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宁旧事丨二十五回·土匪陷城知县率官逃离 生员编史瑶事成篇流传

 泷西山人 2021-09-08

第二十五回

土匪陷城知县率官逃离

生员编史瑶事成篇流传

话说贼寇陈四率领人马侵犯西宁,让间谍拿着伪造的书信入城,了解到王钺已做好了充分准备,估计攻城也是无果,陈四于是率人马撤退到30里外,在月峒这个地驻兵,5天后,听到攻入梧州的贼兵撤出梧州,知道攻入西宁城已完全没机可乘,只好率人马离去。

通过这件事,上级发现王钺智力、能力超凡,于是推荐保举他任京职,第二年农历2月,王钺被免去西宁县知县职务,赴京职任。

早春二月,西宁漫山遍野鲜花盛开,文昌江水欢快地流淌。这天,王钺告别县署的官员,启程赴京任职。西宁百姓自发送他出城,只见他两袖清风,行李萧然。士绅们临时合计,决定赠送路费给王钺。

士绅和百姓把赠金投入到临时设置的收银箱,一共筹得白银60多两。士绅把银子送给王钺,王钺非常感谢西宁士绅和百姓的好意,但坚决不接受赠金,还从口袋里拿出40两银子,凑够100两,交给绅士。说:“这个作为地方随时需要的备用金,如果百姓需要借贷,可按月收取利息,这是我为西宁百姓办的最后一件事情,请不要推辞。”士绅虽然无奈,不得不接受王钺交给他们的100两银子。王钺别过众人,登程而去。

王钺离开西宁后19年的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26年后的四十年(1701年),西宁两遇饥荒,士绅们通过王钺留下的100两银子,帮助赈济了不少灾民。45年后的康熙五十九年(1720),西宁百姓追念王钺知县的遗爱,认为这笔备用金经过多次借贷生息,已有较多的利息,经过商议决定:在祭祀苏致卿知县的遗爱祠右面修建王公祠祭祀王钺,再用备用金的本金和多年来的利息一起购置祠田71亩,后又续置10亩。以田地的租金作为祭祀的费用,也是用王钺知县的恩惠回报王钺知县的大德。康熙六十年(1721),知县田幼安撰《邑侯王公建祠置田碑记》,并勒石祠内。雍正五年(1727年),王钺被推荐进入西宁名宦祠接受祭祀。虎父无犬子,王钺长子王沛思于康熙十六年(1677)乡试中,成绩列3个省的第一位,康熙十八年(1679)考中进士,任读中秘书,后来升为翰林院编修。次子王某是廪生。三子王憻考中举人,任广西布政司。这都是后话。

如今再说王钺离开西宁县后,朝廷任命汴三魁为西宁县知县。汴三魁是辽东盖州人,举人出身。康熙十四年(1675)农历9月,汴三魁到西宁不久,高州总兵祖泽清在高州响应吴三桂反清。

祖泽清是吴三桂表弟,辽东宁远卫(今辽宁省兴城市)人,祖泽清随父祖大寿归顺清政权,依靠父荫和自身的能力,屡受晋升,康熙六年(1667年)担任广东高雷廉总兵,辖高州、雷州、廉州等地域的绿营军队。祖泽清叛变后,一时叛军数万,连续攻陷雷州、廉州、德庆、开建、电白等州县,逼近广州。这时候,祖泽清勾结马雄,由高凉派遣部队侵犯罗定州,还没有到达,连滩土匪谢天祐等人借助祖泽清叛军的声势,假冒抚蛮将军孙延龄的公文,招集2000多人,在农历12月由连滩内塞突然侵犯西宁城。当时戍守西宁城的士兵很少,兵力难以抵挡,汴三魁等一班文武官员放弃城池仓皇奔逃谢天祐等土匪于是占据了西宁城。

谢天祐占领西宁城后不久,马雄派遣伪罗定州都司吴锡授等秘密擒获谢天祐,并把他杀了。伪李都司等率几千士兵在西宁县大肆劫掠,即使是深山穷谷,也不放过。等到伪将军郭义委任的伪知县吴灼来到西宁县,招引百姓回来,驻守在县城的祖泽清士兵依然大肆劫掠,吴灼尽最大努力向伪兵将领请求停止抢掠,然后又独自一人亲自到伪兵将领处,慷慨陈词,这时候又有伪参将吴紫卿奉上司指令来安抚百姓,凶悍的守兵才收敛,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才逐渐废除。

到了康熙十六年(1677)农历5月,听说广东肇庆府被废掉的知府和驻肇庆的两广总督都剃发归顺了清朝,西宁县一众伪文武官员也望风归顺。过了两个月,清朝委派来的知县班一戎、城守林云龙,更换了各官,城郭、人民才再一次获得安定。

西宁城重回清朝官员手中后,百姓生活逐渐安宁。这时,王钺主修的《西宁县志》出版不久。一日,一位生员在学宫里阅读该志,看到《兵防志》中的《地方纪略》时,对万历四年(1576年)明朝廷征讨罗旁之乱的历史背景,终于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但觉得这种大事记式的记录颇显支离破碎,于是据此进行整理:

罗旁,乃瑶人聚居之地,元朝即已叛服不常。至元十六年(1279年)农历11月,广西梧州府吴发受煽动广西藤州、广东德庆府泷水县瑶人作乱,官军抓获了吴发受的父亲,并把他杀了。泰定四年(1327年)农历5月,德庆路的瑶人前来投降,把所有抢走的人归还给他们的父母亲。及至明朝,瑶乱更甚,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泷水县(今罗定州和西宁大部分)红豆山瑶人刘第三等又聚众寇掠,指挥刘备奉命征讨他们,刘备放火烧山,捣毁了他们的巢穴,杀死瑶人几百名,其余党众也全部被消灭。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农历3月,西山(西宁县境)瑶人盘穷肠等再次作乱,朝廷命令指挥王浚等消灭了他们。这时,迫于形势,有些瑶人开始归顺朝廷,朝廷于是在地方设立瑶人首领,统一领导安抚瑶人的工作,对入朝谒见天子的瑶人赏赐给钱币。永乐五年(1407年),石城县官吏冯原泰带着泷水县的瑶人首领赵第二入朝谒见天子,进贡楠、漆等物。赵第二等属下瑶人3500多户共7500多人全部归顺朝廷。天子赏赐钱币、衣服给赵第二,并让冯原泰担任泷水县丞,陈志宽担任信宜县主簿,专门负责安抚各地瑶人。永乐十年(1412年)农历6月,升冯原泰为抚猺判官。永乐六年(1410年),德庆人陈朵朵带着瑶人首领盘永用入朝谒见天子,向朝廷纳贡。朝廷让陈朵朵、陈大奴回去泷水山区再招抚瑶人,共有700多瑶人被招安。永乐八年(1410年),泷水县抚瑶判官、县丞冯原泰以天子名义招抚山里的瑶人,是年农历2月,冯原泰带领新落山的瑶人首领骆第二入朝谒见天子共计有160户500多名瑶人归顺。皇帝赐予钱币、成套衣服给骆第二。由于抚瑶工作卓有成效,永乐十年(1412年)农历6月,升冯原泰为德庆州判官,负责安抚德庆州泷水各地的猺人。永乐十三年(1415年)农历8月,德庆瑶人首领周八十入朝谒见天子,进贡土产,皇帝赏赐成套衣服和钱币给周八十。并下诏令说:“广东肇庆府德庆州的古蓬、下台等地山瑶首领周八十、刘大,你们都是好百姓,先前只是卫所的官吏无能,伤害了你们的头领,你们害怕了,不愿意从山里出来。现在你们听到朝廷派人来招抚晓谕你们,你们就全心全意归顺,来朝廷谒见天子。我都给你们赏赐,你们都回去,今后你们村里洞里的人都不用缴纳赋税,你们方便的时候才参加徭役,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享受太平盛世的福气吧。如果卫所、官吏、军人、百姓等不遵守法令,侵害农民利益,你们拿着这诏令,直接到京城上奏朝廷,我将按照国家的法规处置他们。特此晓谕。”之后的宣德年间(1426—1435)又赏赐诏令,瑶人作乱为患的情况稍为好转。但由于当时镇守内官阮能贪婪无度。乘瑶人向朝廷进贡之机,大肆索取土产。他知道瑶人害怕广西狼兵,于是与兵部尚书陈汝言勾结,凡本地军官统领狼兵的,多方剥削,子孙承继先祖的官位爵号,必须贿赂足够的财物。又奏请朝廷把各位狼官都调离德庆州。科道两衙门的群臣讨论后认为十分麻烦,才没有实施。受到汉族官员的残酷盘剥,瑶人于是反叛,从正统十一年(1446年)起,泷水地区各处瑶人煽动作乱,汉人的田地大多数被瑶人占据……

写到这里,这位生员也累了。他把上述内容作为《西宁瑶事》的第一部分,冠以《叛服》标上题,然后走出明伦堂,回家了。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敬告读者

《西宁旧事》以章回体小说形式叙述郁南县从明朝万历五年(1577)到清朝宣统三年(1911)的一段历史。书中以今存的明万历二十年,清康熙六年、二十六年、五十七年,道光十年5本《西宁县志》和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所载事实为依据,坚持“七分史实,三分演义”的原则,力图为读者展现这334年波澜壮阔的郁南历史画卷。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

《西宁旧事》欢迎读者转发。但如果在本公众号外的其他公众号和载体转载、使用,必须获得作者本人的书面授权,否则视为侵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