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厥阴病,可以远离恐惧

 伟天英 2021-09-04

感冒、咳嗽、呕吐、拉肚子都是小事情。

病人遇到这种事情,除非一直不好才会担心。

临床上,主要引起焦虑的是厥阴病。

那么什么叫做厥阴病呢?

张仲景一句话就谈到了厥阴病的本质。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比如有个老太,走在路上,她突然一阵头晕,眼前一片发黑,倒在地上。

醒过来以后,她就会后怕的要命,以后走在路上,就小心翼翼。

老人许多腿脚还硬朗,为什么就拿了一根拐杖在手里呢?

有些就是防止头晕的时候,手里有个支撑。

对老年人来说,摔跤,是非常要命的。

上面的这种情况,就叫做厥。

我们已经知道,厥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阴阳气不相顺接。

既然阴阳气不相顺接,我们的气血是必须要继续在身体内流动的。

这个时候,就会形成震荡。

身体要通过抖动,把这种阴阳气不相顺接的状态,震通畅。

本能就是这样的。

好比一个流水线履带上的机器,某个地方卡住垃圾了,卡住的地方就要开始冒烟了,甚至整个机器抖动起来,非得把那个卡住的地方冲过去不可。

至于冲不冲得过去,不一定,也可能是整个机器炸了。

以前用过那种老式的洗衣机家庭,应该会身有体会,洗衣机老旧以后,脱水的时候,有时候,整个洗衣机会轰隆轰隆摇动起来。

因为堵塞、老旧,等等等等的原因,导致了机器循环运转的基本轨迹,受到了干扰,整个机器势必会抖动起来。

这一瞬间的状态,叫做厥。

所以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很多老年人,身体经脉骨骼气血越来越脆弱,走路就开始摇摇晃晃了,抖抖丝丝,旁边的人,看着,都替他们捏一把汗。

这是什么原因啊,就跟那个履带在振动,想把路线振通畅一样。

能不能振通畅呢?不一定,起码这种抖抖丝丝的振动,勉强维持他的气血阴阳是通畅的。

一旦有点跟不上,那么就厥倒了。

我们再反过来,理解那个老太的摔倒。

头晕的时候,就有点阴阳气跟不上的味道了;再到眼前黑的那一瞬间,就是阴阳气一下子断档,于是厥倒。

幸运的是,倒下去以后,她的阴阳气又接上了,然后苏醒,慢慢再爬起来。

也有可能倒下去,阴阳气没接回来,死掉的,这很正常,要看她自己的基本身体情况了。

那么这个老太,是原来就气血很虚弱吗?

不一定的,引起厥的原因,可能是她心脏本来不太好,或者今天早饭没吃、或者前面刚刚大体力劳动过,各种原因引起的阴阳气不相顺接。

所以张仲景没说什么发病原因,他说的是厥这件事情的本质。

至于什么原因,那要医生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不明白这个厥的本质,人就会很恐惧,很担心,猫叔看见那种被搀扶着来看病,一脸的恐慌和担忧,写在脸上;病人们最喜欢描述的,就是自己摔倒那个时候的经历。

理解厥的本质,大多无非是一过性的阴阳气,接不上了嘛。

再根据身体情况,该干预的干预,该治疗的治疗,避免那种情况再发生喽。

这是第一种大家比较常见的厥。

根据这个概念,我们把它推衍出来。

那些嘴巴歪啊、偏瘫半身不能动啊、手脚麻啊、走路往一个方向偏啊,都可以归入厥的范畴。

无非都是阴阳气的交通出现了障碍。

所以懂点医学有多重要?

只需要理解厥这个概念,心情就会好很多。

否则上面的这些人群,就是悲观发脾气,莫名恐惧的主要人群,既不利于治疗,也经常用这种焦虑影响着身边的人,大家都不快乐。

第二种常见的厥,就是小孩子的发烧惊厥了。

持续发烧的作用下,局部筋脉会痉挛。

不理解的可以去买个牛皮筋,用火烧,你会看到牛皮筋开始收缩扭曲。

现代医学说是高烧烧到了脑神经,引起神经性的抽动。

听上去很科学,猫叔觉得不对,没有说到根上,没有说出本质。

本质,还是因为发烧加热,引起的筋脉组织的收缩和扭动。

我切一对鸭掌到铁板上去烧,它们也会收缩扭曲,不需要去加热鸭的脑子。

现代人理解不了中医,容易轻易被现代医学忽悠的主要原因,是思想的深度不足,难道猫叔和许多中医工作者,真的不懂现代医学?

往深了思考,很多现代医学理论,根本经不起推敲,经不起多问几个为什么,这个不再深入。

上面这种也是,你正常的筋脉组织都收缩了,你的机器履带都被加温变短了,你也一样形成了,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局面,你势必也要扭动起来,但更多的是抽动,因为你的筋脉短了嘛,你要用抽动的方式,表现出这种厥来。

而之前第一种,履带本身没有缩短,所以表现出来的现象,是抖动和震动。

所以这第二种,也很吓人。

很多宝妈看见孩子发烧抽筋,都被吓出神经过敏,以后永远陷在一种紧张兮兮的焦虑里面,深怕孩子再出现那种情况,一种发烧可以,千万不能抽筋,导致抗惊厥药物、抗生素滥用、退烧针的泛滥,至于以后孩子好不好已经不重要了。

有的甚至考虑要二胎。

在猫叔看来,悲哀啊,有什么啦,你知道原理,就会淡定很多。

生活中,什么风风雨雨不会来,谁能一辈子生活的舒舒坦坦没有情况的。

还有第三种厥。

第三种厥比较隐性,它是一种正气跟疾病搏斗进退反复拉锯的状态。

就好像那个机器履带振动了一会,插头被人拔掉了;随后插头又被人插上,又开始振动起来。

也就是很多慢性病的反复急性发作。

病人好了以后,愁啊,怎么又发作了。

好了,又发作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到底能不能断根啊?

猫叔说句实在话,这个好字,用平息来表达,更贴切,所以有些能,有些不能。

因为每一次发病,都是疾病进退的关键,能否前进完全康复,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原因。

医生可以做的,主要是防守,先想办法立于不败之地,以待天时地利人和。

这种疾病跟人体气血搏斗的时刻,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要么身体进步,要么暂时平息,身体以后更差,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上甘岭战役整整打了43天,597.9高地,537.7高地,敌我双方反复易手达到了59次,我打上来,你再把我打下去,我再把你打下去,死伤无数。

在这么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填进去将近3、4万人头,战况之惨烈,可见一斑。

最后,中国志愿军守住了,你说战争真的胜利了吗?

猫叔只能说,和平了。

你能说打下去敌人的那一次冲锋,就是胜利了吗?就是疾病断根了吗?

真的不好说。

但是敌人的任何一次冲锋,你不给他打下去,失败是注定的。

没有办法的时候,防御反而是积极的,守得云开雾散,未必没有曙光。

可是现代医学弘扬的却是,病治不好的,会越来越重的,还没打仗,已经投降了,病人即使在治疗,也是悲观的,天天有种注定人财两空的感觉,这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厥字,意味隽永,解得其妙者,可以跟焦虑说拜拜。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