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寨,你的历史我读不懂‖十一、兰寨林氏在郁南科举史上并无大作为

 泷西山人 2021-09-08

十一、兰寨林氏在郁南科举史上

并无大作为

兰寨位于西坝。西坝在郁南科举历史上,是可以大书一笔的。据统计,历史上,西坝产生了4位文举人,4位武举人和14位贡生。

郁南历史上的第一位土著考取举人,就是西坝的沈凤。

在明万历五年建县后的一段时间里,在本县购买了田地但不愿意加入郁南户籍的人的子弟,郁南允许他们以附籍身份参加科举科举考试,文化落后的郁南土著子弟,在科举上自然无法与这些来自发达地区的附籍子弟竞争。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郁南第一次组织考生参加乡试,附籍郁南的南海人周兴考中了举人。此后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沈凤考中举人前,在这漫长的84年时间里,郁南共产生了10名举人,但都是附籍或入籍郁南的外地人。直到康熙十一年,沈凤考中了举人,成为郁南土著子弟考取举人第一人!这当然是西坝人的骄傲!

关于沈凤,康熙五十七年《西宁县志·卷之六·选举志》:沈凤,康熙壬子(1672年)举人。被任命为山东沂水县知县,经推荐保举后调任京职,后经过考察,任广西道监察御史。

除了沈凤外,历史上西坝的文举人还有曾又周、邱世祥、邱达泉。

关于曾又周,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九·选举》:曾又周,西坝人,康熙丁酉科(1657年)举人。

而关于邱世祥、邱达泉,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选举志(一)·荐举表》:

邱世祥,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科举人,任新宁县儒学,先后代理署翁源、普宁儒学,咸丰元年旌表五世同堂

邱达泉,字海谷,同治元年(1862)壬戌恩科举人,排名第232名

虽然没有说邱世祥、邱达泉二人是哪里人,但贡生栏却明确说:邱达泉,号海谷,西坝石脚人,拔贡。邱世祥,字凤冈,西坝人,岁贡。

西坝历史上曾出现4位文举人,是有史记录的。西坝历史上还有4位武举人,同样也是有史记录的。道光十年《西宁县志·卷九·选举》,他们分别是:雍正乙卯(1735年)恩科黄式恭、嘉庆癸酉科(1813年)邱琪章、嘉庆戊寅(1818年)恩科邱俊章、道光辛巳恩科(1821年)邱镇祥。

除了文武举人,西坝的贡生更多,共有14人。 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二十·选举志(一)·荐举表》:

黄观胜,西坝人,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年)科副贡。

曾汉龄,西坝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岁贡,任长乐县训导。

邱世祥,字凤冈,西坝人,道光二年(1822年)岁贡,任翁源县代理训导。

邱兰渠,字湘南,西坝人,道光五年乙酉(1825年)科拔贡。

邱兰清,字九畹,西坝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岁贡,破格任用为乐会县儒学教官,代理吴川、信宜、东莞、钦州代理儒学教官

邱达泉,号海谷,西坝石脚人,道光二十九年己酉(1849年)科拔贡。

余念典,号庚廷,西坝龙岩人,咸丰十年庚申(1860年)岁贡。

余润,号文波,西坝龙岩岁贡余念典的儿子,龙岩人,光绪元年(1875年)岁贡。

林劭楠,字楚樵,兰寨人,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岁贡。

黄凤栖,字碧梧,西坝人,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年)岁贡。

邱源泉,字淇园(),西坝石脚人,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年)钦赐副贡,因为军功被保举,先后代理惠来、三水、揭阳、大埔儒学教官。

邱翰韬,号墨()林,西坝石脚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岁贡。

曾廷熙,字子缉,西坝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岁贡。

邱俊材,号伟()卿,西坝石脚人,宣统二年(1910年)庚戌岁贡。

西坝确实是郁南的科举大户,而兰寨在郁南科举史上并无大作为。在上述4位文举人、4位武举人和14位贡生中,兰寨林氏只有林劭楠这位贡生,与西坝的邱氏无法相提并论。西坝邱氏在历史上,共产生了2位文举人,占西坝举人的二分之一;产生了3位武举人,占西坝武举人的四分之三;产生了7位贡生,占西坝贡生的二分之一。明白了西坝和兰寨的科举情况,我们如今就不难理解他们在林劭楠成为贡生后,兰寨林氏在宗祠前竖起“明经进士”的旗杆,比人家中了举人还隆重其事的做法;不难理解他们在宗祠前为吴川状元林召棠竖起旗杆,以壮家族声威的做法。有人说,如此张扬的做法,是不是从侧面反映出科举在兰寨林氏心中的隐痛?对此,山人认为我们大家都不应该随意揣测。

令人读不懂的是,明明是在郁南科举史上不值得一提的兰寨,我们的专家却偏偏把它包装成科举大户,说兰寨在历史上培养出了1位状元、3位进士、1位翰林和大批举人,历史在这些专家的手中,似乎真的成为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敬告读者

泷西是泷水(南江)以西的地区,即从前的西宁县,如今的郁南县。泷西山人,顾名思义,就是郁南人。这位山人对家乡充满热爱之情。他的《兰寨,你的历史我读不懂》系列文章共13篇,完全是从爱护、保护兰寨的角度出发,对“专家”们提出一点善意的批评意见,希望“专家”们今后在宣传兰寨中,多考虑其真实性,以经得起当代和后世的推敲、质疑,不要再信口雌黄,低水平地编造历史,贻笑大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