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15.16【2017-8-12】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15.16

【原文】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译文】

孔子说:“遇事从来不说也不想'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最终也不知道对他该怎么办了。”

【微言微感】

不怕慢,就怕站。不怕笨,就怕从来都不问。

所谓“学问”,就是学习如何问?

问什么?如何问?这里面有很大学问。

“学而不思则惘,死而不学则殆。”一切有价值的问题,都是在学习和思考之中产生的。

这里的学,不仅仅是指读书,还包括生活中的学习,劳动中学习,社会实践中的学习。

好学生,在学习中,一定是带着生命参加的。具体说,就是有生命在场。就在那个当下,全身心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身体感知,用手尝试操作,用心感受,用头脑思考……

是庄生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变成了庄生呢?

如同《诗经  关雎》中所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一切有价值的提问,一定是经过自己反复求证之后,“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才提出来的。

在孔子的弟子中,爱问问题,会问问题的很多,比如子贡、颜渊、子张、子路、原宪、子夏、子游……

有一次,子贡体会有得,有了想法,向孔子请益:“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孔子很高兴,同时鼓励他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心领神会,随机引用《诗经》的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印证。

孔子好开心,喜形于色,大加赞赏:“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还有一次,孔子的另一个高徒子夏问老师,“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美的笑容,酒涡微动;美的眼睛,黑白传神;洁白纸上,灿烂颜色),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答:“绘事后素。”(先有白底子,而后才绘画)

子夏说:“那么礼在后吗?”

孔子说:“启发我的是你呀,这样才可以与你讲诗了。”

子贡、子夏、颜回……都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既有悟性,又有耐心,勤奋好学的典范。孔子喜欢他们,因为他们都是好学习,会学习,善学习的好学生。

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是从不问问题的。

为什么不问?他们被作业驱赶着,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物理老师、化学老师、历史老师……每一个老师都说那么多时间,我只留一点点,问题是,那么多学科,那么多一点点,就汇成了巨大的包袱。

与其拼命做作业,也很难完成,不如偷工减料应付了事。抱着这个心理,学生哪有问题要问?哪有思考要琢磨?

所以,让学生产生问题,前提是改变留作业的方法,减少各科教师抢占学生的自主时间。

作业量有所控制,作业自主选择有所增加,如果大多时候,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作业,他们思考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所以,学校作业管理,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品质培养,留周作业,学生互相留作业,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分层留作业,重视错题整理的和好题汇集,重视小组互评作业……这些新的作业思路,对培养学生问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无疑有一定积极意义。

更重要的,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还是要在课堂主渠道培养。预习问提传纸条,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在个人预习的基础上,每一个小组一张纸,轮流写上自己发现的问题。看看别人的,想想自己的,这是在逼着学会提问。

问问题的习惯,来自课堂宽松的教学氛围,善待学生问题,引领学生提问,不断提高问问题的品质,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让学生问问题,需要学生敢问的勇气、会问的智慧,善问的谦虚。克服不敢问,不会问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争先恐后的教学气场中,互相感染,互相激励,互相欣赏,友好竞争。

一个学生从不问问题,往往不是什么都会,骄傲自大,恰恰是什么都不会,每有信心,缺乏勇气,不知道从何下手。对这种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鼓励缔结信任关系,他敢放心大胆问而不被嘲笑;同时要提前辅导让他学会问,在提前指导下学会高水平的问,被老师实事求是肯定,被同学们刮目相看,慢慢就有了信心,慢慢就会问问题了。

思维的大门一旦被打开,学生的奇思妙想往往会喷涌而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