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岫玉文化影响了中国千年的玉文化发展

 昵称39120400 2016-12-15

古今岫玉文化影响了中国千年的玉文化发展

文玩珠宝秘籍 04-12 14:51

岫岩玉以出产于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而得名。岫岩地处于辽东半岛的北部,东临丹东,西连营口,南接大连,北依鞍山。岫岩群山连绵,溪流纵横,风光秀美,物产丰富,素以盛产美玉而著称于世。岫岩玉历史上虽然没有列入宫廷玉,但从古至今仍然堪称中国玉文化舞台上的第主角,与和田玉等名玉共同谱写了我国玉文化的辉煌历史。

中国古代玉器的形制与纹饰大都具有某种象征性的文化内涵,并被赋予以特定的文化功能和具体用途。这是因为古代玉器的创制和使用与古代的社会文化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中国古代玉文化孕育产生于没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形成发展于社会文明程度渐趋发达的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时期,最终经过世代传承融汇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并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之中。对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延续,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不可忽略的作用。

由于玉文化产生于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人们不能做到“文以载道”,只有采取“器以载道”的方式,达到“藏礼于器”、“寓教于乐”、“以玉比德”、“借玉传情”等目的。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演变发展,始终围绕着“器”与“道”这两个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要素展开的。“器”是人们雕琢出来的各种形制、纹饰的玉器;而“道”则指人们以其制作的玉器所蕴含、寄托的思想、情感,以及承载、传承下来的文化内涵。古人通过不断设计雕制出具有特定形制纹饰与功用的玉器,并赋予诸多文化内涵,这种“以玉载道”和“以道治玉”的现象互相作用,便描绘出了中国古代玉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因而,在古代玉器中就出现了功用不同的礼乐仪仗类、佩挂装饰类等各种用途的玉器,并最终形成了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质的古代玉文化观念。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红山文化先民用岫岩玉雕琢而成的史前古玉器中,就出现了玉礼器、玉工具、玉饰品和玉动物等不同种类,开创了中国古代玉器分类雕琢的先河。玉经琢磨多成器,雕琢方圆巧匠心,随着琢玉工艺的发展和用玉习俗的演变,古代玉器的种类不断增加,玉器的形制和纹饰也花样翻新,丰富多彩。所谓“形制”,是指古代玉器在造型、规格与纹饰等方面的特定制式;所谓纹饰,则是专指在古代玉器表面雕刻的装饰纹样。现就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礼仪玉器的形制与纹饰特点概说如下。

玉璧: 玉玺是一种圆形的片状玉器,在圆心位置有镂空的圆孔,圆孔的直径相当于玉璧直径的三分之一,亦即《尔雅·释器》中所记载的“肉倍好,谓之璧”。从考古发现来看,实际上亦不尽然;玉璧的大小和厚薄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红山文化玉器中已经出现了方圆形的原始玉璧,在太湖良渚文化地区考古发现的玉璧较多。史前玉璧多为素面无纹饰,商代至春秋中期的玉璧出现少量阴线刻纹饰,春秋晚期以后出现了浮雕阳刻纹饰。主要纹饰有云雷纹、谷纹、蒲纹、蟠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龙纹和多重同心圆纹等。大璧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祭天的礼器和身份地位的标志。其中有苍璧、谷璧和蒲璧。

这三种大璧在举行祭礼和朝会礼仪时,都需要用双手拱举于前,所以又称为“拱璧”。小玉璧称为“系璧”,作为佩玉流传至今。经过历史演变,玉璧也被赋予了多种作用,尤其是在和氏璧传说的影响下,玉璧成为国宝重器,还被用来祭祀山川河流和日月星辰,并作为货币和礼品使用,是一种文化功能丰富,生命力长久的传统玉器。

玉琮: 玉琮的祖型在红山文化玉器中也有所发现,其标准器型多出于良渚文化,其外形呈方柱形,中间有上下贯通的圆孔,两端圆孔边缘都有一段向外突出的环形凸起部分,在体形上分为细高和宽矮两种。良渚玉琮的雕刻工艺非常精致,其中有以多道凸棱雕刻出来的多节玉琮,并常会在上下节之间巧妙布局构图,雕刻出细如毫发的神人兽面纹饰。此种纹饰的含义和作用极为神秘,至今仍未全面破译。玉琮既是祭献大地的礼器,也可作为随葬玉器使用,《周礼》有:“疏璧琮、以敛尸”的记载。在考古发现中,随葬的玉琮多置于墓主人的腰腹部。玉琮自新石器时代盛行以来,流传于商周秦汉各代。此后,历代虽然逐渐衰微,但是仍有少量仿制玉琮作为礼器使用。玉琮的纹饰以阴刻直线纹和阳雕的凸棱纹为主,商代玉琮出现了浮雕的蝉纹、勾云纹。西周玉琮有鸟形纹。战国出现了蒲纹玉琮。汉代儒家学者郑玄在《周礼》的注释中说:“琮之言宗也,八方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虚圆以应无穷,象地之德,故以祭地。”从而对玉琮的名称来历及其用途作出了独到的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研究玉琮的形制与功用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圭: 圭是古代玉礼器中最重要的一种,其形制为长方形片状玉器,有上部尖锐的尖顶圭和上部微呈弧形或平直的平首圭两种。圭的下端多有小圆孔。玉圭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斧或玉铲一类器物,在岫岩北沟文化史前遗址中就出土有一件有孔玉铲,以岫岩玉琢制,与后世的平首圭极为相似。玉圭作为礼器延续使用的时间很久,直到明清时代都有所发现。早期玉圭光素无纹饰者较多,有纹饰者较少,仅有几何纹,兽面纹等数种。

《说文解字》释其为:“瑞玉也,上圆下方,圭以封诸侯。”古人不但以青色玉圭作为敬祀东方之神的礼器,也以大小和玉质不同的圭作为帝王和诸侯爵位等级森严的标志,同时也是帝王颁赐给诸侯的符节“瑞信之玉”。关于玉圭的尺寸和功用,《周礼·考工记》也有记载:“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这里所说的尺寸是指周尺。

玉璋: 也是古代的玉礼器之一,是源于远古时代玉兵器的一种片状玉器。《说文解字》注释说:“剡上为圭,半圭为璋”,可见璋与圭有密切的历史渊源。玉璋有柄有刃,其前端刃部有凹刃、斜刃、弧刃等形制,柄部两侧有齿牙者称为牙璋。玉璋也有很长的演变历史,红山文化出土的玉丫形器和钩形器与后世的玉璋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玉牙璋在山东、陕西和四川的新石器晚期遗址中发现较多,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也有传承,此后即不再使用。玉璋的纹饰极少,仅有阴刻直线纹和罕见的鸟纹。玉璋的流传时间虽然相对较短,但是古人却非常崇尚这种古玉。玉璋的功用也并不单一。根据《周礼》等古代典籍中有“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和“诸侯以聘女”等记载,可见玉璋也被用于军事和婚聘等方面。《诗经》中就有“载生男子,载弄之璋”的诗句,璋有刀兵之形,与英雄男儿为伴,所以后世人多称生男孩为“弄璋”之喜,顺理成章。

玉琥: 《周礼》的记载中把“玉琥”也列为“六器”之一,“以白琥礼西方”的意思是说用白玉琢成的虎形玉器礼祭西方之神。这是由于西方属金,金为白色的原因。尽管历史典籍中有此记述,但在考古发掘中却并未发现这种“玉琥”的标准器。在古代玉器中虎纹形制的玉器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出现的比较频繁,跨越的朝代也很多。但是大多都是写实的片状或立体雕刻的形制,与六器中其它五种玉礼器都是几何造型的风格差别很大,相去甚远。符合“六器”几何造型标准的玉琥至今尚未发现,其具体形制也是众说纷纭。自古以来的一些古玉收藏家和研究者,大多是把片状的玉虎和一分为二的立体圆雕虎符形器视为“六器”中的玉琥。因此,玉琥被认为是最神秘、最罕见的玉礼器。《说文解字》中又载:“琥,发兵瑞玉。”这就表明玉琥既可作为祭祀西方之神的礼器,也可作为号令发兵用的信符。

玉璜: 是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的古代玉佩饰品之一,后来发展为主要的玉礼器之一。红山文化出土的双龙首玉璜就是其中的典型玉器。古语说“半璧为璜”,也有人认为玉璜是由破损为两半的玉璧改制而成的。玉璜的形状分为两类,一类是半圆片形,圆心处略加雕琢出向内的凹陷,其形制确有些类似半个玉璧。另一类则为窄弧条形,类似玉环形器的一段。玉璜的两端一般都有小孔,可以穿系细绳佩挂于胸前。史前玉璜纹饰有兽面纹、鸟纹等,商周至秦汉时期的玉璜纹饰,有以阴线刻和浅浮雕乃至镂雕等手法表现出来的龙纹、凤鸟纹、鱼纹、蟠虺纹、乳丁纹等多种纹样。古人用黑色玉雕琢的“玄璜”礼敬北方之神,源于北方主水,水属黑色的道学观念。玉璜也是国之重器。《左传》定公四年记载中曾提到过有名的“夏后氏之璜”,原本是夏代的遗物,《淮南子》中四次提到“夏后氏之璜”,并称其为“天下宝之者”。尤其是姜太公隐居磻溪钓鱼时得到一枚神奇的玉璜,并辅佐周文王打天下的传说,为玉璜增添了极为神秘的色彩。

玉瑗(玉环、玉玦):都属于璧环类玉器,也都是具有玉礼器和佩饰器双重功能的古玉。玉瑗是一种圆片形制的玉器,其特点是中间有一大圆孔,孔径大而边较窄,《荀子》书中有:“召人以瑗”的记载,也就是说玉瑗是古代请召他人前来赴约的一种信物。玉瑗的另一种用途是作为引导君王上台阶时使用的玉器。据说古帝王登上宫殿或高台时,要由侍者与王各手持玉瑗的一边缓步共登,以防王者失足跌坠,有“援手”之意。

玉环与璧和瑗的区别在于玉环中间的圆孔直径与边宽相同。玉玦则是一种带有缺口的环形玉器。环和玦中的小器都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佩饰器,其稍大者具有特定礼器作用。据《广韵》记载:“逐臣待命于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大戴礼·玉度记》有:“大臣俟放于郊,三年,得环乃返,得玦乃去。”这是根据谐音双关的寓意,意思是说环和玦曾经是古代帝王表达生死裁决的信符。“环取无穷玉取坚”,说明了玉环具有循环无穷,无始无终的象征寓意。玉环的纹饰比较简单,有龙纹环、鸟纹环等。玦与“决、绝”同音,又含有果断决绝的寓意。范增在鸿门宴上多示举起佩玦暗示项羽,要立即杀掉刘邦,以绝后患便是例证。

玉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久盛不衰,不仅是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也有其迷人的科学奥秘。简而言之,所谓“玉”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按照国际上现代宝玉石学和矿物学的通用概念,狭义的玉只有两类,一是属于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集合体的透闪石玉,国际上长期通称为“软玉”,现称为“闪石玉”。二是属于单斜辉石类矿物集合体的翡翠,国际上通称为“硬玉”。中国古代传统观念中的“玉”的概念内涵比较宽泛,属于广义玉的范畴。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玉,石之美者”,也就是说,古人是“以美石为玉”的。这种广义的玉,实际上包括了软玉、硬玉和多种彩石。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玉在我国古代是美石的同义语,其所包含的玉类品种很多。现代矿物学关于狭义的定义,远远不能包容和揭示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深广内涵。正是由于这种我国独有的玉文化观念的长期积淀,使主要矿物成份并不完全相同的辽宁岫岩玉、新疆和田玉、河南独山玉和陕西蓝田玉(另一说为湖北绿松石)成为中国四大传统名玉。四大名玉中的和田玉,产于新疆昆仑山地区,古时又称为昆山玉、属于透闪石玉。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又称为南阳玉,其主要矿物成份为黝帘石化斜长石。蓝田玉产于陕西蓝田县,属于蛇纹石玉。

岫岩玉是四大名玉中最早被我国先民发现利用的玉种。岫岩玉按矿物成份可划分为两类。一是岫岩透闪石玉(俗称为老玉),老玉按产状可分为山料玉和河料玉两种。老玉山料以玉质坚韧细腻,玉色黄白油润者为上品。老玉河料俗称为河磨玉(岫岩),即古人所谓之“璞玉”,属于岫岩玉中极品。二是岫岩蛇纹石玉,与其它不同产地而同类得玉石通称为“岫玉”。岫玉色调以清新亮丽,怡人养眼的绿色为主,此外还有五彩斑谰的花玉,冰炭同体的火石青玉,如翠似雪的甲翠等。岫玉的品种、产量和质量都居于国内外同类玉种之首。

自远古时代以来,我国先民就开始了琢玉、用玉活动,并且逐渐形成了爱玉、崇玉的文化传统,创造了历史悠久的中国玉文化。考古发现表明,岫岩玉在源远涵深的玉史长河中,几经曲折而不泯,数度沉浮而复兴,为中国古代玉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岫岩玉因而被人们公认为“中国四大传统名玉”之一。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岫岩玉雕行业在民国末期到日伪侵占期间,曾经陷入艰难竭厥,濒于失传的绝境。新中国成立为岫岩玉雕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党和政府注重发展民族民间手工业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岫岩玉的开采和加工行业进入了全面复兴的黄金发展时期。经过60多年的发展壮大,岫岩现代玉雕行业奋力崛起。由于岫岩玉拥有古代和现代的辉煌,奠定其在中国现代宝玉石行业中的领军地位,登上了玉都的宝座。

---专业岫玉鉴定与咨询,可添加微信yxfy006(御心珠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