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理】饺子的区域差异

 大泥湾地理志 2021-09-04

还有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全国各地的年味越来越浓,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各家各户贴上了对联和福字,不知道大家的五福是不是都集齐了。

记得上个月冬至的时候,吉奥格拉菲耳边又响起了南北差异的话题,身边占多数的北方人都在讨论冬至吃什么馅的饺子,是自己动手包还是直接买速冻的。不过也有几位南方人默默地提出了他们深藏已久的问题:为什么北方人一年到头遇见什么日子都要吃饺子?吉奥格拉菲仔细一想,还真是。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夜要吃饺子,正月初一再吃一顿。到了正月初五,这一天叫“破五”,有说法说到了初五这一天过年的诸多禁忌就可以解除了,得吃饺子庆贺!夏天入伏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立秋有“贴秋膘”的说法,冬至是必须要吃饺子,不然要冻掉👂

家里老人总说过去白面和肉都是需要在特定时节才舍得吃的,慢慢地就形成了这种一年到头重要节庆吃饺子的习惯。饺子是面食的代表,主要阵地是河北、河南、山东等华北平原地区,后来也许是随着山东人大量移民至东北地区,东北现在也成为饺子的重要领地,综合起来就是下图饺子区的基本形态了。南方地区主要种植水稻,以米食为主,所以年糕、汤圆在南方地区更为常见,而不是饺子。

饺子的区域差异说到底是粮食作物的差异,那再刨根问底应该还得说是气候的差异。

吉奥格拉菲觉得这张年夜饭饺子区图基本还是反映了中国的饺子区域差异,我们来做个小调查吧,请大家完成下面的投票,来看看各地年夜饭到底有什么不同,另外看看饺子区内部又有什么差异。

说到饺子,世界各地也有不少类似的食物,英语关于饺子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dumplings这个词,但其实用jiaozi会更合适。dumplings指的是面里裹着馅的各种食物,所以包子其实也算dumplings,比如在下面这张世界dumplings分布图中小笼包、虾饺就都被算作是jiaozi的兄弟姐妹了。

和我们熟悉的饺子相比,世界各地的“饺子”都显得有些奇怪。小麦在中亚、西亚一带种植广泛,所以这些地区都发展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饺子”。

比如阿富汗的Aushak,做法和饺子类似,但是肉馅以牛羊肉为主,最具特色的是下图中能看到的酸奶。不管是牛羊肉,还是酸奶,都和阿富汗地区的游牧文化息息相关。

土耳其的Manti和Aushak很像,据说是从中亚地区传到土耳其的,而Manti的读音很像中文的馒头,馒头在当时就是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包子。与Aushak不太一样的是,酸奶在Manti中以蘸料的方式出现。

波兰的Pierogi是当地非常有名的食物,也是波兰人圣诞期间家庭聚会的重要食物,Pierogi是从俄语“派”演化而来的。波兰的饺子可以是甜的,可以是咸的,也可以是辣的。馅料包括芝士、洋葱、肉沫、蘑菇、土豆等等。甜的Pierogi中经常会出现草莓或者蓝莓,吉奥格拉菲无法想象这是什么口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