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届年轻人,开始膜拜“废话文学”?

 印客美学 2021-09-05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最近,一种说了等于没说的废话文学火了,网友们甚至还办了一场废话文学大赛”。
     

    为什么废话也能走红?它配叫文学吗?



    1
    什么是废话文学?

    在“凡尔赛文学”和“糊弄文学”相继出圈后,一种新的文字梗正悄然出现在微博、微信等各大社交平台,被人们称为“废话文学”。

    语言是真有趣,就是说了等于没说。

     
    “废话文学”也往往用来形容一些个文不对题、不知所云、模棱两可、打太极、绕圈圈的话。
     
    当你看完一堆白纸黑字却发现知识增长量毫无增加时,就会发出“说得很好,下次不许再说了”的嘲讽。
     
    “废话文学”的走红,不在于它的伤害性多大,而是戏谑性与娱乐性的兼备,竟意外调配出“阴阳怪气”“俏皮可爱”的画风。
     

    但我们要知道,文字的最大功能是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能不能满足信息需求才是衡量媒体公信力的基础KPI。
     
    “废话式报道”看似不痛不痒,却足够让媒体的公信力在网友的唏嘘声更加鸡肋。
     


    2
    废话文学,大师最爱?

    按道理废话既然这么废,那不说不就行了嘛?

    ——不行(画外音)
     
    就书面表达来说,“废话”文学大概有三类:


    读不懂的废话可谓高深莫测。

    比如哲学、语言学、考古学......语言诘屈聱牙,充满专业术语。面对这类废话,最多只能勉为其难变废为宝。
     
    还有读得懂的矫情,这类文章多属于表达情感的文艺作品。

    刘勰曾把写文章分为“为情而造文”和“为文而造情”两种。
     

    为情造文的作品崇尚真情实感,能够让接受者受到感动而愉悦精神、净化灵魂、升华境界的鸡汤,看似无用实则大补。而“为文造情”,注水就相当容易了,参见你的论文。

    而最后这个费笔墨的废话,就是形同空话了。

    这种“废话”有啥意义?愉悦自我?还是适应现实需要?

    其实废话并非全然无用,任何言辞都会传递信息,即便是最简单的咿呀和突然的惊叫,也有引起注意和传递危险信号的功能。


    比如在公关活动、明星声明、绯闻洗白中得到教科书般的完美展示的“废话”,虽然看上去说了等于没说,但细品之后就能摸出味道。
     
    朱自清大佬老早就聊过人们对语言表达认识的演变。谈话的目的,多半不是传达观念,而是要哼哼。
     

    因此,在说的人眼里,不存在废话,句句是精华。说话永远有意义,只是看对谁而言。
     
    鲁迅在《秋夜》里写道:“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这是大师手笔。
     

    但这样的文字放到小学生身上给人的感受又是另一副光景。
     
    所以很多时候,你吐槽的或许不是食材,只是厨师罢了。

    此外,一些看似重复的废话也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手法。
     
    陆蠡的《囚绿记》有着类似的表述: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相较于“度过两个月”,陆蠡的这番表述确实更能让人感觉到对绿色的留恋之情。

    电影台词中也有“废话”,人们会把设置很多冗长且与电影情节没什么关联的人物台词的电影称之为“话唠电影”。
     
    不过在这类电影中,“废话”反而是有内涵的。
     

    导演昆汀的《落水狗》,粉先生拒付小费时,他提到“这些女士并没有饿得要死,虽然她们挣得工资太少。如果我挣得工资太少,只能说明我自己不走运,没有找到一份社会认为该给大钱的工作。”


    在美国付小费已经成为多数人所接受的社会习惯了,他提出这样的反对观点可以说十分叛逆,但同时也值得细品。

    而且废话还能产生戏剧效果。
     
    想象一下这样的表述:我在北京二环有两套房VS我有两套房,一套在北京二环,另一套也在北京二环。

    试问,哪一种炫富更欠打?
     
    停顿、重复、突兀,这便是这类看似“废话”文学的妙不可言。
     


    3

    废话不废,还很珍贵

    那么废话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呢?其实很简单,有社交就有废话,有互动就有废话,除非你选择自闭,否则根本逃不掉的!
     
    有心理学家更是指出,快乐的人往往废话更多,因为废话多的人总能让人感觉到亲切。


    有人神烦废话,有人就好这口儿——文人、学者、政客恐怕最爱官样文章一类的空话了。

    你觉得文字游戏很无聊,但是,人类文明进化需要它。
     
    蔡元培《论国文的趋势及国文与外国语及科学的关系》说:“国文分两种:一种是实用文,在没有开化的时候,因生活上的必要发展的;一种是美术文,没有生活上的必要,可是文明时候不能不有的。”
     
     
    图左为鲁迅画像 图右为蔡元培画像

    但可惜的是,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废话往往都成了抱怨、牢骚以及情绪的宣泄。
     
    同事之间吐槽工作吐槽老板,其实吐槽再多也改变不了现状;夫妻之间为了芝麻蒜皮小事你来我往喋喋不休,其实是消耗对方的耐性与感情;朋友之间哀叹生活不易人生艰难。

    苦难确实需要交流,但话说过度就成了废话。
     

    废话不是毫无用处,我们需要的只是正确的废话。

    综艺节目《奇葩说》曾有过一个辩题——正确的废话要不要说?
     
    很多人最开始都是支持不要说的,因为太烦了,说来说去永远是那么几句。
     
    杨奇函用一番话,上演了绝地反杀。
     

    同样储殷教授的一段言论也让现场观众动容,他说:“说正确的废话,经常是需要付出时间的。二十岁以前,你会觉得父母很唠叨,四十岁以后,你会觉得有父母唠叨真好。”

    感情里尤其需要正确的废话。

    脱口秀演员孟川说过一个段子,调侃老夫老妻的相处模式:“男人的策略是装听不见,女人的策略是再说一遍。”
     
    在良好的亲密关系中,废话是润滑剂,越亲密的人才越会说废话。
     

    废话不是埋汰式的絮絮叨叨,而是柴米油盐下的风花雪月。
     

    错误的废话才是无效沟通,咱不要把好端端的说话之道,变成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废话之言。
     
    那么到底该如何有效沟通不“废”的废话?
     
    第一句话,说出一个事实,不要添油加醋、不要谈天说地、更不要加入你的脑补画面!

    第二句话,说出你的感受,我觉得很伤心,我觉得很紧张......这样可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第三句话,讲出原因,再讲出一个清晰的要求,也就是你的希望和打算。
     
    我们会发现很多人擅长吵架,其实那只是各执一词,吵完还后悔没有发挥好。你要做的就是提出要求,越明确就越准确。

    牢记讲事实、不评论、说现象。不带议论的观察,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另外,语言文字仅有不足一成的微弱效果;声音声调勉强能达到四成的效果;而肢体语言能传递出一大半的信息。
     

    所以声音声调和肢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相当重要,面对面的沟通方式最能使你的情感以最少的损耗传递给对方。
     
    与人交往,讲话注意三七分:三分吐槽七分激励,相视而望尽显真诚。掌握这个原则,变废为宝,废话就能变得弥足珍贵。
     
     作者:子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