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3.19【2016-9-4】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3.19【2016-9-4】 

【原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臣”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用臣子,臣子怎样服侍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按照礼的要求去差事臣子,臣子以忠诚来服侍君子。”

#微言微感#

鲁定公虽然做了鲁国国君,但是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很清楚鲁国的情况,三桓摆不平,什么事也不好做。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谁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把持朝政,统治军队,占有国家大部分钱粮。

定公的哥哥鲁昭公,就是因为意气用事,因为斗鸡事件,和季平子大打出手,没想到三桓联手,把国君给打跑了。鲁昭公流亡到齐国,后来又去晋国,以至于终老一生都没有能回到自己国家。

三桓也足够胆大妄为,干脆就自作主张,扶持鲁昭公的弟弟做国君,也就是鲁定公。这种情况,三桓把持朝政,控制着鲁国的军队、钱粮,国君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傀儡。

不过,三桓的“带头大哥”季平子敲了辫子,季桓子新主持朝政,他手下的公孙不扭、阳虎等也不太听话,所以,在动荡的鲁国,国君还能成为各方力量争取的对象。

孔子的力量异军突起,手下的弟子,既有神勇无敌的子路、樊迟,也有长袖善舞的子贡,足智多谋的冉求,巧舌能辨的宰予,“可使南面”的冉庸,“束带立于朝”的公西华,能够主政一方的子游,贵族出身的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

孔子不管别人如何,对于鲁国国君还是忠心耿耿,一心维护的。他做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代冢宰,取得了夹谷会盟的胜利,推动了坠三都的发展……一时鲁国形势大好,鲁定公看到了希望,希望借助孔子摆脱三桓的控制,能够真正成为说一不二的国君。

在这种情况下,鲁定公请教孔子,希望孔子指点,如何掌控朝局,让三桓服服帖帖听国君的话——“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他以为孔子会跟他一心一意,携手打击三桓,夺回鲁国朝堂的话语权、指挥权。没想到孔子会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别用阴谋,用阳谋;别用手段,用大道——以礼治国。

管理,首先是经营关系。关系的基础是信任,信任的前提是尊重。尊重彼此利益,尊重彼此感受。推心置腹,将心比心,礼尚往来,互相体谅。

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就是一架天平,最重要的是平衡。尊重是相互的,信任是相互的,关爱也是相互的。你对别人好,别人才好真心对你好;你处处挖坑陷害人家,人家要么针锋相对,要么逃之夭夭。

孟子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亡国之君,除极个别情况责任在前任,前任国君胡作非为,国家机器病入膏肓,已经是大厦将倾,无力回天,否则,往往是自己问题。你自己德望不足,能力不够,君臣离心离德,百姓怨声载道,亡国当然是活该。

一个团队好不好,关键看领导;一个学校好不好,关键看校长。如果做长辈、做首长,不能真心实意善待下属,不能推心置腹友好下属,不能带给人家好处,保障人家利益,凭什么让人家死心塌地,忠心耿耿待你?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为人父母的,要做孩子楷模,用心养育孩子,精心教养孩子,用好家风滋养孩子,孩子怎么可能不积极向上,孝敬父母?

为人师长者,全身心爱着孩子,立德树人, 率先垂范,博之以文,约之以礼,一心为学生着想,学生怎么会漠视师恩,不敬恩师?  

为政者,心系子民,造福一方,廉洁自律,浩然正气,老百姓安居乐业,受益匪浅, 怎么可能恩将仇报,不知感恩?

我们管不了别人的言行,只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这个世界,好人多,坏人少;知恩图报的多,恩将仇报的少。我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诚实守信,彬彬有礼,播撒恩惠和阳光,传递友好和温暖,至于花儿开不开,别人感恩不感恩,和我们已经没有关系。做好自己的,何必要求别人。施恩图报,等于给自己填负担,施恩不图报,等于给自己去孽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