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蓝:讲一万句道理,不如做一个动作,聪明的爸妈都这样教育孩子

 安蓝2021 2021-09-05
 

讲一万句道理,不如做一个动作,聪明的爸妈都这样教育孩子

文/安蓝


周末的早晨,陪老石头在小区打乒乓球。
夜雨过而晨天未晴,空气湿漉漉的,凉爽宜人。我们俩你推我挡,玩得正嗨,旁边案子上来了一对父子。父亲大概三十七八岁,留着一圈胡子,看上去还蛮爷们儿。儿子大概十一二岁,从打球动作看,比较腼腆害羞。
看到带孩子玩的父母,我总会不由得生出一丝好感来。我觉得能够抽出时间陪孩子玩的父母才是真的爱孩子,会教育孩子。因为孩子其实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很多东西,而且也会更加活泼开朗,更容易融入集体,适应能力也强一些。
但父子俩打了没一会儿,那位父亲便开始不停地“教导”儿子,我刚刚生出还没捂热的好感,便很快冷却了。
“你动作麻利点,怎么这么慢。”“你站的时候,双腿叉开。”“往回打的时候,拍子应该再往下压一点。”……
听他这么说了几次,我便趁着老石头捡球的空儿偷瞄了一眼,那儿子大概不经常打,所以接球的动作,的确有点慢悠悠。打球的姿势,也不是那么舒展和利落。尽管被爸爸这么唠叨着,脸上还挂着一丝羞涩和歉疚的笑。看着令人心疼。
我暗想:孩子多打几次,慢慢不就快了么,这位爸爸也太着急了吧,这样催促和“指导”下去,这娃只会越来越慢,到最后就会手足无措,说不定明天再不会来打乒乓球了。
果不其然,虽然爸爸说了多次,孩子似乎更慢了,而且发球的时候,犹犹豫豫,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发才好的样子。
我这个人向来不怎么好为人师,况且也自觉并不比别人懂得多,所以很多情况下,都不会发言和表态。但我又是个极热心的人,看到这孩子被爸爸这样“误导”,真的有点着急。遂忍不住以“指桑骂槐”的方式“旁敲侧击”了一番。

我稍微放大了音量对老石头说:你按你的方式打,别对我指手画脚好吗?我打的次数多了,不就熟能生巧了么?你要是觉得我打球姿势不对,可以做个示范动作给我看,你一会儿说上旋,一会说下搓,我怎么知道到底怎么打才好?
老石头被我说得有点莫名其妙,但好在他立马明白过来,所以很配合地陪我“演戏”。他站定了,真的拿着拍子给我“演示”起来:你看啊,接乒乓球的时候,这样一搓,球不就旋起来了么?然后落到我案子上的时候,会往回旋一下,这样我就不好接了。
我假装认真地听着,真心希望,旁边案子上的父亲能够听到我们俩这一唱一和的对话,从而能够改变一下“教导”孩子的方式。
其实,父母讲一万句道理,不如亲身示范一回,孩子看得清晰又明白,学起来也是非常快。
我这样说,并不是凭空想象,红口白牙胡说的,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美国著名的网球教练,运动心理学第一人,提摩西·加尔韦在他的著作《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这本书中讲到:人的大脑前额叶有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细胞,“它可以模仿别人的行为,让你完美复刻出来”。这种复刻,其实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学习模式。
比如婴儿时期学习语言和走路,父母完全不用教各种复杂的语法和词汇,孩子跟着模仿就学会了;父母也不需要告诉孩子走路先迈哪条腿,每条腿挪出多大的角度,多远的距离,孩子也是跟着父母,自然就学会了。这就是镜像神经元在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在长大以后,学习过程反而变得不那么轻松了呢?这是因为自我一太强大了,我们宁愿相信经验、理论、逻辑思考,而不愿意相信自我二的本能学习。
在这里,把什么是自我一,什么是自我二简单介绍一下。
我们的精神世界,分为理性和感性两种。提摩西·加尔韦把这两者,称之为自我一和自我二。
自我一,也即是理性。它是行为的主导者和发起者,更是观察者,会给你提出各种各样的意见。
自我二,即感性,就是执行者。在我们的生活过程中,自我一经过大量复杂的逻辑思考和运算,下达指令,然后自我二负责执行。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自我一下达指令的这个过程,但是在比如体育比赛、重大谈判场合、演讲现场,那么这个过程可能会冒出来。
提摩西·加尔韦认为,在这些场合,越过分关注自我一,便越发挥不好,甚至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现象,也就是说,越在脑子里回想应该怎么做才好,越会出现失误。
这是因为,我们太过相信自己的头脑里装的那些东西,而轻视身体本能的反应。其实,所谓身体本能的反应,也是我们前期学到的很多东西,储藏在了潜意识当中,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调用出来而已。
想想我们是怎样开车的?是在大脑里想好每一步动作,才做执行,还是完全靠下意识去完成每一个步骤?
因此,提摩西·加尔韦建议,充分信任自我二,并用自我二主导学习过程。
但自我二对图像的敏感度远远大于语言或者文字。因此,要纠正孩子打球的错误动作,若是简单地告诉他拍子应该怎么拿,应该怎么站位怎么发球,不但没什么效果,反而会让他手足无措。
这时候,如果你亲自演示一遍正规动作,他马上就能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并且快速得到纠正。这也是唤醒自我二的学习能力的方式。
意识到自我一的局限,唤醒自我二的能力之后,最后要做的,就是将两者统一起来。也就是身心合一,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叫做“天人合一”。
那么,“天人合一”究竟是怎样一种状态呢?
其实,也就是我们古人常说的“忘我”的状态。就是完全投入到我们所做的事情当中,从而与我们正在做的事融为一体,忘记了自我的存在,忘记了世界和时间的存在。
如果你还无法想象那种状态,回想一下你曾经看一部精彩电影的过程,或者你曾经沉浸在游戏的时刻。等电影和游戏结束的时候,你是不是会觉得,仿佛刚从梦境中醒过来一般,根本忘记了刚才处于什么环境,旁边坐着什么人,更是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那么,这种状态如何才能达到?
第一,保持专注,抛开所有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如果无法做到,可以专注于呼吸;
第二,要暂时忘记自我一(头脑或者理性)的存在,把主导权交给自我二(感性或者身体本能),拒绝自我一(头脑或者理性)的评判。
我们的身体掩藏着不为人知的巨大潜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的“身心合一”,导致精神和身体无法协调统一,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要想释放自己的所有潜力,就必须彻底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真正做到“身心合一”。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真正达到“身心合一”的时刻,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孩童时期。这是因为,孩子内心单纯,没有杂念,做什么事儿都很投入。
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个学习家。父母要想让孩子怎么学,或者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人,最简单的方法,不是没完没了地讲大道理,而是以身示范。孩子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学,而且那种学习,可以说是“身心合一”的学习模式,因此,他们不但学得很快,而且很像。
我们打完球离开的时候,那对父子还在打球。父亲依然没完没了地“教导”儿子,儿子照样羞涩而腼腆地应付着父亲,我的“旁敲侧击”丝毫没有起到作用。
我虽然感到遗憾,但也很无奈。对于不学习,不思考,自以为是的人,你当面直截了当地指出他的错误,他不但不会接受,反而还会借反驳你的机会,加强对自我的肯定和认同。
因此,除非他们被现实“教训”或者通过学习,自我领悟,自我提升,从而改变,不然他们将永远执迷于自我的局限中,不会得到成长和改变。
我也在这里呼吁亲爱的家长们,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还是多学一点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吧,校外辅导班都取消了,你还不学习,拿什么更好地培养孩子呢?
01
编者有话说

关注【我and你】的亲们,由于初次运营公号,还有诸多不太完善的地方,敬请亲们谅解。倘若亲们觉得文章还有可取之处,别忘了点赞,在看,转发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