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14.41【2017-7-24】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14.41

【原文】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译文】

孔子说:“居处上位的人如果行为有礼,那么百姓就容易管理了。”

【微言微感

看到这一章,我马上想到了那个公益广告:

妈妈每天给孩子们睡前故事,等孩子入睡再伺候婆婆洗脚。突然,那胖乎乎的下男孩,颤巍巍端一盆水过来:妈妈,请洗脚!

那一刻,妈妈热烈盈眶;那一刻,众多电视观众决定:给老人打个电话,周末回家看看……

什么是礼?

辞海讲,礼是祭祀的器具。器具装着五谷,装着三牲,装着虔诚,装着敬畏,也装着约定成俗的传统。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这句话强调了为君王、为大臣、为郡守等上位者的职责。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从传承上,礼,是自上而下的;礼,是由内而外的。这种事,讲究的是虔诚,重要的是言行一致。

农村有句话:有那样的老,就有那样的小。

娶媳妇或者嫁姑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叫做相亲。相亲分两部分:明察和暗访。明察,要看家庭状况,家底是否殷实,待人接物是否得体,大人是否知大礼明是非;暗访,重点打听这一家人的为人处事。

小伙子说,我娶的是姑娘,又不是丈母娘,打听那么多干什么?

错了!家风往往是一代一代往下传的。公公婆婆也好,岳父岳母也罢,原生家庭的很多习惯和价值观,都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上一代的家庭模式,言传身教,不知不觉就迁移到了下一代,比如离婚家庭、比如虐待老人模式,比如女人主政模式,上一代是什么样子,下一代很容易成为那个模式。当然,这并不绝对,只是这种模式比较多罢了。

孔子所讲的“上好礼”,主要从社会的角度来谈的。

理论上讲:人民群众是历史潮流大方向的推动者,英雄人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这种潮流。

但是现实却是另一种情况:尧舜禹自不必说,商汤周文王也可以当做个例,春秋五霸呢?土地还是那一方土地,百姓还是那一方百姓,怎么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郑庄公、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情况就变了呢?领袖英明,政治清明,国家富强,百姓安康。领袖昏庸,政治昏暗,国家混乱,百姓遭殃。

上好礼,亲贤臣,远小人,爱百姓,讲礼节,国家就可以实现大治;上不讲礼,罢忠良,信佞臣,虐百姓,肆意妄为,穷兵黩武,亡国亡种不远矣。

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什么是好校长?

简单说四个字:懂事、干事。

懂事,其实就是懂礼。上上下下,礼数周全,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社会满意、同行敬佩、领导放心、教师舒心,人人心里都舒坦,都感觉很被重视、很有干劲,这学校还有办不好的?

干事,就是肯动脑、肯用心、肯下功夫,会干、巧干、实干。学校就那么一点事,学生肯学、会学,教师肯教、会教,都在快快乐乐干事,没有人多事,没有人找事,一心一意都在干事,事就成了。

继续推理: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集体。

好学校有差班,差学校也有不错的班,这一切就在班主任。班主任明礼,学生守礼,家长有礼,人做对了,事自然而然,秩序井然有序,学习就成了小菜一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