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丽香 师范、师大、孝中,从学校再到学校,我深爱我的老师,也努力做一名学生深爱 的老师。近二十年来,我始终把孝中作为一处精神特区,特在远离庸俗,远离铜臭,远离 低级趣味,特在心中永不泯灭的追求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在孝中多年,我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我曾带过这样一个可爱又可气的班级,上课沉闷,下课活泼,作业少写,书信大写,互助学习无能,帮助朋友特能。我没有把他们当做“差生”,只视为“学有困难的学生”。面带微笑进课堂,面向全体 育英才,课堂由易到难,课下释疑谈心,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成功。对这帮孩子来讲,最关键的是感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兴趣和自信,鼓励他们继续走向成功。毕业第二年我开展的“四个一活动”深受学生欢迎。除教研活动外,每天下午活动时间和学生谈心一刻活动,讲授新课前竞赛一小组题活动,每周选一节自习解疑交 流活动,每月末一句心里话活动。学生在享受进步快乐的同时,也把快乐传递给我。教师节时双胞胎小爱小娟送来精美的贺卡,上面的言语比贺卡更珍贵:您永远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您的课堂,教给我们的不仅是富含趣味的历史知识,更是发现自我、挑战自我的勇气。 著名教育家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代148班时,记得有次班会强调要继续塑造团结向上纪律严明的优秀班级形象,抓好两操,安静自习。第一天,一向沉默、遵守纪律的小武竟无故不到,我不问青红皂白,让他把早晨误下的锻炼找回来,进行跑步补课。事后得知该同学是因衣服被人弄湿而耽误上操的。我深为自己的冲动行为而悔恨。周一班会,我以“当我被老师误会时……”为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最高潮时,我走上讲台说“老师和大家一样都渴望面对的是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都在想方设法创造、建设一个优秀班集体,圣贤难得无过,老师也有失误,请同学们理解,真诚向大家道歉,尤其是小武同学请你谈谈,当被老师误解时该怎么办?” 一向胆小的小武快步走上讲台,语无伦次地说:“我也有失误,我未及时说明情况,我能理解,都怪爹妈传我这个性格……”最后竟朝我深深鞠了一躬,快步走下讲台。雷鸣般的掌声久久在教室回荡,我一下感觉和学生的距离更近了,与学生的情感更浓了。只有把严格的要求和必要的宽容结合起来,才是一种更富魅力的教育。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来享受快乐生活的,而是来完成伟大工作的。 这种伟大,体现在教师身上,便是尊重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面对2004年高考的滑坡,我和其他肩负着应届毕业班教学工作的老师们一样, 扛着一份不服输的拗劲,带着几多沉重与艰辛,揣着无私的爱心投入到教学中。为完成好高三4个文科班的历史教学任务,组织好历史教研组的全面工作,并结合学生实际,成功落实了学校的帮扶转差策略。 文科班的一位女生欣面对高三成绩的下滑,听着父母期望值的不断减弱,看着自己辛苦走过的每一天,在我的面前像小妹妹似的流泪了。泪水中溢满了无奈、痛苦、焦急与烦躁,身在一线的我非常理解高三学生的这种心情。我的第一剂良方是心理疏导。简言之三句话:学习上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轻松上阵查缺补漏。第二剂良方是学法指导。以历史学科为例,从盖房子构建知识网,穿珠子重新整合知识链,挖洞子理解应用考点中的热点、难点与盲点。从中国史到世界史,从古代史到近代史,同学欣的哭脸、苦脸渐渐变成了笑脸。第三剂良方是跟踪鼓励。以每次测试或练兵考试为契机,面谈面批,一句肯定鼓励的批语,一次不经意的点拨诱导,欣终于轻松上阵了。那一年高考备考,孝中的领导、师生倾其心力,团结一致,踏实创新,发扬前辈谱写的无私奉献精神,终于高考之后尽开颜。我觉得学生的心是玻璃做的,晶莹易碎,老师应用爱心去温暧每一颗玻璃心。学生衣领卷起,我帮他轻轻翻好;同学成绩进步,及时投去赞赏的眼光;学生感冒,我为他送上一杯开水,一片药丸。这些小事不费精力,不花时间,却能在那晶莹的玻璃心上折射出老师的爱。学生成绩退步,我没有冷嘲热讽,而是善意提醒;学生违反了纪律,我不大声呵斥,而是春风化雨;同学受了委屈,我不火上浇油,而是安慰劝勉。现在的我已从初出茅庐的小将成长为不惑之年的中年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日常教育教学中的严谨治学,精业勤业。是孝中这片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沃土历练着我的成长,是教师这一崇高而富挑战性的职业培养着我的成长。我想说,每一位老师都是一棵参天大树,它的挺立,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我想说,我热爱孝中,孝中人的努力,将使更多梦想在这片沃土中起舞绽放。原载于《雨润无声——校友回忆录》 杨丽香,1971年生,孝义市窑上村人。中共党员,山西师范大学毕业,孝义市中心教研组兼职教研员,省教学能手。孝义中学高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