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评 || 豳风七月

 北堂陌人 2021-09-05

社会底层恒久的悲苦

📪 《豳风七月》诗评

作者:苍莽青山

                           图丨北堂文学舍  底图丨网络

倾听诗经里的哭诉,回首千百年的历史。

《豳风 七月》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诗,正如它所表现出的社会底层恒久的悲苦。

诗全篇以“苦”字为中心,从七月开始,按照农事活动的顺序,逐月展开对各项活动的描写,平铺直叙,就像老农民一般朴实无华却尽显沧桑。全诗的时间线是按照夏历的算法,对夏历的了解对了解这首诗来说是必备的。就像开头一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就难倒了一大堆人。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每当念及这首诗,伴随着手掌在文字上的轻轻摩挲,我仿佛能看见一个健壮的少年在拼命地劳作。

他叫阿狗,一个普通的奴隶。在刚刚熬过去的冬天里,又有几个朋友永远地闭上了年轻的双眼,再也没醒过来。阿狗嘴唇冻得发紫,浑身蜷缩在一起。一缕暖风飘过他的脸颊,明亮了他的目光。

春天来了,同时迎来的还有一些个许久未见,肥得流油的农官。看着眼前的的农具,阿狗知道又是辛苦的一年。

年年难过年年过,岁岁难熬岁岁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天色不早了,阿狗在主人家的田地里挥汗如雨,饥肠辘辘的他摸了摸肚子,翘首盼望着休息的信号。在回去的路上,看到地里的棉花,阿狗鼻头一酸,想起了自己的姐姐。阿狗的姐姐很漂亮很温柔,以前是专门负责种植采摘棉花的。就在前年,干活的时候被一个贵族公子看上了,直接给掳了回去,之后便渺无音讯。夕阳把阿狗的背影拉的很长,很瘦,宛如大地上的一道泪痕。

阿狗在天黑之前总算是回到了住的地方。刚想伸手去开门,“吱--”几只老鼠一溜烟地从脚下窜了出来。阿狗摇了摇头,看着老鼠只是叹了口气,眼中还略带关怀。心想:你们跟了我也是够倒霉的,偷都偷不到什么吃的,还得出去觅食。阿狗的屋子里破破烂烂的,回到家还得把洞啊缝啊都补上,临了,休息时月已高悬,肚子还是半饱不饱。

阿狗辛苦了一年了,眼看着忙碌的日子要到头了,可是今年中了大奖。他被选去给贵族老爷的酒宴去当杂役,之后还要为统治者在严寒的冬天里砸冰。阿狗不知道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看着河里的冰水,他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家人,看到了历史,却唯独看不见未来。

春天到了,新的一年又来了。

在奴隶社会时期,一些人从出生开始就是贵族的奴隶,这是自己无法决定的。奴隶主占有奴隶的一切,奴隶与物品等同,阶级森严,底层人民无力反抗。“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取彼狐狸,为公子裘。”“献豣于公”,“上入执宫功”等,都表现了奴隶们对贵族们不劳而获、蛮横霸道的怨恨。在表现阶级压迫时,诗篇还采用了对比的描写来表现,比如:奴隶们在辛勤劳动,而“田畯至喜”,这是苦与乐的对比;奴隶们无衣无褐,却在为“公子裳”,“为公子裘”,这是冷与暖的对比;“言私其豵,献豣于公,”这是少与多的对比等,这种描写,是在有意识地揭示阶级压迫的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七月是这几千年里社会底层遭受苦难的缩影。从奴隶社会的人不为人,到封建社会的地位低下,一直是受尽剥削。《豳风 七月》以一种极为冷峻的语言铺陈了农奴们的生活,越真实,越可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