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出于蓝:帝王和百姓共享的色彩流行 | 昨天的颜色

 传统服饰 2021-09-09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说起来《红楼梦》你会想到什么颜色?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由于它标题里就带着一个色彩字,很容易在许多人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身着红色鲜衣的少男少女。但是如果要深究它的主色调,却应该是青色的,这也是清代最流行的色彩了。对于青色的喜爱,贯穿了清朝的朝野,并且深切影响了后来的传统服饰。

△ 万寿图

△ 沙家浜

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有政治的原因,有文化的原因,也有技术的原因。毕竟,历史从来不单一写就。

石青 我是蓝色的黑 

在《红楼梦》里“石青”恐怕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专有色彩名,往往用作穿在最外面的那件衣服上。仿佛有了这一层石青色,下面无论什么大红、水红、银红的妖冶色彩都被降服了,甚至在第三十五回讨论汗巾的颜色时也提到石青和黑色是用“压”大红色的。

那么石青是什么颜色呢?套用现在流行的修饰,石青可以被称作蓝色的黑,因为它十分接近黑色,但又主要是由靛蓝染出来的,所以它依然属于蓝色系。

△ 石青色云龙妆花缎袷朝袍,清雍正

△ 石青色纱绣水仙团寿纹袷坎肩,清同治

与我们所见的清宫剧不同,在真正的清代皇室中,石青是非常重要的色彩,它是礼仪性服饰外套的主色,甚至堪称独此一色。很多人都知道古时候会用色彩区分等级,比如清代皇权的象征色明黄,但是这些都不如压在外面的一件石青色的对襟外套来得“霸道”。

从礼服、吉服、常服的褂几乎都是如此规定,到了《红楼梦》中无论主仆也就如此推崇。曾经有学者梳理过颜色名的使用习惯,民间更偏爱形象的口语的表达,而石青则属于官方的用词。所以当王熙凤穿着“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登场的时候,不仅仅是工艺和用料,就连色彩也在暗示当时的读者她来自于怎么样一个富贵登极的家庭。 

蓝染 与你相识于微

清代留下了许多表现皇帝巡游的历史画卷,从这些宫廷画家的色彩描绘里不难发现,石青色以及不同深浅的蓝色体现着清代皇室的庄严肃穆。但是,历史一开始却不是如此的……

△ 亲蚕图

△ 康熙南巡图

像《红楼梦》这样的小说里之所以主仆都可以青色,以及清代贵贱都喜欢蓝色系,是因为它其实是一种便宜又牢固的色彩。我们之前在讨论红色时曾经提到,很多植物都可以染出红色,但是来自西域的红花却色彩最正价格最贵,颜色的牢固性却很不理想。而蓝色与红色恰恰相反,几乎所有的蓝色都是由靛蓝染出来的,而靛蓝提取自蓝草,也就是“青出于蓝”这个成语的出处。而含靛的蓝草分布很广,中药板蓝根就是其中一种菘蓝的根。此外靛蓝染色的牢固性很好,并且不“娇气”,它可以染很多植物染不怎么容易上色的棉布,我们的牛仔裤常见使用的就是靛蓝染色,只是不再从植物提取了。

△ 孙温绘《红楼梦》

△ 苗族蜡染

这些都注定蓝色系的出身并不奢华,而清代统治阶层之所以喜欢也正是因为他们入关之前有限可获得的纺织资源。他们当时常用的是一种被称为“毛青布”的深蓝色棉布,久而久之这种色彩便于民族审美融合,即便坐拥天下也不敢忘本。

清廷接管明代皇家织造局之初,也曾经迷失于花花世界这些他们曾经不敢相信的纺织印染技术,生产了一批色彩繁复艳丽得都有点辣眼的服饰。但是随着尘埃落定,清代开始发展自己的服饰制度,就开始把许多礼仪性服饰的外套规定为青色系(深蓝色系)。所以《红楼梦》里用“压”这个词是很妙的,谁不爱华丽的色彩,穿成艳光四射的模样却还记得用青色“压”一“压”,大约就是相识于微的惯性吧。 

士林蓝 岁月里的时髦蓝

如果只有清朝喜欢蓝色,它依然无法成就我们记忆中的高度。因为有一种被称作“士林蓝”的色彩,留在了长辈的着装习惯上,也留在了过去一百年的科技和时尚中。

△ 民国广告画

△ 客家大襟衫

△ 布依族大襟衫

蓝色系之所以可以在清朝从贫贱到富贵一路相伴,是因为一切的时机都刚刚好。明代开始大量种植棉花,而棉与蚕丝不同,它属于植物纤维,以往那些染色方式更多的是倾向于动物纤维。靛蓝属于还原染料,恰恰适合于植物纤维,所以才能和棉花发展构成了“毛青布”,从而改变了清代的流行色。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熟悉多了,棉布的普及几乎是压倒性的,所以我们现在所见比如蓝印花布才会是蓝色的,蜡染也多用蓝色。但是这些时期的靛蓝只能从蓝草中获取,直到19世纪晚期的时候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在实验室里合成这种天然染料,他也因此获得了1905年的诺贝尔奖。 

△ 明墓出土蓝印花布

这些看似无关又有着某种牵扯的历史片段,在1922年的时候促成了一个著名的品牌——阴丹士林。相信很多人都见过民国时期的阴丹士林广告画,身穿深蓝色旗袍的女子面带微笑,白色的珍珠项链低调而精致,旁边用文字告诉观者这位女子之所以如此快乐是因为她穿着的是阴丹士林布。阴丹士林其实有许多颜色,唯有“阴丹士林蓝”几乎成为了民国旗袍的另一个符号。它之所以能实现广告上这些鲜艳而不褪色的效果,就是因为它比原来从织物获取的靛蓝多了化学成就的加持。 

△ 民国广告画

后来“士林蓝”从一个商业标记成为了文化标签,即便不再是出产于阴丹士林的同类蓝色也会被冠以这个名字。只是相似的蓝色,失去了帝制下浮华的背景色,它不再需要去压着什么艳色,因为它成为了身上唯一的主色。它变得不再高贵,只留下蓝色本身的质朴和单纯。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