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欣赏书法艺术(九)

 新用户8256zAvb 2021-09-05

——谈谈失准的误区

宋凤洲

从书法作品上,可以读到很多信息。诸如:作者、年代(时期),所学套路,所把握的技术含量,才学程度,创作心态,品级优劣,等等。只是,这些观察,需要有阅历,需要有研究,需要有多方面知识和比较才行。如果对历代所有作品都有足够的了解和精准的认识,又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就可以由欣赏上升到鉴赏,具备了品评和审定的能力与资格,成为鉴定的人才或专家。

然而,实现高级欣赏和基本正确的欣赏书法作品,却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对于不甚了解书法真谛的大众来说,不仅不能够做得到真正的欣赏,而且还存在着许多模糊认识,甚至会走入认识误区!

误区一、带着作者头衔或职务来欣赏

大多数群众,做不到像书法家那样以内行的眼光,从汉字书写本体上来看待作品的质量,而是借助书法之外的与其没有必然联系的作者头衔或艺术职务,来区分优劣。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只有成了书协会员,才是书法家。市级会员要低于省级会员水平,国家级会员要高于省市级会员水平。理事的书法作品水平要高于一般会员,常务理事又高一筹,正副秘书长更高一筹。书协主席就是顶级水平了,副主席仅在一人之下,近似最高了。

因此,人们不用去看作品优劣,听听头衔或艺术职务,也就能分出水平高低,价值昂廉了。

又由于人们'稀少为贵'的传统理念和价值观念,认为职位越高,人数越少,越有收藏价值。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收藏者竞购头衔高的人的书法作品。

误区二:听任作品市场价格来品评

经常会听到,某某人的书法作品真值钱,一平方尺多少多少万元。而不是听到说这个人的书法,有多少年的功夫,有哪些出人头地的优胜特点或别人达不到的高难水准。不是根据质量定价值,而是以价格代质量,本末倒置了。所以,人们并不关心作品好坏,只关注作者作品的市场价格。欣赏不再用眼睛,而是用耳朵了。

误区三:以媒体宣传与推介来适从

电视、电台、报纸、网络、场馆和画廊,都有观众和读者。书法作者,只要肯抓住这些工具,就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只要到处活动,就能让更多的人听说自己。

因此,作者光在家里下功夫学习和研究书法,不到或少到社会上露面,多好的字也出不了名。而把精力用在宣传与活动上的作者,尽管有的字并不优秀,甚或还不入门,但电视常露面,报刊常刊登,也就有了社会知名度。如果再买个私人画院头衔或特邀一级艺术家的证书,顿时也就成了著名人物了。加上广大群众外行人多,书法作者相互捧角人多,所以书法事业的航标,已经不再是书法艺术本身,被取而代之的是形式上包装与炒作了。因此,有人评价说'现在的书法家著名的越来越多,而好作品却越来越少。'

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更好呢?现在已经没有统一标准了。只在写好字上下功夫,已经不灵了。而在媒体推介上作文章,把社会知名度作为高度和标准来评赏其作品,倒成了唯一标准。许多人对书法越来越看不懂和茫然了。

误区四:以作品张挂场所及数量论高低

欣赏书法,离不开张挂作品。而作品所挂的场所,也能体现品位和价值。一般情况下,有钱的人能买起高贵的作品,大收藏家选购名人作品,高级场所张挂品位高级的书品。谁都喜欢挂好作品。根据这一通常的情况,人们会认为大单位,大机关,大人物那里挂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就是高等作品。同时也认为市面上张挂与购藏谁的作品多,就说明谁好,因为他有市场。这种心理,也会作用于书法作者和其经纪人。

所以,那些书法活动家及其有经营头脑的经纪人,总要竭尽全力,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占领高端阶层,高级场所和广大市场,以推销自己或推销自己所代理的作者。这里有很多技巧和许多灵活的手段。这样一来,在首都大会堂,省城高级宾馆,以至于众多茶楼、饭店,就有了某某的作品。哪个城镇公众场地和店铺门面上,就更多是某某的题字了。因此,某某就出名了,作品也就有高度了。

相反,那些安心家室创作,致力于不断提高和注重精品意识的书家,没有时间到处活动,不会市场炒作,不愿经营包装,即便作品不错,也不被市场认可;即便人有水平,也不出名。

以上的这些文字,好像不是在谈对作品的欣赏,却往往是欣赏和评鉴的常见现象和途径。我们之所以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又作为欣赏的误区,是因为这些现象妨碍了正确欣赏书法作品的标准和意识,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才能不再被其迷惑!仅此而已!

2016.3.16.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