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日军98式轻战车:螳臂当车的典范,正面装甲仅16毫米!

 梦想童年594 2021-09-08

回顾整个二战,坦克的发展在欧洲战场和远东战场可以说天差地别,二战初期的轻型坦克,在苏德战场上不断进化为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吨位一个比一个大,火力一个比一个强。然而在远东,因为缺乏势均力敌的对手,以及资源的相对匮乏,日军始终没能有一款像样的坦克出现。

日军一开始的89式轻战车、95式轻战车,虽然在东亚横行一时,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这些坦克的防御力之薄弱让人惊骇。95式轻战车的正面装甲最大厚度仅为16毫米,这几乎跟一战时的坦克差不多了!

为此,日军决心打造一款新型坦克,目标也非常简单,那就是能抗住步兵穿甲弹的袭击!这就是今天我们要重点介绍的98式轻战车。日军新式轻型坦克的设计,可以追溯到1938年,当时已经制造出原型车。可惜当时日军骄傲地认为,凭借95式轻战车就可以纵横东亚和东南亚,没必要研发新型坦克。而且日军历来有重视海上力量的传统,大量资源都倾斜给了海军。于是这款新轻坦就一直锁在仓库里,没法进一步研发和量产。

在机体设计上,98式轻战车的吨位不过7吨,正面装甲防御力提升到了35毫米,这是在使用焊接工艺和倾斜装甲技术后的防护效果,其实装甲厚度依然是16毫米。主力武器为口径37毫米的100式坦克炮,同时搭配一款同轴轻武器。37毫米坦克炮虽然可以对M3带来威胁,但面对M4“谢尔曼”坦克,依然是个玩具。

98式轻战车的车体高度不过1.8米,你几乎不能把它跟坦克划等号。如此小巧的轻战车,搭配有一款130马力的V12型柴油机,行驶速度可达50千米每小时,机动性倒是没问题。1942年开始,98式轻战车正式服役,但一直到二战结束,它的产量不过100辆出头。

日军心知肚明,即便把它投入前线,也不会取得什么战果。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发现过任何一次98式轻战车参与实战的记录。

螳臂焉能挡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