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偶遇的甘博馆

 杞囿的远方 2021-09-08

(此图来自网络,下两张是我拍,今天的图都不好,颇遗憾。)

按:今天的文字,不是我想要的样子,但是我怕我真正写出我满意文字的时候,就没有了发文的欲望,而此文中的一些内容,是值得一些人知道的。

上个周末,也就是上周六和周日,我去了趟兰州,应的是故人之邀。在兰州市里的路上,无意间看见了甘肃省博物馆,起心动念之下,进去转了一圈。没想到,这短短的一两个小时,竟给了我极深的印象,甚至让我觉得生于陇原是件挺可骄傲的事,原本我一直觉得这是件很没脸的事。
 
此次我对于甘肃的好感飙升,源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我在二楼的古化石展馆转着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一群人在听一个小姑娘讲解,便靠过去听了一下。中间的小姑娘,大约就是五六年级的小学生,穿绣有志愿者字样的黄色马甲,讲解极认真,动作手势有模有样,感觉很是不错。
 
其实对于博物馆之类地方的志愿者讲解员等,我是见过或者听过的,但是没想到这里竟是小年龄如此的讲解员,我也竟近距离地听了她的讲解。后面的参观中,我还见过两个很小的孩子,在一个老师模样人的讲解纠正,有板有眼地解说。后来知道,他们在参加考试,并顺利通过了考试。
 
和旁边的另一位志愿者的聊天中得知,他们都是不到是十岁的孩子,解说三个点就可以,年龄大点的讲的要多一些。而前面那位老师,好像是哪所大学的政治老师,我面对的这位志愿者,则是某大学在读的研究生,纯理工科。我们还聊了许多关于秦始皇等内容的史实。
 
司空见惯的志愿者,在此竟让我感慨万千,因为我相信,有了这种模式,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成了一名志愿者,学习主动性就会得到极大增强,学习也会从被动变成主动,讲解的过程中观众的肯定和提问,又会促使他们主动去学习,这实在是一种培养读书种子源远流长又影响力巨大的事业,有这样的模式和创举在,这个省的发展,一定会上大有希望的。
 
突然感觉,这样的做法,在可能的范围内做最大程度的推广,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人。而找到一个对的人,生出一个志愿者苗子来,则更是一件意义的事。

 
还有一件让我触动的就是彩陶。说真的,对于陶器,在不同的博物馆里,我见过太多,觉得也就是一些破碎瓷片粘凑起来的古拙器物,印刻满了史前生活的痕迹。然而,就是在这个博物馆里,竟发现,有一些陶器,很是漂亮精致,现在直接拿来做实用的商品或者工艺品,不得不说,历史深处的东西,有些时候也是时新的。
 
然而到现在为止,我并没有见过多少这样的物件在什么地方出售或使用彩陶之类古文明成果的商品。当然我曾有过一件好像是仰韶彩陶坊的茶具,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欲说还休的故事,则只有我知道。
 
后面几个人的聚会中,我们追忆共同的过往,以及当下的种种。我们仍然无法搞懂的是,曾经出过秦皇唐宗、出过主席总理的地方,有着那么多资源的甘肃,发展却依然有着那么多让我们感叹的地方,不得不说,来路尤艰巨,父老当努力。
 
匆匆就到第二天了,当我回到西宁走出火车站验票口时,大屏幕底下,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正赫然在眼前。


☆  ★  ☆  ☆  ★  ☆  ☆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