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大椿解读《难经》第四难:论脉四

 火岩山 2021-09-08

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

(阴阳,谓脉之属于阴、属于阳也。)  

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

(心肺在上部,故出气由之,属阳。肾肝在下部,故入气归之,属阴。脾主中宫,故司出入之间也。受谷味,即因胃气以至手太阴之义。)  

其脉在中。

(在中,介乎阴阳之间也。)

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

(浮为表,故属阳。沉为里,故属阴。)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

(呼出心与肺,故俱浮。别,分别也。)  

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

(心属火,故其象大散;肺属金,故其象短涩,此心肺之本脉,而浮则其所同者也。)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

(吸入肾与肝,故俱沉。)  

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

(肝属木,故其象牢而长。肾属水,故其象濡而实。水体外柔而内刚也。)  

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

(在中,不沉不浮之间也。此以上释阴阳之义已明,下文又于阴阳之中交互言之也。)

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耶?

(俱动,言三阴三阳尽见也,六脉见下文。) 

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

(此即所谓六脉也。浮者在上,沉者在下,长者过本位,短者不及本位,滑者流利,涩者凝滞。浮、沉、长、短以形言,滑、涩以质言也。)  

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阴也。

(此所谓三阴三阳也。)

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

(此六脉互见之象也。然此举其例而言,亦互相错综,非一定如此也,但浮沉可以相兼,而滑涩短长不得并见,亦所当晓也。)

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逆顺也。

(上文言脉之形体,而未尝断吉凶,此乃言其断法也。其经,手足三阴三阳也。逆顺,如心脉宜浮,肾脉宜沉则为顺,若心脉反沉,肾脉反浮则为逆,此又见脉无定体,因经而定顺逆。其法则两经备言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