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是疑难杂病,越是从简单的辨证入手

 九不同 2021-09-06

其实在买这本书前我就已经在中医在线听了马家驹老师的「左手伤寒,右手温病」的课程。马老师是本硕连读毕业,之后又去攻读温病学博士,加强自己对外感疾病的治疗水平。因此我认为马老师出这本教大家认识、走进胡老的思想的书再适合不过了。

我们知道在临床上病人是不会按照书本生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果医生只是按照书本按图索骥地治疗,疗效往往很差。因此胡希恕老中医提出辨证应该从症状入手,审证求因的去治疗,疗效才会大大地提高。

现在中医院校教授的辨证方式主要还是以八纲辨证为主。临床上大部份的医师也用八纲辨证来指导临床。然而胡老认为六经来自于八纲,辨六经即是辨八纲,只是并六经的方法,更贴近临床。

马老师常引用清代《医宗金鉴》的一句话:”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这句话给我们提示,越是疑难杂病,越是从简单的辨证入手,如八纲辨证。而六经来自于八纲,辨六经即是辨八纲的过程。为什麽我们在临床上治疗很多疑难杂病效果不佳,就是因为辨证不准确。因此,马老师认为只要抓住了八纲辨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就算临床症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也不怕。

既然已经知道要用六经辨证来解决临床的所有问题,那么就必须了解六经的实质是什么。市面上讲伤寒论的书很多,但大多是去讲理论,按照条文去讲,或是去讲伤寒论里的方子的现代应用。而马老师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果只是给大家一些方子,还是无法解决临床很多问题。因此,马老师的这本书就是作wei 一本可以带大家入门六经辨证,了解胡希恕思想的好书。

如果要入门胡希恕的六经辨证,并不是仅仅了解六经的提纲证就够了,而且病人也不会照着条文生病。真正要运用六经辨证来治病就必须要了解六经的实质,也就是什么经代表哪一类疾病,什么症状可以归类为哪一条经。

比如说一个人感冒了,没有少阳证、阳明证,那应该就属于太阳病,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但如果这个人是一个虚弱体质,那就应该是少阴病,除了发汗还应该扶正,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如果用时方的话可以用参苏饮治疗,因为参苏饮也包含了扶正解表两个方面。我自己在临床当中碰到虚人感冒也常加入扁豆衣、仙鹤草等来扶正。

马老师也学过温病,他从来不排斥用时方治病,只要在六经辨证指导下治病,不用伤寒的方子也是可以的。比如马老师也常在需要扶正的人的方子中加入四君子汤。

许多人认为寒温不能结合,伤寒派不会治温病,其实不是这样。像是书上说白虎汤加人参治疗口渴,温病是用麦冬、玉竹、天花粉来治口渴。伤寒论当中也有治疗温病的方子,如果了解伤寒论,伤寒论的也能治温病。比如说临床中常见到有人鼻流清涕、不口渴却咽痛,如果用清风热的方子则不能解决流清涕的问题,如果散寒解表又会加重咽痛。这时候就可以用大青龙汤,因为没有烦躁我们可以减少麻黄的用量,石膏又能处理咽痛的问题,那不就是用伤寒的方子治疗温病吗?

因为病人不会照条文生病,也不会跟医生说条文上的症状,因此本书又给了我们一个临床看病很好的思路。例如外感及皮肤一类的疾病属于表证,脏腑方面的疾病如胃、大小肠属于阳明病或太阴病,而除了这些之外的就属于半表半里的少阳病或厥阴病。

按照六经辨证的思路,辨出六经后马老师还告诉我们临床上常有合病的情况,例如太阳阳明合病的葛根汤,感冒误治容易出现太阳少阳合病的柴胡桂枝汤以及少阳阳明合病的大柴胡汤。

马老师常告诉我们临床上应该收集到越多症状越好,单一症状很难判断属于六经当中的哪一经。例如便秘应该是阳明病,但是虚性便秘就应该辨为太阴病,不能因为太阴病提纲证没有便秘就认为是阳明病。因此其他症状可以帮助我们辨六经。

现代中医看病都是中西医结合,许多中医大夫没有化验单就不会看病,然而临床上许多常健疾病是没有实验室检查的。马老师的这本书就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例如一个女性常长青春痘,用了很多消炎药或是清热解毒的方法不见好转,如果用六经辨证的话我们就会发现现代许多女性因为压力大并且常喝冷饮,造成了宫寒,而因为压力大,体内内分泌失调又容易长痘痘。脸上长痘,下面宫寒,这不就是寒热错杂的厥阴病吗?

这时候如果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一点清热解毒药效果比单纯只用清热解毒药还要好。

这本书不厚,我相信也不可能通过一本书就能够完全地了解胡希恕的六经辨证思想,这本书只是带领我们进入六经辨证的世界,让我们知道看病是有依可循的,就像西医一样,而不是只是碰到病人凭感觉或是凭经验开药。

最后,希望马老师可以多出一些书并结合医案让我们这些临床工作者更能够了解胡希恕六经辨证的思想及应用,以提高临床技术水平。

作者:刘祐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