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时宋太宗的代表书法及其影响

 悠闲龙夫 2021-09-03

代表宋代书法成就最高的是行书,也诞生了苏、黄、米、蔡四大家,为“尚意书风”之典范。就草书一体来说,宋人的整体成就终不能和唐代相抗衡。但在宋人存世的草书作品中,宋皇室从太宗起,真宗、仁宗、徽宗、高宗等人均有擅长草书的记录,其中徽宗和高宗艺术水平尤高。这种最具抒情性质的书体应该是从太宗开始就成为了宋代皇室钟爱的书体之一,具有家族书法的传承特点。在传世的宋太宗与宋徽宗的两件作品中,我们能看出其中的传承关系。

太宗的草书
宋太宗《宫城诗》,为太宗传世草书作品。结字形体偏长,节奏明快,不徐不疾。用笔连绵,笔意在大、小草之间。线条匀净,下笔果断,体现了太宗娴熟的草书书写技巧。而宋徽宗赵估《草书千字文》,书写于描金云龙笺上,作于宣和四年,距太宗下世己经一百多年。但我们仔细观察两件作品,会发现结字、用笔都有一脉相承之势。
宋太宗的草书根基应在二王,从此件作品看,亦有吸收唐人怀素、张旭的笔意。两件作品所展现的一脉相承之处不仅仅在用笔结字上,更多的是一种皇家雍容气息上。线条爽利滑静,用笔不故作顿挫,这大概也和皇家定制的御用工具有关。所谓笔精墨良,加之纸质细腻缤密,故而呈现出一种贵胃之气。
清代鉴藏家吴其贞在看到太宗的另一件作品甚至认为“徽宗之书无笔不规模于太宗”,’,太宗对后世子孙皇帝书法之影响可见一斑。宋太宗在学习草书的初始阶段,是以临摹晋唐法帖为主。在王著的指导下,太宗逐渐找到了书写草书的自信。但是在一些名家面前,太宗还是羞于张扬。徐铱是当时的篆糟名家,当太宗从书学待诏那里打听到徐铱并不善长草书后,遂以草书相赐。
宋太宗的这种扬己之长、避己之短,稍有优势即喜逞强好胜的文化性格也同时表现在对南唐、吴越、西蜀诸藩国上,特别是北宋统治逐渐稳定后,武力上的强大逐渐转移到文化压制与蛮横上。
南唐后主李煌面对着被对手掠夺的原本属于自己的旧物,满目图书、法书名画,沦落异人之手,还要承受着对手的侮辱,无能为力的他也只能以酒浇愁一醉方休。而吴越王钱椒家族则仅仅因为“专务善草书”,就被太宗莫名其妙羞地辱一番,则显得更加无辜了。
材料中提到的钱惟治是钱淑的侄子,在太宗眼里,钱氏家族只有钱惟治写的草书还算不错,其它诸人,包括钱椒在内,笔力显得过于软弱,毫无骨力。其实这种软弱又何尝不暗指其国力软弱,无法与大宋抗衡呢?事实上,太宗对钱惟治的赞赏也只是象征性的表扬罢了,在其晚年草书自觉大进后,他对钱氏书法的态度又有一变。这里提到的“江浙人”无疑是指曾经统治的吴越之地的钱氏了,太宗的强权再次通过书法艺术语言展现出来,是宋代政治生态的特色之一。
如果撇开政治立场不谈,宋太宗对于草书人才,一般是厚爱有加的。朱长文《续书断》曾载“有李居简者,善草,太宗甚爱之,以赞善大夫直御书院”。普通人只要草书精绝,也是有可能获得一官半职的。而对于曾经的对手,太宗又把书法作为其个人能力的宣示,变得富有象征意味起来。
宋太宗的飞白书
宋太宗搜长的另一种书体是“飞白书”,传为东汉蔡岂所创,因为书写后笔画要有丝丝露白的效果,所谓“字势既径丈,字宜轻微不满”,故名“飞白书”。这种书体原本多用于宫殿题署,宋人张邦基对飞白书的描述简洁明了:“卫恒作散隶,是用飞白笔作隶字也。故又云散隶,终是飞白”,换句话说,就是用特殊的毛笔写隶书。
揭示宋太宗写飞白书时也使用“特殊飞白笔”的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五年十一月,真宗对向敏中、丁谓等人说:“太宗所用笔亦与人间不同”,向、丁表示未曾见过后,真宗于是命“人赐一双”,”可见在太宗时,此笔曾大量定制,估计生前未能全部用完,故而仁宗能以此赏赐大臣。可见此飞白笔是当时御制书画工具中的重要一种。而仁宗即位后,他又在真宗灵位之旁见到了飞白书笔,详细描述了此笔是“以木皮为之”。
宋太宗对飞白书开始感兴趣,大约在雍熙三年。此年冬十月,在一次退朝后,宋太宗对宰相李防等人说。根据宋太宗本人的描述,他是在得到一件古飞白障子后,深感此书体“近少习者”,遂“仿而书之。”不过,梳理相关文献史料,我们发现,宋太宗对飞白书发生兴趣可能还是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影响。李世民不仅善写飞白,还以此赏赐给群臣,一次酒后,竟然引发众人哄抢的局面。
宋太宗对这则“刘泊登床”的典故是非常熟悉的,至道二年,他也曾效仿唐太宗以飞白书赐近臣,引群臣争取,自己则笑谓:“昔刘泊登床,正如此矣”也许在宋太宗心里,唐太宗的文治武功都堪作自己的偶像。就连写字这样的雕虫雅事,他也非常愿意效仿。太宗对飞白书特别偏爱,还表现在书写工具上,他以木皮为笔并和他擅长的草书相结合,可算是作了一些艺术上的改进,但他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挽救飞白书这一濒临废绝的书体。
此外,他还在各种场合以飞白书作为赏赐的礼物,以示皇恩优握。淳化二年九月,太宗以飞白书“玉堂之署”,以赐翰林承旨苏易简,群臣赋诗以记其事。淳化五年十月,在先赐宰相吕蒙正飞白书后,为了安慰出使在外的寇准,取得大臣们心理上的平衡,太宗又特别赐寇准飞白草书十八轴。”宋太宗以飞白书赏赐群臣的做法,以后逐渐为真宗、仁宗所仿效,成了宋代融洽君臣关系的重要形式。
太宗对宋代书法之贡献与影响
除了身体力行从事书法创作外,宋太宗对宋代书法史的贡献良多。首先是在制度上弘扬书学,选用书法人才为国家服务。根据张典友的研究,太宗最迟于太平兴国七年前,就创立了翰林御书院,其主要书法职能有三点:“陪侍君主研究书法;掌书诏命、国书等书写事务;幕勒书丹及奉皇命在器物上题字、刻字。”
可见,御书院的三项重要任务均是围绕皇帝这个核心,太宗创立御书院的宗旨也非常明确,就是要纠正五代以来院体“字势轻弱、笔体无法”的弊病,倡导二王书法的全面回归。除了在政策上和制度上弘扬二王书学外,宋太宗本人甚至还亲授书法,特别是对于将来供职于御书院的书待诏,太宗还亲自执教,侯其学有所成后方能入院。
宋人郭郊曾对太宗一生中的书法大事件作过简短总结:“惟我圣朝太宗皇帝既一海之内,专尚文治,飞白玉堂,以赐词臣;大书萧寺,以镇京邑。袭藏名山,颁赐郡国者不可概举。
圣书之妙,汉、晋以来所未有也”。元代书法家鲜于枢则将宋太宗书法与唐太宗并论,他认为:“自古帝王英武,而善书者推唐、宋两太宗”,这样的评论可能也正是宋太宗所期待的。宋太宗存世的作品并不多,艺术水平也略逊于唐太宗,从书法创作角度而言,鲜于枢也许有些抬高的成分。
但单单从太宗命王著刻《淳化阁帖》这一件事来看,其对中国传统书学的贡献已经超出一般意义上的书家。正是由于宋太宗的个人意志,方能将二王经典法书化身千万,泽及后世。考察宋太宗对后世书法的贡献,正是由于在和王著等人切磋书艺的过程中所培养起来的二王情结,这种情结拨正了五代以来的晚唐书风,也最终促成了《淳化阁帖》的诞生,以后的书坛风气遂为之一转。
曹宝麟先生曾简要总结过宋代对书法史的两大贡献,其一就是《阁帖》的刊刻,使二王作品化身千万。陈振镰先生更是考虑到太宗的帝王身份,他认为:“唐太宗汲汲于《兰亭》,使唐代出现了一个崇仰王右军的热潮,结果培养出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书家。宋太宗在书法史上的功绩即是掀起了第二次崇仰大王的高潮,但不是蹈袭唐人的老办法,而是自出新意。
他利用《淳化阁帖》,进一步树立了书圣的和自己的权威地位”。李彤先生则更具体地阐述了宋太宗刻帖的意义,他认为:“这种带有官方色彩或者说是皇家审美趣味的审美观在《阁帖》的传播中得以逐步认同和确立,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顺从了他们的意志”。
结语
所以,考量宋太宗的书写,不能忽视其帝王身份,更不能忽视这个身份带来的诸多影响。可以这么说,《淳化阁帖》透露的审美意识,正是宋太宗个人的书法意志的表达,他的这种审美趣味,也从此影响了宋以后的大量书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