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学论语#14.11【2017-6-23】

 龙泉看水hbc 2021-09-07

#每日学论语#14.11【2017-6-23】

【原文】 
子曰:“孟公绰为(wéi)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wéi)滕(ténɡ)、薛大夫。”
【译文】
 孔子说:“孟公绰的才能做晋国赵氏、魏氏的家臣绰绰有余,却不能胜任滕国、薛国那种小国的大夫。”


【微言微感】
晋国是大国,魏氏、赵氏是晋国大官,在他们家做家臣(也就是“老”),那是很体面的官。
子路在卫国大夫孔俚家做过家臣,阳虎在季孙氏府上做过家臣,公山不狃是季桓子的家臣……
 有一本书叫《二号首长》,书中的唐小舟是省委书记赵德良的秘书,也就是所谓的“二号首长”。首长的秘书,首长的吃喝拉撒睡,每日的行程安排,包括一些家庭私事,大都是他负责。所谓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些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是相当尊崇的。
再往前推,过去叫“师爷”或者“管家”,也有叫“家老”“家臣”“室老”的。当然,称呼不一样,工作也不尽一样。“家臣”比“管家”更牛,他还管工作上的事;比“师爷”也牛,他还管家里的事。于是,这些“室老”常常管钱粮带兵马,有的还有自己的封地。


孟公绰这个人,是鲁国的大夫,三桓中孟氏家族的人。孔子欣赏孟公绰,因为这个人老成谋国,清心寡欲。有一次,子路问老师,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孟公绰是不是就是孔子心中的完人了呢?
当然不是。
孔子看一个人,既看品德品相,又看能力业绩。文质彬彬,温文尔雅,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这固然是好的,但是工作有没有能力,能否会干事,干成事,不惹事,则同样重要。
屁股决定脑袋。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人能干成什么事,这是有学问的。
齐国攻打鲁国,孔子想派弟子营救。勇猛无敌的子路首先请命,想出使齐国去游说,孔子不让。自信满满的子张和子石也请求出使,孔子也不让。等到子贡一说话,孔子就同意了。
为什么呢?
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了如指掌,谁能干什么,谁不能干什么,他非常清楚。果然,子贡出马,凭三寸不烂之舌,把齐国、吴国、晋国,越国都摆弄得团团转,鲁国轻轻松松化险为夷。

孟公绰品德高洁,一身正气,没有私心,没有贪欲,不用怎么做事,上传下达,动动嘴,跑跑腿,就能做好赵、魏家老这个差事。但是,做基层工作就不一定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腾国和薛国虽然是毫不起眼的一个小国,但是做这样小国的大夫,权利不大,地位不高,但是要求却不低。
有一句话,叫做“把拿豆包不当干粮,别拿村长不当干部”。不要小看基层干部,那些村干部、乡干部,论级别不值一提,但是想做好并不容易。
有一次,去找一个做乡长的朋友玩,正赶上他有急事需要处理。他在外间和人说事,我在套间等他。我清楚地记得,他是在处理变电站征地问题,一边是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边是供电所所长。我听他嘻嘻哈哈,时而套交情,时而讲政策,一会儿声色俱厉,一会儿和风细雨,不一会儿,问题就搞定了。
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那理论水平,那谈判艺术,这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坐在机关学不会的。怪不得干部提拔要求有基层任职经验 ,原来,基层一线才是最锻炼人的地方。
孟公绰是孔子欣赏的人,做魏国和赵国的室老可能绰绰有余,但是,做滕国和薛国这些弹丸之地小国的大夫,却未必就能够胜任。
天才和蠢材,这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放对了地方,水平一般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放错了地方,纵然有才也枉然。赵括纸上谈兵,葬送了赵国四十万大军,马谡高谈阔论,不小心丢失了街亭。他们熟读兵法,满腹经纶,口才又好,如果仅仅是做讲师或者做谋士,那应该还是很称职的。然而,他们用错了地方,害人害己,成了千古笑话。

在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人啊!认识你自己。”
我理解:人,行走在世界上,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不认识自己,自不量力,盲目追求高不可及的事情,或者浑浑噩噩,看不见自己的价值和能量,往往就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天分和价值。
毕加索打小的梦想,不是做画家,而是当一名诗人,他爱诗如命,废寝忘食地创作,希望得到大家赏识。然而很不幸,他的诗被鉴赏力极高的斯泰因夫人评得一文不值,批得他从此死了做诗人的心。于是,一位蹩脚的诗人消失了,一位伟大的画家诞生了。
  我初中毕业的时候,体育老师觉得我体育成绩还不错,应该走体育特长生的道路。但是很不幸,在选拔中,我名落孙山。我很沮丧,恩师也很不甘心。他动员我家长找人托关系活动活动,万一逆袭了呢!
很遗憾,我没有什么亲戚可以帮忙托关系。我没办法,只好放弃体育这条路。
后来两个月,别无选择的我只好拼命补文化课。完全出乎意料,当我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时候,我竟然完成了学习成绩三级跳,一模、二模、中招考试,成绩一比一次好,出人意料地后来居上,我中招时候以全校第四名的成绩考上了师范。
现在想想,我体育天分其实很一般,只能算是身体强壮,爱好体育而已。如果一门心思走体育这条路,幸运的话,充其量我只能是一个普通的乡村体育教师而已。
但是,我转身上了师范。21岁,我就开始做了校长;24岁,我就成了县城重点小学的校长;37岁,我成了那一年最年轻的特级教师。
做教师,我还是有一定天分的。
几位要好的朋友,后来都成了乡长、局长,成了叱咤风云的一方诸侯。有一次,一位老领导和我闲聊,觉得我做老师亏材料了,应该转行到行政单位。他说,保成要是走行政道路,如果顺利做个局长什么的不成问题。
我一笑了之。
领导的好意,我感激不尽。但我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我,最适合的还是做老师,或者做一名校长。我的灵感,我的才华,只有在学校这块热土才会喷涌而出。面对师生即兴演讲,我可以滔滔不绝,行云流水,思维活跃异常,但是面对记者采访,或者和人谈判,我却常常江郎才尽。


我常常想,唐后主李煜如果不做皇帝,只是做一个文人,那该多么幸福啊!随便写写,就能名垂千古。明熹宗朱由校如果不做皇帝,凭他那巧夺天工的木匠天份,何至于就成了大明江山的罪人呢?
明人吕柟的《泾野子》中有一个故事:
一老者有五个儿子,一个木呆呆,一个鬼精灵,一个眼瞎,一个背驼,一个腿瘸。面对五个不健全的儿子,老人没有悲观,没有抱怨。一番思考之后,他根据每个儿子的情况为他们各自安排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木呆呆去务农,面朝黄土背朝天;鬼精灵去做生意,只占便宜不吃亏;瞎眼老三去算卦,打扮起来蛮像样;驼背老四搓麻绳,正好低头又弯腰;瘸腿老五纺线织布,坐在织机前不用老走路。经老人这么一安排,儿子们倒也能安身立命,不愁衣食,哪一个也没有成为家里的负担。
五个儿子虽各有缺陷,但也各有长处,甚至可以说,其缺点所在也正是其长处所在:木呆呆的人不见异思迁、投机取巧,可以踏踏实实地把田种好;瘸腿之人更能坐得安稳,在织布纺线上花的时间与心思必然比一般人会更多。老人头脑清醒,直面现实,他用自己并不深奥的智慧,让一家人的生计得以维持。
鬼谷子说:“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我们做教师的呢?从孔子的话语里,从孟公绰的故事了,应该得到一些启示:教育者的使命,不应该是用同一把尺子,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而应该是用心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可能性,并且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打开这种可能性,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