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0多年前的神级小楷!于敦煌藏经洞出土,现为国家图书馆重宝

 yangsuorong 2021-09-04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季老先生之所以说出这样一句话,源于100多年前,敦煌藏经洞的现世。

在1900年5月26日,王道士发现了敦煌藏经洞的秘密,这个埋藏在地底多年的宝藏,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道士将此事上报之后,并未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反倒是引来了那些外国探险家的窥伺。

英国人斯坦因与法国人伯希和先后到访,用极少数的银洋,将一车又一车的经卷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大量国宝从此流落海外。

这就是季羡林老先生为何说“敦煌学在世界”的原因。

在当年出土的那一批经卷之中,不乏有唐代“抄经生”所写的书法重宝,就比如这一卷《西晋陆机辩亡论》。

《西晋陆机辩亡论》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之中,为镇馆重宝。

此作的原文是由三国时期的大才子陆机编撰,讲述的是东吴兴亡的原因,以及江东陆氏家族的功勋,陆机为东吴大都督陆逊之孙。

而敦煌出土的这卷《辩亡论》,是典型的“唐代写本”,为唐朝抄经生所写,虽未署名,但从高超的书法技艺中可以看出,书写者定然是一位书法高手。

有很多人不知道唐朝“抄经生”是什么人,其实这个群体是诞生在武则天大兴佛教的大背景之下的,佛教信众一多,去寺院上香祈福的人就多,而“抄经生”就是负责给香客们抄写经文的。

他们的书法水平往往都比较高超,而且下笔时必先让心静下来,再用清水净手,然后怀着恭敬之心境,将经文抄写下来。

就如这幅小楷书《西晋陆机辩亡论》,此作字体舒朗俊秀,结体严谨,暗合唐人法度,一丝不苟,极见恭敬谨慎之心态,而且每一个字都秀美非凡,堪称书法史上的无上珍宝。

即便现在1000多年过去了,这幅作品仍是艺术界的瑰宝。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