓浓的山湖罩上了一层薄如禅翼的轻纱。

这般「造化钟神秀」的遗世秘境,占尽天机,怕不是有祖宗显灵、神明庇佑吧?


我们蹑手蹑脚地走进这个神佑的国度,生怕惊扰那些早起觅食、嬉戏的可爱生灵们。



晨曦撒在嘎朗湖上,泛着粼粼的波光,新鲜的蒲苇、野花围着湖岸疯长。

一眼望穿的湖水里,游动着成群结队的黑鱼,偶尔有些许水鸟、野鸭点水而过,惊起跃动的涟漪。


湖岸和林间的空地上,挂着铜铃的黑牛正专注地啃食着草皮,未套缰绳的棕马像是吃饱了似的悠闲地踱着步。




忽然一辆拖拉机慢速移入画面,走下来一位年轻的牧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周围的一切都太美好了,以至于有点不真实,像在看一档儿童早教节目,恍惚间有种天线宝宝要从树林和白塔后面冒出来的感觉。

◆  ◆  ◆

沉浸了好一阵,我们才收回神来,旋即返回318国道,沿着波密的森林公路继续西行。

这段树影婆娑的公路想必是川藏南线最浪漫的存在了,连路牌都毫不谦虚地写着「最美318国道精华段」。


承袭前一天盔甲山到波密县城的森系画风,波密县城往古乡湖的一路上,古木苍苍,枝叶扶疏,阳光混合着空气中的负离子,把沿线变成一座天然氧吧。

此时前方的路况极好,海拔不高,地势平缓,我们的身心也随之放松起来,在这样的绿色隧道中穿行,仿佛一直开下去也不会累。



在树木飞快地倒退中,我们掠过古乡湖,向高岭爬升。

一路同行的帕隆藏布从边坡流向低谷,右侧突出的悬直岩体替换了密林,不久后前方视野打开,一座巍峨的大桥赫然矗立在山间,这就是跨越川藏线天险的
通麦大桥

我们非常顺利地驶过通麦大桥,并没有感觉有什么危险,后来百度了一下才知道这座大桥已经是通麦天险上第三座大桥了,前面两座一个20年前就被冲毁了,一个因为事故频发而停用了。

光看这介绍都让人觉得不寒而栗,好在2015年竣工的这座新桥,使用单塔单跨悬索技术克服了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打通了川藏线的咽喉要道,让曾经的天堑变作如今的通途。

随通麦大桥一起把「天险」抛入历史中的还有14公里外的另一座大桥——迫龙沟大桥,前者险要是由于地处易贡藏布和帕隆藏布的交汇口,而后者崎岖是帕隆藏布下游遭遇了一个马蹄形大拐弯的缘故,因此迫龙沟大桥建得更加雄伟,横亘在崖壁间,使车辆通过大桥后直接进入隧道。

◆  ◆  ◆

在走完通麦最后一个关隘——老虎咀之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景象似乎又回到了波密原本的模样,四面林海绵延不绝,披戴山川苍翠一片,不过这里已不再是波密,而是林芝市(巴宜区)的前哨——鲁朗

跟一般的深山藏乡不同,它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而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已然建设成一个国际旅游小镇,它的官方定位就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一进入鲁朗,我们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国际范儿。

沿小镇而建的柏油马路宽阔整洁,黄色和白色的标志线都像新刷好的一样,两侧的路灯柱上挂着国旗型的霓虹,像是在欢迎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

小镇上的建筑明显是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黑瓦白墙、错落有致地循着河流一字排开,墙外围着古朴的篱笆,墙上写着鲁朗的核心理念——圣洁、宁静。


背后的鲁朗林海为它勾勒出幽邃的轮廓,在精心提炼的藏族文化渲染下,小镇给人一派匠心独具的诗意气象。


鲁朗镇附近的扎西岗村,也充满了藏族风情。

一座座结合了现代元素的藏式民居,整齐地分布在山坡的田园、牧场之间,曲径通幽的环境显出无人打扰的恬静祥和。

不过,当地村民早已不以农牧业为营生,他们利用自家的宅院,开起了藏式装饰格调的民宿、客栈,接待着想进来体验新时代藏民生活的游客们。

最令人惊喜的地方是村庄周边清新唯美的景色,一眼看上去就让人觉得传说中的「西藏小瑞士」就是这里没错了。

清朗的阳光下云蒸霞蔚的山尖,像女神的天鹅绒飘带,把森林密布的远山分成不同颜色的断层,由深蓝到墨绿,直至山腰的牧场泛出一片平整的黄绿色。

山脚下是成排的灰白房屋,以及长满了灌木丛的逶迤河道,不知道是谁家的牛儿正无拘无束地低头吃草,这抹生动的黑色恰巧成了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


我想,没有哪个摄影师或者画家,不会被眼前的景致所打动。

如果一定要让我选出川藏南线最流连忘返的地方,我会不假思索地点名
鲁朗


因为鲁朗除了拥有绝世美景,还能吃到藏东南别具一格的美食——
鲁朗石锅鸡

味道暂且不表,先说这炖鸡的石锅就大有来头,据介绍制锅的原料是一种产自藏南地区墨脱县的石材,叫做皂石,富含镁铁等17种矿物微量元素。

而皂石需要靠背夫从墨脱的深山里背出来,再由门巴族人以手工开凿,下料时还须力道均匀,一旦心急,皂石就会被凿穿,所以这种石锅本身就因工艺难度而造价不菲,再加上它的保温性能和矿物质营养价值,让石锅鸡成了鲁朗一绝。


小镇上做石锅鸡的农家乐有很多,但水平良莠不齐,我们特地挑了一家网上评分很高的餐馆——盐帮菌王府,果然没有踩雷。

他们家选用的是当地特产的藏香鸡、松茸和其他珍稀菌菇为主料,辅以手掌参、天麻等药材,经石锅小火慢炖而成,出锅后有一股扑鼻的药膳清香,鸡肉滑嫩、松茸鲜美,风味非常独特。

来之前听朋友说鲁朗石锅鸡有点言过其实,但没曾想实测下来竟超出预期,而且人均一百块的性价比也在我们的接受范围之内。

所以,良心讲,大老远来鲁朗一趟,这道招牌菜还是值得一吃的。


◆  ◆  ◆

依依惜别鲁朗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鲁朗的藏语意思),我们走完最后一程林海路段,川藏线转向西南,海拔逐渐升高,迎接我们的是林芝巴宜区的东西分界线——色季拉山


色季拉山是念青唐古拉山的支脉,也是川藏南线上一座重要的瞭望塔,登临海拔4720米的山口可以望见海拔7782米南迦巴瓦峰(世界第15高峰),真是一山又比一山高。


南迦巴瓦峰是318国道林芝段的最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有着「西藏众山之父」的美誉。



它巨大的三角形峰顶终年积雪,缭绕的云雾给它织就了厚厚的棉帽,以至于我们很难看清它的真容,因此它又被称为「羞女峰」。

果然峰如其名,我们在冷风飕飕的观景台守了快一个小时,封锁南迦巴瓦的云气还没有丝毫要散的意思,只能凭借云缝里的山脊和雪线自行脑补它的伟岸了。

◆  ◆  ◆

穿过经幡飘扬的垭口下行色季拉山,你会发现这座山的另一大地理意义,那便是帕隆藏布尼洋河流域的分水岭,从高悬的山路过弯处可以俯瞰尼洋河谷中的林芝首府——巴宜区的城盘。

巴宜区,原名八一镇,地处色季拉山的西北方,雅鲁藏布江和尼洋河的交汇点。这里海拔不到3千米,山环水绕、气候宜居,不像是我们传统概念中的高原城镇,倒真有几分像它宣传所言的「西藏江南」。

而且,巴宜区作为林芝地级市的主城区,建设得颇具规模,尼洋河北岸的坝子也为巴宜区提供了足够开阔的土地,故而这里道路横平竖直,各种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堪称我们此行驻扎过的最好的途经点了。

傍晚开车在市区转悠,一路所见的街景让我想起了毗邻青海湖的西海镇,距离那次环湖骑行之旅已过去五个年头了。

城里的饭店很多,大师傅也不少,所以明显感觉餐饮水准有了质的飞跃。

林芝吃的一家名为「映象川菜」的餐厅,是我们公认川藏线上最好吃的川菜馆。

 
我们三个点了黑椒牦牛肉、干锅千页豆腐、宫保鸡丁、生爆盐煎肉四道菜,每盘分量都很扎实,川味正宗,又相当下饭,不一会儿我们就吃饱了。

临走的时候,我们看到有好多藏族青年鱼贯而入、落座就餐,看来他们家川菜连藏族同胞的胃口都抓住了,实力确实不一般。


美味的川菜为我们最后一天直奔拉萨,蓄满了能量,多日高海拔的反复锤炼也让高反与我们渐行渐远,一个超高睡眠质量的夜晚过后,尼洋河谷初升的晨辉,照亮我们通向终点的路。

◆  ◆  ◆

8号的行程主要是穿越林拉公路,这是一条东起林芝西达拉萨的高速通道,全长400公里,路线基本与老川藏线一致,仍然沿尼洋河逆流而上。

我们吃完早饭就从林芝城出发,向北沿318国道驶出七八公里,通过尼洋河大桥,就正式开上林拉公路了。


刚建成三年不到的公路,路面和交通设施都非常新,视野开阔的四车道让我差点忘记自己在西藏,最不可思议的是汽车时速可以拉到100码,关键还不用交过路费,简直高速品质国道价格,我们的心情指数和速度一起直线飙升。


自驾川藏线到这一段完全可以用飞驰来形容,路况好到畅通无阻,举目皆是白云悠悠、翠山莽莽,曾经横拦竖挡的危峰险壑在林拉公路先进的桥隧面前通通驯服,旅行者只管放心大胆地欣赏尼洋河谷旖旎的风光。

很快,我们驶过林芝西部的工布江达,离开尼洋河的怀抱转投拉萨河流域,在折弯处遇到了川藏南线的第二座高山——米拉山,海拔5013米


它原本是进拉萨前的最后一道高位屏障,也是旅行者向西远眺心中圣地的窗口,但随着林拉公路米拉山隧道的全线贯通,过去需要长途跋涉的米拉山口被避开,盘山迂回的老路被裁弯取直,使得我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穿越这座分界山。


由于施工难度巨大,
米拉山隧道在去年四月才正式通车,它全长5.7公里,设计时速80码,使林芝到拉萨原来8小时的车程缩短了一半。


我们5分钟之后驶出隧道,后面的路程顺风顺水,开足马力穿行
墨竹工卡达孜,一个半小时的工夫就已经看见林拉高速检查站的电子牌了。


于是,高耸的河岸山脉向两侧退却,车流慢慢集中到一起,路边现代城市的模样渐渐显现,我知道,那个一直萦绕心间的雪域圣城——
拉萨,正在为我们打开东大门。


是的,拉萨,我们终于到了!

在历时
九天八夜,行程3千公里,翻过折多山、东达山、米拉山等14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跨越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11条大河,最终抵达布达拉宫脚下……至此,从武汉拉萨318国道川藏线轿车自驾之旅,圆满达成!

尽管于我而言,并不是第一次进藏,但当我再次回到拉萨,心情和几年前几乎一样,仍旧兴奋不已。

西藏从我儿时在地理课上初识起,就一直是悬停在我灵魂深处的香巴拉,是我每当人生走过一个新的节点,就想再度攀登的地方。


纵使水千条,山万座,川藏线亦然飞驰而过。

神性所居的雪域高原,赋予人们的远不止是这一路超凡的梦幻景象,它更是云端降下的一道光,让我始终相信,这世上没有什么遥不可及,也没有什么无法逾越,只要笃定地踏上前程,浩瀚山海都将写进此生

The End




上期回顾:三千公里尘与土,四千米上云和岳【下】

------------------------------------

重温前情:三千公里尘与土,四千米上云和岳【上】



- LEONSPLANET 2020 -
亮子行星 这个世界不思议

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 travel read only one pag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