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9.27【2017-2-25】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9.27【2017-2-25】

【原文】

子曰:“衣(yì)敝缊(yùn)袍,与衣(yì)狐貉(hé)者立,而不耻者,其(qí)由也与(yú)?'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ɡ)?’”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译文】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经》上说:'不嫉妒,不贪求,怎能说不好呢?’”子路听后,反复背诵这句诗。孔子又说:“只做到这样,怎么能说够好了呢?”

【微言微感】

“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ɡ)?”

这句话出自《诗·邶风·雄雉》。

吕氏说:“贫与富交,强者必忮,弱者必求。”也就是说,“忮”是羡慕嫉妒恨,有了害人心;“求”是想要没本事,于是奴颜卑膝,摇尾乞怜。

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私心太重,心里满是功名利禄,难免就患得患失,失去骨气,失去勇气,失去大气。

子路这个人,在孔门子弟中应该是最真实,最可爱的。

在没有入孔门之前,子路被称为“野人”。一个赳赳武夫,喜欢使枪弄棒,常常腰挂长剑,以侠客自居。那时候,子路并不富有,自己常常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孝敬父母却尽心尽力。“子路负米”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就这样一个人,却十分豪爽。孔子问志,子路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心直口快,仗义疏财,勇敢无畏,正直无私,这大概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子路形象吧!

子路第一次见孔子,头戴野鸡羽毛的帽子,背着一柄又长又重的宝剑,雄赳赳,气昂昂,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痞子像。和孔子一番唇枪舌剑,斗智斗勇,败下阵来,从此心服口服,对夫子忠心耿耿,再无二心。

子路是对孔子最忠诚的。自从他认定孔子可以追随,就开始全身心跟着老师,不离不弃。周游列国十四年,子路就像刘备身边的猛张飞,宋江身边的黑李逵。谁敢说夫子不是,谁敢对夫子不利,子路是可以为了老师以命相拼的。

但是,掌门人孔老师却很少夸子路,不像对待颜回,对待冉雍,对待南容,对待公冶长,对待子贡那样发自肺腑地疼爱。孔子有时候也表扬子路,但常常是一个糖豆递过去,马上一巴掌就打过去了。孔子看不得子路得瑟,但是也不允许别人看不起子路,他们的关系,与其说是师徒,更多的是挚友,心贴心的那种。

有一次,孔子心血来潮,说:“将来没事可干,我要是退隐山林,乘舟找个地方隐居,也就子路能实心实意陪着我了 。”

不是共富贵,而是共患难。就这样,子路却十分开心。这么多弟子,天天夸颜回好学,夸子贡能干,到了九九归一的时候,想起来的还是俺季路,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子路一被表扬就喜欢得瑟,一得瑟就被孔子修理。这一次也没有例外——没让子路高兴2分钟,夫子又说了:“由也好勇过我,其余无所取材。”

你这个野人季路,也就是皮糙肉厚力气大,几分蛮傻大胆,有什么啊?得瑟什么呢?做个保镖还凑合,其他一无是处。

孔子为什么会对子路这么不客气呢?因为子路对老师也毫不客气。君子之交,何须虚情假意客套?

有一次,孔子偷偷见南子。

为什么说是“偷偷”呢?因为南子妖冶,名声太臭,子路劝过老师不要见她。可是孔子为了能在卫国得到重用,让南子帮忙吹枕头风,还是偷偷去见了这个在卫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事还是被子路发现了。孔子见完南子,刚刚若无其事回来,子路马上给师傅来了个下马威,阴阳怪气甩脸子,让孔子很难堪。

孔子被徒弟责备,没有发脾气闹情绪,没有开除不尊重老师的子路,而是赶紧指天赌咒,上赶着给徒弟赔礼道歉做解释:我没有直接见她,隔着帘子呢,什么故事也没有发生,我要有什么言行不一,“天厌之,天厌之。”

子路不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但却是最信任,最贴心的。子路在卫国大夫孔俚的封地当总管,卫国发生了内乱。消息传到孔子那里,他马上大惊失色:“完了,完了,子路之命休矣!”

子路果然死了,被敌人剁成了肉酱。在追思会上,孔子喃喃自语,泣不成声:“我自从有了子路,再也没有人敢拿刀剑指着我,对我不敬!我的好兄弟啊!为师以后指靠谁来保护呢?”

这一次,孔子不经意感慨了一句:“能不卑不亢,穿着破衣烂衫,和那些穿名牌貂皮大衣的贵族一起谈笑风生的,也只有人家子路了!《诗经》上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话用来表扬仲由非常合适啊!”

子路很高兴,一高兴就得瑟,老毛病立马就犯了,尾巴立刻就翘起来了,到处炫耀师傅对自己的夸赞。

孔子最喜欢修理子路,给子路治病,立马把子路叫过来,说:“能不能有些出息?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底线,离真正的仁还远着呢?能不能有些出息,追求高大的修养目标呢?”

子路后来的表现不得而知,但肯定没有跟老师记仇。一个真正心胸开阔的人,心底无私天地宽的人怎么会跟恩师计较呢?我们的大师兄子路同志,每次被表扬都是欣喜若狂,每次被批评都是心悦诚服。他信任师傅是真心对自己好,他发自肺腑让自己一切为了师傅好。亦师亦友是真情,无怨无悔爱师门。儒家能够一代代传承下来,依靠的就是儒家弟子对圣人的无条件相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