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黄鹤楼,不可不看的书法文化!

 怀旧梦缘刘连第 2021-09-04

画廊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之上,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共有五层,高50.4米。始建于三 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年)。

《元和郡县 图志》记载:

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 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 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现在所见的黄鹤楼为1981年动工,1985年6月落成。

  

千百年来,黄鹤楼也是各朝代迁客骚人、文人墨客来往会聚之地,留下许多千古不朽的诗词典故和文章墨宝。

  

主楼“黄鹤楼”三字,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老先生所题。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任主席、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长启功老先生,也在此书“黄鹤楼”三字

  

主楼一楼“帘卷乾坤”牌匾为北京书法家方颜所书。

乾坤,古代指天地、阴阳的两对立个面,今指宇宙。“帘卷乾坤”寓意为黄鹤楼以外辽阔的大自然,全部卷入眼帘。

  

三楚一楼牌坊。黄鹤楼有楚地第一楼之美誉,故楼前的牌坊名为“三楚一楼”。

古时楚地刻分为西、东、南三楚,此名出自楹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赵朴初老先生书“气吞云梦”于一楼西

该句由唐代孟浩然诗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演变而来,极言黄鹤楼气魄之盛。


  


一楼南“势连衡岳”,气魄宏伟,宛如与千里之外的南岳趁热打铁,组成一幅“拔地向天,耸翠如屏”的气魄。


  


唐代诗人崔颢所作七言律诗《黄鹤楼》,此诗选入《唐诗三百首》。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人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唐诗珍品。


  

崔颢之后,诗仙李白不久也登上黄鹤楼,被壮观的景色所陶醉,诗兴大发正欲题诗,见到壁上崔颢的题诗,遂搁笔,并说出“一拳打倒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慨叹崔颢的诗太好了。

后人建搁笔亭以纪念此事。


  

北宋湖北襄阳籍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米芾书“天下江山第一楼”


  

毛泽东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 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主席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 黄鹤楼》和1956年6月畅游长江后填写的《水调歌头 游泳》。


  

黄鹤楼景区有一块独笔鹅字碑,如今以“独碑亭”而闻名。此碑高2.3米,宽1.4米。据传书圣王羲黄鹤楼下养过鹅群,有次与某书生聊天论鹅时情不自禁写下此字。




注:图文来自《画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