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数据挖掘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经验研究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1-09-02

目的本文运用复杂网络、R语言、秩和检验、置换检验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咳嗽医案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其治疗小儿咳嗽病的用药规律,研究咳嗽病初诊症状网络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为更准确有效的诊疗提供思路。方法本文根据小儿咳嗽病诊断标准随机选取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病例,制作倪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历录入模板,招募医学研究生,将病例信息录入电子病例系统中。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所录入数据进行预处理,结合结构化查询语言工具对症状、用药进行频次统计。用复杂网络方法对数据中的核心处方和常用药物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筛选出有复诊病例的病例987诊次,核对原始数据,对每个有复诊信息的诊次做出疗效评价,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有效组344诊次,无效组40诊次。比较核心处方药物和常用配伍药物的有效率及卡方值。通过网络的全局强度,平均最短路径,网络直径和网络密度这4个网络的四个全局指标来衡量两个相关关系网络整体连接性的差异。运用威林克斯秩和检验检验两组数据之间的一般差异。参考R语言中的qgraph包,构建两组数据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网络。使用四个局部中心性指标来研究网络中那个症状的中心性最强,这四个指标分别是节点的点度中心性、节点的接近中心性、节点的中介中心性、节点的特征向量中心性。分别计算每个症状的平均中心性的效应量大小,分析在两个相关关系网络中哪个症状的差异性最大。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病历中共有患儿568人,男患儿326人,女患儿242人,共1640诊次。年龄最小者25天,年龄最大者14岁6个月在倪珠英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的药物有267味,出现频次最高前12味药是


陈皮、炒苦杏仁、蜜麻黄、瓜蒌皮、前胡、麸炒枳壳、法半、白芷、黄芩、鱼腥草、钩藤、麸炒僵蚕、桔梗、金银花。运用复杂网络软件处理分析得出,基本方组成是蜜麻黄、炒苦杏仁、麸炒枳壳、前胡、瓜蒌皮、陈皮、法半夏、白芷。常用药物配伍有蝉蜕、生大黄、姜黄,桑白皮、醋青皮、地骨皮,黄芪、茯苓、麸炒白术,川芎、葶苈子、细辛,浙贝母、玄参,麸炒神曲、炒山楂,鬼箭羽、地龙等。药味与疗效关系的卡方结果:药味中P<0.05的有白芷、葶苈子、炒紫苏子。核心方药中P>0.5的有7味(87.50%),分别是法半夏、炒苦杏仁、蜜麻黄、瓜蒌皮、麸炒枳壳、前胡、陈皮。P>0.5常用配伍药味7味(26.92%),分别是浙贝母、鱼腥草、炒山楂、茯苓、黄芪麸、炒神曲、蝉蜕;常用配伍中P<0.3药物共14味(53.85%),分别是地骨皮、金银花、钩藤、炒紫苏子、黄芩、葶苈子、桔梗、桑白皮、降香、姜黄、细辛、玄参、醋青皮、生大黄。52个症状,有效组和无效组的一般性差异,其中有2个症状的P值小于0.05。整体连通性差异中,无效组的全局强度,平均最短路径,网络直径和网络密度明显大于有效组。置换检验结果中,全局强度,网络直径和网络密度P值均小于0.5。疗效差的症状网络联系更紧密,正相关性更强。有效组和无效组的点度中心性、节点的接近中心性、节点的中介中心性、节点的特征向量中心性这4个中心性差异症状中,咳痰、咽喉分泌物、咳声如犬吠状这几个症状之间的差值更大。效应量中最大值是咳痰3.21和大便干结3.03。流涕2.88,肺部呼吸音粗2.81,纳差2.61,扁桃体肿大2.51,分值均较高。结论倪教授治疗小儿咳嗽病主要从痰、从热、从气论治,注重患儿个体差异。初诊症状网络更复杂的患儿治疗效果较差,通过干预效应量值大的症状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以上可为临床小儿咳嗽用药提供更多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