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6.9【2016-11-12】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6.9【2016-11-12】

【原文】

季氏使闵(mǐn)子骞(qiān)为(wéi)费(bì)宰,闵子骞曰:“善为(wèi)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wèn)上矣。”

【译文】

季氏想让闵子骞做费地的主管,闵子骞说:“好好替我辞去这个职位吧。如果有还来找我的人,那么我一定会在汶水的北岸了。”

【微言微感】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合得来,就干;合不来,为什么要在哪里受罪呢?

三观不同,立场不对,如果糊里糊涂,委曲求全,很可能就会让自己一世英名,付之东流。

季氏,乃至三桓,用“仁义礼智信”来衡量,都不是什么善类。这里的季氏,有说是季桓子,有说是季康子,但是无论是谁,都一个德性——妄自尊大,擅权贪婪,违礼僭越,根本没有把国家和百姓放到心上。什么“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季氏旅于泰山”……季氏的行为,真真切切不像话。

季氏权力很大,但是危机也不小。最起码上行下效,他不尊重鲁君,肆意妄为,他的家臣下属也不时有背叛发生。公山不狃和阳虎是季平子时候的家臣,后来季平子死,季桓子年少继承大业,这两个家臣就有了不臣之心。公山不狃就是季氏私邑费县的长官,主弱奴强,就有了拥兵自重的叛逆。阳虎叛乱,公山不狃叛乱,季氏差一点就做了自己家奴的俘虏。

在孔子的运作下,鲁定公和三桓联手合作,最后赶走了阳虎和公山不狃。季氏的私邑失而复得,如何管理?季桓子想到了孔子的弟子们。

闵损,字子骞,是孔子政法大学德行科的佼佼者。德行最好的,第一是颜渊,第二就是闵子骞,然后才是冉伯牛、仲弓。闵子骞是二十四孝中上榜人物,很有贤名,所以,季氏就请人说和,请闵子骞去替自己管理费邑。

按道理说,学会文武艺,售予帝王将相,季氏虽然不是帝王,但是在鲁国也算是手眼通天的人物,闵子骞能够毕业就找到工作,而且是很不错的肥差,该知足了。但是,闵子骞却选择了放弃。态度很坚决,丝毫不犹豫,义正言辞说:“如有复我者,则必在汶上矣!”——告诉那个人,谢谢他的美意,我不可能与他合作,再要逼我,我就逃到齐国汶水去了。”

人这一辈子,选择最重要。哪好到哪去,谁好跟谁学。跟着唐僧西头取经,沙僧、八戒也都能修成正果;跟着霸王项羽,虞姬只能自杀殒命。跟错了人,“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闵子骞不与季氏合作,所以得以善始善终。同门师弟冉求投身季氏,看着季氏胡作非为无可奈何,还不得不帮着为虎作伥,以至于惹得孔老师大发脾气,号召门下弟子都和冉求断交,去攻击他——“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一份职业,其实也是在选择伙伴。小人当道,恶人横行,深处纷争之中,同流合污很痛苦,洁身自好很艰难。如果陷入其中,明智选择就是立即离开。不要舍不得,福与祸唇齿相连,走开或许是最智慧的选择。走不了,不得不委身虎狼之间,也要洁身自好,坚守原则,警惕别做替罪羊,坚持不要随波逐流。

选择财富和权力,就会失去尊严或者自由;选择道义和正义,可能会失去安稳和富贵。二者不可兼得,那就给自己留个面子吧,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