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窦乂:晚唐商业奇才

 新用户6303bXRU 2021-09-08


中国古代是以农立国,重农桑,轻商贾,在士农工商的等级排序中,商人在最末端,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因此,虽然商人这个阶层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但是,除了富甲天下的超级富豪在古代正史上略有记载以外,中、低层商人的经商事迹几乎没有(中国古代史是帝王将相史,对百姓的生产生活不屑一顾,这是中国古代史的一大缺陷)。要了解古代中低层商人的经商过程,只能从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去发现。幸亏有这些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不然真不知道古人是如何经商的。

晚唐花间派词人领袖朝温庭筠写过一篇小说,讲述窦乂(yi)经商的故事,很有意思,今天拿来和各位朋友分享。

窦乂是陕西扶风县人。扶风窦氏家族是名门望族,在汉光武帝时以军功起家,有窦融、窦宪等一大批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厉害的还是沿袭百年的皇帝外戚世家。窦乂的几位姑姑是历朝国戚。伯父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尚书。窦家在长安的嘉会坊里有官祭的宗祠。

窦乂十三岁时,亲戚安州(今广西钦州)长史张敬立调任回京,带回来十几车安州特产——丝鞋,分送给外甥、侄儿们。这些人争抢着去拿,唯独窦乂不去。这些人把自己能穿的抢走了,剩下一车大号丝鞋没人要。窦乂就全要了。张敬立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要人家挑拣剩下的?这么多鞋要去干吗?窦乂也不说。过了几天,窦乂把这一车丝鞋拉到集书上卖了,赚了五百文钱,偷偷贮藏起来。

创业的第一桶金就这样积攒起来了。

窦乂用这笔钱悄悄到铁匠铺子里打制了二把小铲备用。到了五月初,长安城里的榆树钱成熟,满城飞落,到处都是。窦乂去扫了十余斗榆钱打包好,然后去找伯父说:“我想借住在嘉会坊的宗祠里学习功课。”伯父看到他这么热爱学习,高兴得不得了,立即答应了他。

窦乂晚上在宗祠附近的褒义寺法安上人院中寄宿,白天在宗祠里用专门打制的二把小铲开垦院里的空地,挖了四千多条宽五寸、深五寸的浅沟,每条长二十多步。将带来的榆钱播种在沟内。过了几天,下了一场透雨,每条沟里都长出了榆树苗。到秋天时,小树苗已长到一尺多高,大约有一千万多株。

到了第二年,榆树苗已长到三尺多高。窦乂找了把利斧来整理这些树苗,每隔三寸保留一支茁壮直挺的,其余的都砍下来捆成二尺粗柴捆,有一百多捆。这年秋天连降大雨,天气阴冷,柴火的价格高于往年,窦乂把这一百多捆榆柴运到集上去卖。一捆卖十多文。这就有了一贯多钱。(唐代一贯钱等于一千文钱,一两银子,按照唐贞观年间的米价计算,约相当于现在3500元左右。中国不是产银国,明代以前的货币主要是铜钱,明代外贸兴盛,大量国外银子流入中国,才开始用银子结算。凡是反映明代以前的影视作品里用银子结算的都是瞎掰

第三年,榆树苗有的已长成鸡蛋那么粗了,窦乂依样画葫芦,留下枝繁叶茂的,砍掉多余的,又收获了二百多捆榆柴,卖了后,获利好几倍。又过了五年,榆树长大成材。窦乂把粗壮的树干砍伐下来制作成盖房屋用的椽材一千多根,卖了三四万钱。又挑选出枝杆大的制作成打造车乘的木料二三千多根。

不到十年,窦乂已经富甲一方。

窦乂靠卖柴火、木材起家,但此时榆树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怎么办呢?窦乂想了个新招,打算制造一种优质柴火。

窦乂买来一百钱一匹的蜀郡青麻布,裁成四尺宽,雇人缝成小布袋。又购买内乡产的新麻鞋几百双。然后大肆招揽长安城里各条街坊里巷市民家的小孩,也有些朝廷金吾卫士兵家的孩子到宗祠里来,每天发给每个小孩三张饼,十五文钱。再发给他们每人一只小布袋,让他们到处去拣拾槐树籽交上来。一个多月就收集了两车槐树籽。又让小孩们去拣拾破旧的麻鞋。每三双破旧麻鞋换一双新麻鞋。事情传开后,不光是小孩,连大人都来换。几天就换了一千多双旧麻鞋。

然后按天雇用了大量仆役,把破麻鞋拿到溪水里洗涤,晒干,贮存在宗祠院中。在坊门外买下几堆遗弃的碎瓦片,洗掉淤泥,也存储在宗祠院内。原材料准备好后,就去置办工具,买了五个石嘴碓(碓窝,臼的一种),三个锉碓(本来是古代断人肢体的一种刑具,应该是种带利刃的工具),近千斤废油脚料。用锉碓切破麻鞋,用石嘴碓捣碎瓦片。再用疏布筛子筛,和上槐树籽、废油脚料,放在锅里熬煮后再放在一个大臼里日夜不停地捣。等捣成乳状快凝固时,从臼中趁热取出来,让仆役们双手用力转握,做成长三尺以下,圆径三寸的长棒,一共做了一万多条。窦乂还给这些长棒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法烛”。

唐德宗建中初年(公元780)六月,长安连降大雨,家家缺柴火,一尺长的一根柴薪和平常同样大小的桂木的价格一样贵。就是这样满城也找不到一车柴火。窦乂就将贮存的法烛拿出来卖,每条一百文。买的人拿回家去用它烧饭,火力是一般柴薪的一倍。窦乂又发了笔大财。

窦乂转行做起了房地产生意。长安西市秤行(卖秤的市场)的南边有一处水洼,叫小海地,约有十多亩大小,是市场里商户倒垃圾的地方。窦乂就去买这块地。那是块废地,主人不在乎,也没去测量一下到底有多少亩,就一次性收了窦乂三万文钱。

这是个废水洼地,首先得用泥土把水洼填满才行,这个太费钱。窦乂想了个几乎无本的办法。在水洼中间立了一木杆,杆顶悬挂一面小旗。在旁边建了六七座临时小房,雇人制作煎饼、团子等食品。然后召呼小孩来投掷石块、瓦片,只要击中木杆上面的小旗,就奖励煎饼或团子吃。又能玩又有吃的,这是小孩最喜欢的事情,很多小孩争相来投。不到一个月就将池子填满了。窦乂整平土地后,建了二十个门面出租,每天房租可以收几千钱。这个地方被人叫作窦家店,成了一个热门的地方。

这就是有名的“窦乂买坑”,窦乂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商业地产第一人。现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展厅里有雕塑展示这个故事。也有人称其为古代跨界经营之王。

窦乂经商有一套,为人也不错,很大气。曾经有个叫米亮的胡人,流落街头。窦义每次看见他,都会给他一些钱,并且从来不问米亮为什么落到这样的地步。这种状况延续了整整七年。

一次,窦乂又遇见米亮,又给了他五千文钱。米亮特别感激,对人说:“我米亮一定会报答窦乂的大恩大德!”窦乂刚刚弄好窦家店的事情,暂时无事可做,米亮来见他,说:“崇贤里有一套小宅院要卖,出价二十万钱,你赶紧将它买下来。还有西市一家代人保管舍银财物的柜坊,很赚钱,你也可以将它买下来。”写房契这天,米亮悄悄对窦乂说:“我擅长鉴别玉石。我曾看见这家屋内有一块特殊的石头,这家人拿来做洗衣石。这是块真的于阗玉(即和田玉)啊!”在窦乂眼里,米亮就是个流浪汉,所以不相信他的话。米亮看出来了,说:“你要是不相信,呆会儿到延庆坊请一位玉工来鉴定一下。”玉工来看到这块石头大为惊讶,说:“这是一块奇异的宝玉啊!可以雕琢出腰带扣板二十副。每副卖百文钱,其余的还能卖三千贯钱呢!”窦乂雇来玉工将这块玉石加工成腰带扣板,卖钱几百贯,又加工成盒子,执带头尾等各种东西,卖了几十万贯。为了回报米亮,窦乂将这座宅院,连同房契都赠送给了米亮。

还有一件事,太尉李晟住宅边有一座小宅,传说里面经常闹鬼,是凶宅。房主以二十万钱出售,窦乂将它买下来拆了,准备开垦成耕地。李晟家有一座小楼挨着窦乂买下的这块地,无人照看。李晟想把窦乂买下的这块地,跟小楼所占的地方合并到一块儿,建造一座击球场(唐代流行马球,可能是想建马球场)。李晟请人去找窦乂买地,因为这时李晟没什么权势,窦乂不卖。等到李晟得到皇恩有权有势时,窦乂主动带着房契去见他,说:“这座宅院原打算借给一位亲属住。但是,离太尉府第太近,可以俯瞰到您府上的一切。我那些亲戚都是贫贱没修养的人,很难安分守己。因此,我没有借给他们住。我看到这块地方很宽阔、闲静,可以修建个跑马场。今天,我特意来府上向太尉进献房契,只希望大人您能收下我的这份心意。”李晟非常高兴,私下对窦乂说:“不需要我帮你办点什么事情吗?”窦乂说:“我没敢有这个奢望。日后如果有什么急事,我再来找您。”窦乂雇人将这块空地平整成象磨刀石一样平坦坚实后,送给李晟作跑马场。

不久,窦乂在长安的东西(古代集市在城市的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分别是官衙和居住区,故把去集市消费称为买东西)集市上,挑选了五六个家财万贯的大商人,问他们:“你们和你们亲戚在京中和外面各道()中做事的子弟需要帮助吗?”这些富商心领神会,立即表示只要窦乂能帮这些子弟谋到更好的差使,一定送二万贯表示酬谢。窦乂带着这些子弟的名册去拜见李晟,说这些都是自己亲朋好友的孩子。李晟一一做了更好的安排。窦乂获利数万贯。

中郎将曹遂兴住在崇贤里,有株大树紧挨着窗户,枝叶遮挡了房间的光线,曹遂兴想把它砍了,又怕砸坏了房屋。窦乂知道后,就到曹家来买这株大树,保证砍伐树木时一点也不损坏曹家的房屋。曹遂兴以五千文钱把树卖给窦乂。窦乂叫伐木工从树梢开始砍,每次只砍二尺多长,工钱从优。一节一节的砍,自然不会损坏房屋。砍下树木后,窦乂从中挑选出好的几段,雇匠人制成赌博用具在自己的商行中出卖,获利一百多倍。

窦乂年老无子,把一生积攒的钱财都赠送给亲朋好友。商业门面和其他生意委托给他少年时曾经借宿过的法安上人家经营,所有的钱都不收取利息,唯一的要求是随时满足他的日常生活。窦乂活到八十多岁去世。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