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解读辅行诀:体用化详解及大小泻汤组方规律本篇对辅行诀中大小泻方的分析是建立在前述文章基础上的,特别是君臣佐使,五行生克,五味化生,若前述概念不清,无法理解此文。对于方剂对应的症状和剂量,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另有文章论述。辅行诀中组方规律是古方派,或称经方派方剂的最基础组方原理,可以解释为何经方一起手就是这个组方结构,其背后的组方原理是什么。虽仍未彻底解释各种药物归性的原理(亡轶),但已经解释了组方原理,并能根据原理勘误。侧面解释方证对应和时方派乱枪打鸟一大包药的药方,为何经常无效。由此引申,用西医的理化指标来分析中医药,是绝对方向错误,根本不是一路。但由此可以成为科技辅助中医的起点,如AI和大数据。 化生体(其味所属五行),被用所克(其味所属五行),即状态表现的是执行功能的结构。体为阴,用为阳,阳作用于阴就化生出状态。例如长期坐姿不正的状态会影响骨骼肌肉结构,骨骼肌肉使用功能不畅,再导致坐姿状态更差。简单说就是结构,功能,状态三者的相互关系。其治症原理总结如下: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也。木,味辛皆属木,木的用之味为辛,金克木,味酸皆属金,故木的体之味为酸,木克土,土生金,味甘皆属土,故木的化之味为甘。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火,味咸皆属火,火的用之味为咸,水克火,味苦皆属水,故火的体之味为苦,火克金,金生水,味酸皆属金,故火的化之味为酸。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土,味甘皆属土,土的用之味为甘,木克土,味辛皆属木,故土的体之味为辛,土克水,水生木,味苦皆属水,故土的化之味为苦。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金,味酸皆属金,金的用之味为酸,火克金,味咸皆属火,故金的体之味为咸,金克木,木生火,味辛皆属金,故金的化之味为辛。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甘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水,味苦皆属水,水的用之味为苦,土克水,味甘皆属土,故水的体之味为甘,水克火,火生土,味咸皆属火,故水的化之味为咸。由此规律,读者可以自行分辨网上流传各版本文章图片之正误,以及撰文者的理解水平,传抄者的工作态度,对错高下立判。我的状态(化之味)就是生我者的结构(体之味),我克者的功能(用之味)。如木的化之味是甘,水生木,水的体之味是甘,木克土,土的用之味是甘。以此类推。克我中之我 + 克我(体之味) + 本我(用之味)大小泻方中,君药皆为克我中之本我,佐臣药为体之味,即克我,辅臣药为用之味,即本我。克我中之我 + 克我(体之味) + 本我(用之味) + 生我(我生者体之味) + 我生(我生者用之味) + 我克(生我者体之味)小泻方 + 我生者的小泻方中取其体之味和用之味(使) + 生我者的小泻方中取其体之味(佐)辛木中土为姜,咸火中木为大黄,甘土中木为甘草,酸金中土为芍药,苦水中木为黄芩根据其对应君药的五行生克,来决定不同药在不同组方中的臣佐使。 肝属木,金克木,味酸皆属金,酸金中木为枳实(克我中之我)。肝属木,金克木,味酸皆属金,酸金中土为芍药(克我之味为体之味),为克我。肝属木,味辛皆属木,辛木中土为姜(本我之味为用之味),为本我。大泻肝汤组方:枳实 芍药 生姜 黄芩 大黄 炙甘草肝属木,木生火,心属火,取小泻心汤中体之味黄芩,用之味大黄。肝属木,水生木,肾属水,取小泻肾汤中体之味炙甘草。心属火,水克火,味苦皆属水,苦水中火为黄连(克我中之我)。心属火,水克火,味苦皆属水,苦水中木为黄芩(克我之味为体之味),为克我。心属火,味咸皆属火,咸火中木为大黄(本我之味为用之味),为本我。大泻心汤组方:黄连 黄芩 大黄 干姜 炙甘草 芍药 心属火,火生土,脾属土,取小泻脾汤中体之味姜,用之味炙甘草。脾属土,木克土,味辛皆属木,辛木中土为姜(克我中之我),遇到与五味之药相同药味时,改用辛木中水为附子(克我中之我克),土克水。脾属土,木克土,味辛皆属木,辛木中土为姜(克我之味为体之味),为克我。脾属土,味甘皆属土,甘土中木为甘草(本我之味为用之味),为本我。大泻脾汤组方:炮附子 干姜 炙甘草 大黄 芍药(枳实存疑) 黄芩脾属土,土生金,肺属金,取小泻肺汤中体之味大黄,用之味芍药。肺属金,火克金,味咸皆属火,咸火中金为葶苈(克我中之我)。肺属金,火克金,味咸皆属火,咸火中木为大黄(克我之味为体之味),为克我。肺属金,味酸皆属金,酸金中土为芍药(本我之味为用之味),为本我。大泻肺汤组方:葶苈子 大黄 芍药 甘草 黄芩 干姜肺属金,金生水,肾属水,取小泻肾汤中体之味甘草,用之味黄芩。肾属水,土克水,味甘皆属土,甘土中水为茯苓(克我中之我)。肾属水,土克水,味甘皆属土,甘土中木为甘草(克我之味为体之味),为克我。肾属水,味苦皆属水,苦水中木为黄芩(本我之味为用之味),为本我。肾属水,水生木,肝属木,取小泻肝汤中体之味芍药,用之味姜。体用化和五行五味对应表格如下:
| 结构为体
| 功能为用
| 状态为化
| 五行之味
| 体之味
| 用之味
| 化之味
| 木
| 酸金 | 辛木 | 甘土 | 火
| 苦水
| 咸火 | 酸金 | 土
| 辛木 | 甘土 | 苦水
| 金
| 咸火 | 酸金 | 辛木 | 水
| 甘土 | 苦水
| 咸火 |
二十五味药五行五味对应表格如下: 天火道注:将咸火中金的厚朴修改为葶苈
五味五行 | 味辛皆属木 | 味咸皆属火
| 味甘皆属土
| 味酸皆属金
| 味苦皆属水
| 木 | 桂 | 大黄
| 甘草
| 枳实
| 黄芩
| 火 | 椒
| 旋复 | 大枣
| 豉
| 黄连
| 土 | 姜
| 泽泻
| 人参 | 芍药
| 白术
| 金 | 细辛
| 葶苈 | 麦冬
| 五味 | 竹叶
| 水 | 附子
| 硝石
| 茯苓
| 薯蓣
| 地黄 |
以下为辅行诀系列文章的基础知识及二十五味药性,请先阅读为宜。 [原创] 解读辅行诀:味苦皆属水
[原创] 解读辅行诀:味酸皆属金
[原创] 解读辅行诀:味甘皆属土
[原创] 解读辅行诀:味咸皆属火
[原创] 解读辅行诀:味辛皆属木
[原创] 悟因:解读五行与五味
[原创] 悟因:解读五行生克与五脏
[原创] 悟因:解读君臣佐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