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模呼吸机基础:静态和动态PV环图

 ganhaiqiang 2021-09-09
很多老师提起环图就头疼,相比单纯的压力、流速及容量时间曲线,环图确实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正因如此,环图在临床上应用很少,其实环图并没有比曲线提供更多的信息,反而有些显示还不如曲线更直观。比如,环图只能显示一个呼吸周期的变化,不能连续观察。但是,环图确实也有曲线不能代替的功能,比如呼吸功的计算。其实上一讲我们说呼吸功或者机械能就是应用PV环图进行计算的。
这一讲简单给各位老师介绍一下PV环的概念。我们在临床上一般会应用两种PV环图:动态和静态PV环图。其实不难理解,PV环指的就是单位压力下容积的变化,这不就是顺应性的定义嘛。而静态PV环对应的就是静态顺应性,也就是没有流速产生的时候的气道压力对应的肺容积变化;而动态PV环指的就是有流速时气道压力变化对应的肺容积改变,也就是动态顺应性。动态PV环就是我们呼吸机上每次呼吸都产生一个的PV环图,目前绝大部分呼吸机上都会有这个功能,其中的气道压力包括了克服气道阻力和顺应性。静态PV环中的气道压力是不包括克服气道阻力的压力,也就是说没有气体流速时气道压力与潮气量形成的环图。理论上来说静态的PV环图很难得到,以前用大注射器法进行描计,在临床上不易实现,为了在临床上能够应用,现在很多呼吸机上应用低流速(小于10L/min)的PV环代替静态PV环。

图片

对于PV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叫滞后效应(hysteresis),意思就是吸气支和呼气支不重合,两者的分离称为滞后效应,分离越大,滞后就越明显。PV环除了刚才说的应用于呼吸功的计算外,另外一个就是其滞后效应的应用。

对于静态PV环,其曲线上每一个点对应一个顺应性(△V/△P),如果整个过程是一条直线,就意味着顺应性是恒定的。而临床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非线性的,也就是说通气过程中呼吸系统顺应性是有变化的。而为什么吸气支和呼气支没有重合呢?很早就有人发现,如果往肺里面注水(动物实验)时描计的PV环图滞后效应就消失了,由于肺泡注水后就会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以认为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造成了滞后效应

图片

我们平时经常说肺是一个粘弹性器官,这里的粘性可能就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吧,如果使其失活,肺可能就变成了一个弹性器官,滞后效应消失了。静态PV环图滞后性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吸气过程中开放肺泡的增加,同样会造成肺顺应性的改变,使吸呼支产生滞后效应,因此有专家建议应用静态PV曲线的滞后效应判断肺可复张性。

动态PV环出现滞后性的原因除了静态PV环的原因之外就是气道阻力的因素。气道阻力越大,PV环滞后越明显。在临床上经常应用动态PV环的滞后性(“胖瘦)判断气道阻力的变化。

好了,关于模式相关知识就简单介绍到这里,欢迎继续关注。本公众号内容均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和各位老师沟通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