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背后的文化(细思极恐)

 古玉文化研究 2021-09-03

古玉收藏,其实更深层次的是一种文化的收藏与解读,收藏要读懂隐藏在古玉藏品背后的文化以及古玉符号所含藏的深厚的等级与人文制度,才不失玩味意义,古玉寓意必吉祥,这是现代古玉玩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进入上三代的玉器,却是古玉背后必是等级秩序的缩影与代表,许多细节若细细思量,思恐至极。

上三代的玉器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玩的,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储备还真“玩不了”。想要解读一件上三代的玉器,需要磨练和预备很多“功夫”,收物之前先收心,商周战汉古玉的收藏从不以大小论英雄,而是以纹饰与器形来区别等级层次。如上图所见,这是一件长18厘米,宽3.8厘米,厚0.6厘米的西周柄形器,纹饰繁复,不知者觉着好看,知者震撼,博物馆定位为“一级文物”,果有深意,若流落民间古玩市场,能识此宝者,吾估计寥寥无几。

长期以来各界专家对这类器物(玉柄形器)的定名与功能性质分析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的说是用来弹琴的,因此称之为“琴拨”;有的说是用来束发的头饰,因此称为“簪形器”;也有的认为是作为兵器的铜剑的剑柄;还有的认为是人身上的佩饰;日本著名学者林巳奈夫教授则认为应是一种礼器瓒的把柄,文献中称为“大圭”,因属贵重之器,给有资格参加仪式者佩戴。

柄形器拆解图

《易·系辞下》有言“谦,德之柄也”;而在《国语·齐语》也有说道“治国家不失其柄”。另外古籍《仪礼·少牢礼》也有描述“覆之南柄”的记录,《仪礼·大射礼》中也有“有柄”的记述。从商周时期玉器的普遍意义上观察,其祭祀功能应当是不言而喻的,这种柄形玉器与商周礼仪密切相关,从凤纹人物推磨砣刻来看,纹饰一丝不苟,庄严神圣,神人呈现站立姿态,都顶上部为大凤(凤,西周国母也,周人相信凤落岐山而生周王)古籍中多有言,古人以礼乐制国,未玩玉之前听到此类话一脸茫然,现在想想细思极恐,古代君王从祭祀礼制处入手,把凤置于人头部之上,古人也常言举头三尺有神明,羽人乃是天之童子的头顶皆在凤之下,周王乃凤之子,周王管理教化百姓不更是理所应当?首先在宗教信仰上就站住了脚跟,并以此礼乐来反复教导众人,古人多喜用神明来感化与教化民众归心,看来此言非虚,陈胜揭竿起义以神明说,刘邦斩白蛇说,今日觉得孩童把戏,可在当时的文化信仰中,从此玉圭中就细思而得。

此物反复琢磨后发现,不管从纹饰比例或流畅性,此物都应该是一对才是,古人多有喜欢用圭来区别等级与调兵遣将,此物是否王侯将军各执一物?合二为一方可动兵,拥有此物便是拥有了百万大军,毕竟这可是代表着正义与神明的旨意,谁又敢质疑神明呢?这一半在博物馆,那另一半流落去了何方呢?地府麻?还是?细思极恐。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