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兆元 | 传统神话与民族凝聚力

 seawn 2021-12-02

全文共1531字,阅读大约需要05分钟

传统神话与民族凝聚力

民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谢林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一个民族,只有当它能从自己的神话上判断自身的民族时,方能成其为民族。”如果我们把民族理解为具有共同文化的统一体,谢林的话无疑是正确的。民族因神话而形成,神话解体也将导致民族的解体,显然,神话是民族凝聚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中的不同集团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可以选择不同的制度,然而,当他们还信奉着共同的神话时,这个民族尚未真正分裂。靠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制度不可能把民族统一起来,但是,神话可以,共同的神话,共同的信仰,可以使一个民族走到一起来。

阿拉伯的世界内部矛盾重重,当它们遭到外来势力的压迫便会在同为安拉的信徒这面旗帜下外御其侮,伊斯兰的世界于是团结起来,这在阿以争端中十分清楚地体现出来。

而今,大陆及海外华人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极受世人的关注。然而,中华民族并未团结如一,以往的主义之争,制度之争,除了伤害民族感情,谁也不能征服谁,谁也不能统一谁,严重影响了这个伟大民族的崛起和振兴。我们终于发现,在摒弃了主义制度的纠缠后,我们可以找到一根凝结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这就是民族的传统神话。居住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政治主张,奉行着不同的制度的全球华人都可以在两面旗帜下携起手来。这两面大旗上写着: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直至今日,还有人在攻击中国人对龙,对炎黄的信仰。当年闻一多先生曾对龙崇拜的封建色彩作过批判,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没有什么东西比龙更能代表中国,更能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了。或许,祖先们并不都崇拜龙,炎黄也并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真正祖先,然而,氏族时代的混沌纷纭只是民族形成的序曲,民族的主题神话终于是龙凤,是炎黄。人们认同炎黄,并不是说炎黄是真正的血缘上的祖先,而是对以炎黄为代表的融合众长的华夏文化的认同。正是这种认同,使中华民族日益强大,中国文化也因之更加丰富多彩,各民族的文化遂融入了一个文化大家庭之中。对龙凤的认同,对炎黄的认同,正是中华民族形成的一个基本前提。

神话缘何而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它是凭借什么而实现其功能的呢?初看起来,神话与宗教关系密切,是信仰的纽带联结起民众来的,其实并不完全如此。而今,人们朝拜黄帝陵,人们隆重集会祭祀炎帝黄帝,并不是在祈祷希望远祖保佑我们,赐给我们福祉,因而,认同神话并不是全在宗教意味。那么是不是要在远祖身上寻找一些理性的规范,作为民族的行为准则呢?也不是。因为神话的基质不是理性精神,神话并不是在树立一个榜样供大众学习效法。我们不是在向炎黄学习我们该怎样生活,这些我们宁可请教孔子,然而孔子这样一个具体的文化伟人是不可能真正成为全民族崇拜的大神,因为神话是一种抽象的幻影,它摒弃具象而富有理想色彩。

这种理想色彩深受情感的侵染,所以神话的真正基质是情感的基质。卡西尔说得好:“神话和原始宗教决不是完全无条理性的,它们并不是没有道理或没有原因的。但是它们的条理性更多地依赖于情感的统一性而不是依赖于逻辑的法则。”情感正是神话产生凝聚力的内在基质,它产生的亲和力是民族团结的根本力量。

人们说,祖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范畴,不如说是一个文化范畴,我们认为这仍然显得宽泛,祖国说到底是一个情感的范畴,抽象的祖国的具体化有自然山川与传统文化,然而只有共同的神话才能把自然山川传统文化与个体联系起来,只有在共同的神灵面前才能找到个体所属的文化之根。

我们找不出任何东西能比龙凤、炎黄更能代表我们中华民族的风貌了,没有任何东西象它们那样在全球华人的心灵中根深蒂固。事实证明,民族情感可以超越非情感范畴的是非之争,它是化解隔阂的有效方剂。

文章来源:《社会科学报》1995年2月16日  第03版:人文世界

图片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