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步入大学,这5个坑,你要特别注意。

 云说职场 2021-09-03

文丨小云    来源丨云说职场

全文约 3900字,建议阅读时间 8分钟你好,我是小云。

又到了开学季,一个多月前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心情早已褪去了吧,继而到来的是什么呢?

期望还是忐忑?兴奋还是不舍?

不管怎么说,大学生活就要开始了。

这五个坑,你最好不要踩,你最好能出彩。

1坑一:只要考上大学,就一切都好了现实:大学只是人生旅程的开始

高中,努力过的人,大抵都知道,那段岁月的确辛苦。

所以,老师们经常在我们耳边喊话,“只要熬过这一年,考上大学一切就都好了。”

只要考上大学,一切就都好了。这句话毁掉了多少人。

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当我跨入大学的校门,我认为自己终于可以不用那么辛苦的读书了,十年寒窗,一朝了事。

因此,在大学过的非常放松、惬意、自得。

上课听听课,不想听的课就戴上耳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小说。

上课很随意,更别提下课还要上什么晚自习了,湖边散散步,宿舍追追剧,图书馆看看小说,出门逛逛街,电子阅览室上上网……

各种方式,换着花样的消磨时光。

考试怎么办呢?

考前突击。

每次到了考前,就三五好友约个自习室,一门课,集中突击两三周,考个80分就万岁了。

如此这般,终于来到了大四,被招聘会的各种歧视明晃晃的摇醒,不得不开始面对现实了。

想要找一个很体面的工作,对方学历歧视。想要找一个高收入的工作,对方能力歧视。想要找一个较稳定的工作,对方学校歧视。

总是,各种歧视,脸都被现实打肿了。

不得不说,大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而不是什么高中的终结,更不是人生的终结。

考上好大学就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不,你只是拥有了一个好的起点而已。

四年之后,我们就要步入社会,在这之前,是该好好想想,自己要靠什么在这个社会立足了。

然后,好好去提升自己的技能,为自己的履历打工,争取在毕业那一年,能够拿到自己想到达地方的入场券。

2坑二:60分万岁,只要不挂科就行现实:即便学历不漂亮,成绩、专业也要够突出

我的第一学历,是一所普通一本大学。

大学期间,因为自我要求的放松懈怠,再加上一些情感问题,在学习上就很快放松了。

大一还拿过奖学金,到了大二大三,基本上就放羊了。

大三开始找工作,像我这样的人,在招聘会上可以说很受歧视。

首先,学校没有竞争优势。其次,学习成绩不够突出。再次,专业优势完全没有。最后,实习经历也很匮乏。

都是一个学校出来的,反观我们宿舍的某位每年拿奖学金的鲜同学,她就在学历歧视的招聘会,拿到了国企的offer。

隔壁班的某位男同学,上课总是见不到人,但人家窝在宿舍搞专业,代码写的那叫一个漂亮,笔试、面试,经过七场之后,拿到了华为的offer。

同专业的某位女同学,不仅成绩漂亮,又有各种校园社团活动加持,还有专业实践经历,最后拿到了鹅厂和百度的offer。

所以怎么说呢,知道我们先天不足,就要后天铆足了劲,下足了功夫。

即便那些没有进入名企的人,也因为自己在专业上的兢兢业业,培养了自己的专注力。

这个时代,最稀缺的东西是什么?首屈一指就是时间。

而能将时间投入某一项专业,专注耕耘于此,就更为难得了。

专注力是很稀缺的,这是我在工作之后发现的问题。

我有很多同学、校友、同事,我也看到大家毕业5-10之后,是如何拉开了如此之大的差距,我把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理解为选择、思维,以及专注。

选择了什么行业,什么公司,什么岗位,就决定了你的上升空间。

思维方式,又决定了你的输出、价值和贡献,这些决定了你的上升速度。

专注力呢,决定了你是不是能够突破自己的天花板。

选择、思维,我相信大家都很好理解。

专注力为什么会决定你突破天花板呢?

这就像很多人都去打水,有的人打了几锄头,就说这里没有水,换个地方继续打。但是有的人,选好了方向,就持续地、不断地、一直专注于此,直到打出水来,直到天花板破裂。

当然,前提条件是,你选对了方向。

所以我将选择和思维,放在了前面,而将专注力放在了后面。

3坑三:老师教的不好,我就可以不听现实:先做必须做的事,才有资格做喜欢做的事

前面说到,在课堂上,我也是会有选择性的听讲的。

有的老师讲的好,我就跟着听。

有的老师讲的不行,我就戴上耳机,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工作了以后才发现,不管这份工作,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都得首先解决生存问题。

有时候,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多少选择。

在听课这件事情上,也是一样。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大学课程的设置,讲课老师的评价,都是很片面的。

你认为这个课程设置有问题,但其实它自有自己的逻辑。

只不过,当时的你还不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已。

就像我们学校,无论数学专业、物理专业,还是其他什么专业,都会学习信号、通信、数字化等几门专业课程,为什么?

因为这几门课程有市场需求,同时也是学校的名牌课程,将来就业会受到青睐。

但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自己不是这个专业的,就不学了,后来在招聘市场上碰壁,才醒悟过来,这几个专业好找工作啊,不过也是为时已晚。

就像你觉得某个老师讲课不好,但其实你的评价也是局限的。

我曾经评价概率论老师讲课的方式,只是因为她讲的是陕北普通话,我听着不舒服。

我曾经评价高频老师讲课的复杂度,只是因为我根本听不懂他讲的课程,我听不进去。

我们自认为的不好,最后放弃了学习,那么损失的,一定也是我们自己。

只不过,在学校,我们无法体会在职场这么刺激的现实,喜不喜欢,都先做了再说。

很多时候,你不得不先做那些你不喜欢的事情,才有资格和能力去做那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4坑四:老师自有逻辑,我也自有方法现实:跟上老师的思路,构建自己的逻辑

工作了以后,我有一个非常切身的感受,那就是向你的周边学习,是你成长最快的速度。

这个周边,包括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你的下属。

你的领导积累了多年的职场技能、经验和方法,他才到了如今的位置,他在这个位置上,也同时说明了,你的公司看重的是像他一般拥有那些技能、经验和方法的人,那你就去模仿他。

模仿是人类进步最快的一条途径,你看看婴儿的说话、学步,看看动物世界里小鸡会跟着自己出生看到的第一个动物猫头鹰学飞翔。

你的同事在不同业务领域,不同维度积累了一定职场经验,每个同事身上都有优势,他是积累了很长时间才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去学习他的技能、方法,可以让你少走弯路,以最快的速度对某个专业、某个领域、某个事情,快速上手。

你的下属往往思维很活跃,他们不受禁锢,思维还没有定势,经常会启发你从不同的维度思考同一个问题,对你思维的拓展也很有好处,有一天你会惊喜的发现,原来这件事情,还可以这么考虑。

其实,在大学也是如此。

而在大学,这个距离你最近的人,就是你的老师。

老师,在某个领域进行了多年的积淀,他知道如何快速掌握这个领域的知识,有什么工具、方法、技巧,可以得到拓展和提升。

去学习老师为什么这么思考,他的思路是什么。

对比梳理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思考工具和逻辑方法,这是最底层的东西,在任何专业领域里,都能够用得上。

同时,他也可能认识这个领域里做的比较好的公司、朋友,你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积累,与老师的探讨,获得老师的资源。

我有一个朋友,他毕业之后所找的某投行的工作,就是他的老师推荐的,因为他的老师很惜才,觉得这位朋友愿意钻研,可塑性强,能够吃苦。

5坑五:浑浑噩噩到毕业现实:找到兴趣爱好,这是特别重要的课题

我当年在报考大学专业志愿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我不喜欢在工业企业里,做流水线工人的工作,不喜欢付出重复时间的劳动。

如果实在要说喜欢,就是想要在办公楼里,做一名白领。

可这也是够模糊的概念,在办公楼里做什么呢?打电脑算不算?

我没有太多的概念。

更别提行业、专业、岗位工种等等。

志愿填的更是简单粗暴,我和母亲翻看着报考指南,看到电子觉得当下流行,看到信息觉知未来趋势,看到工程觉得高大上可以做个工程师。

就这样,我报考了电子信息工程这个专业,但我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大学之前,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爱好什么,将来想从事什么。

那么大学四年时间,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期,不要浪费这段时间。

你可以多去接触不同学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课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你也可以多泡图书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你还可以去企业里实习实践,去寻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和未来想要从事的事业方向。

通过学习、实践两个方向的摸索,找到自己想要走的路。

然后在这条路上,积累你的技能、工具、方法,以及实习经验。

很多人毕业之后的三五年里,不断地、频繁地换工作,有的甚至在一年之内就可以换好几份工作,是年轻人太过浮躁,没有定力,沉不住气吗?

也许是,也许不是。

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想要走的道路,想从事的职业,想深耕的方向。

所以,他通过频繁的换岗来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但是,到了毕业,真正进入社会,才开始在这件事情上摸索,就太浪费时间了。

因为刚毕业的3-5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黄金期,企业给你的试错机会也很多,你自己周边的同学也都在成长期,一旦到了三五年之后,你就需要更大的定力和耐力,去克服很多外部很多障碍。

同时,如果你在大学发现的兴趣爱好时间比较早,你可以选择的路径也比较多。

比如,如果你不喜欢现有的专业,你可以考研,可以学习第二专业。

热爱这件事,早发现,总比晚发现更会得到优势。

6写在最后

大学不是结束,只是一个开始,是系统性思维养成的最好四年。

好好学习,即便没有漂亮的学历,也要有漂亮的成绩,或者优势突出的专业。

老师教的好不好,不是你能评判的,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逻辑架构、方式方法,养成自己的底层思考逻辑工具。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方向。

坑很多,机会也很多。

别踩坑,多抓机会,路才会更好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