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庙】上海宝山孔庙:台风浸袭,抗英抗日(上)

 真友书屋 2021-09-09

宝山孔庙位于上海市宝山区临江公园内,关于该公园的情况,朱敏彦、王孝泓主编的《上海名园志》中给出了如下的评语:“临江公园位于上海北翼,是宝山区内面积最大、功能最全、人文历史最为丰富的公园,也是宝山境内游客最多、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公园。”

一个区级公园给出了这么多的最字,我通过这段话脑补出了一座浩瀚的大公园,想来在这样一座公园内找到孔庙要费不小的脚力。

公园大门

关于临江公园与宝山孔庙的关系,惜珍所著《梧桐深处的别恋:上海的公园和古典园林》中有《展示宝山人文历史的传统风格园林——临江公园》一文,该文中有如下介绍:

公园所在地原系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的宝山孔庙古址,原系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乾隆四十一年(1776),这一带遭遇海上台风侵袭,孔庙建筑大半被摧毁,后数度重修,清嘉庆十年(1805)又进行了扩充,在门外引渠成池,筑土山,在水上建魁星阁。至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宝山孔庙前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东西建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牌坊两座,内有大成殿,殿两侧有东西庑殿及崇圣寺(祠),南为丁东门,左右翼房分别为名宦祠、乡贤祠,另有儒学门、仪明伦堂、尊经阁等。1924年至1926年孔庙内因驻扎军队,遭到破坏,后由本地乡绅捐款重修,但“八一三”抗战时,建筑被日军破坏殆尽,现仅残存一座大成殿。

门牌号

这段的小节题目是“公园前身是清代宝山孔庙旧址”,由此让我想象到该孔庙原有规模是如何之宏大。同时,此文中又介绍了公园名称的变迁:“1956年,宝山县和北郊区的团员青年通过义务劳动,在孔庙遗址上建起了一座占地6.7万平方米的公园,定名为'共青公园’。后为了纪念两地青年共建公园的友情,于同年8月改名为'友谊公园’。因公园濒临长江,又于1962年10月更名为'临江公园’。”

公园简介

若以6.7万平方米来论,公园面积似乎难以符合《上海名园志》中给出的那几个最字,但是本文也提到从1993年5月到2007年5月间,公园陆续进行了扩建。看来巨大的临江公园是扩建后的结果,而宝山孔庙只能算其核心区。

2021年5月,我在太仓搞了一场活动,朋友安排得很紧凑,使我接下来的行程空出了一段时间,于是决定打车前往宝山寻访孔庙。而今太仓街头打车的情况也如同一些大城市,随手拦车已经成了历史,只能通过打车软件叫车,然对方应答之后,我至少在路边站了二十分钟,虽然有空车经过,已不能再拦截。今日天气大热,无一丝的凉风,虽然站在树荫下,汗水依然湿透了衣衫,真搞不清高科技带来的是便利还是麻烦。

入口处小亭

终于等来了所叫之车,虽然车上开着空调,然有用度不足五成,于我而言还是觉得舒服了不少。司机问我为什么要乘车跑那么远去逛公园,我向他讲述了临江公园内的孔庙状况,司机问我是否是学近代史的,这句问话比较专业,于是我不再敷衍,认真回答他的所问。同时问他为什么对历史这么感兴趣,司机的回答是:“我只对《红楼梦》感兴趣,我已经研究此书35年,已经看了一百多遍,从里面发现了很多问题。”

公园主景区

如此认真地研读一部书,并且痴心不改,瞬间我对这位司机刮目再三,于是问他的红楼观属于哪个派别。他似乎对我的提问不感兴趣,只是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研究成果,他再三感叹曹雪芹太伟大了,《红楼梦》一书几乎每一句话都包含着微言大义。他从文字背后挖掘出了秦始皇、汉武帝、三曹、崇祯皇帝等等,他的讲述超过了索隐派的研究成果,我忍不住问他曹雪芹为什么要把这么多历史上的伟大人物隐藏在文字下面。司机不正面回答我的所问,只是说这就是曹雪芹的伟大。

我猜测文庙在此之后

我只能听他一路讲下去,一直讲到了临江公园门口,结账下车时,司机说他的话还没讲完,问我几点回程,他要在此等候。我说从资料上查得该公园面积巨大,我不清楚孔庙处在公园的哪个方向,所以无法估计出逛公园需要多长时间。司机斩钉截铁地说:“多长时间我都等你,不给你算等候费。”我瞬间想到了他平时开车是何等之寂寞。

甬道

宝山公园不收费,大门口挂着的匾额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看来名称又有了变化,公园的门牌号是“友谊路1”。该公园不收费,大门敞开着,径直走入园中,在附近看到了公园平面图。从简介上了解到2015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公园进行改造,改为今名。

大成殿文保牌

按照示意图上的路线,走出不远看到两排大树下有一条甬道,在甬道的路口安置了两个老门墩,我本能地觉得后方应当就是孔庙大成殿。走到正中望去,果然有一座大殿自在甬道的尽头。沿此前行,在甬道两侧看到两尊老石狮子,从造型看乃是清代中期江南式样,有可能是孔庙旧物。

再往前走,果然看到了处在月台上的大成殿,月台下方立着文保牌,此牌背面紧贴月台,未看清背后是否有介绍文字。沿台阶上行,台阶和月台均为新建,然丹墀石制作得颇为精美,只是上面有很多的麻点,呈现出激光雕刻的式样。

月台

关于宝山孔庙的沿革史,大多文献本自清乾隆四十一年《宝山县志》中《学宫》篇的记述:

宝山分县,学宫未建,知县胡仁济,曾择城内察院基地详请兴建,尚未举行。嘉定县儒学在县治南,宋嘉定十二年,知县髙衍孙建,元元贞二年升州学。明洪武二年复为县学,天顺四年知县龙𣈆大修殿庑,筑土山于泮池南岸,名曰应奎。成化间知县洪冕、白思明、吴哲、刘翔相继修治。嘉靖十六年,知县李资坤增修。万历十八年,知县熊宻𢎯土山傍𤀹潭,名曰汇龙。国朝顺治十二年,知县刘宏徳、教谕王彬修建祠阁堂廨。康煕六年,知县余敏修大成殿,重建两庑。二十二年,知县闻在上增修。宝山分县,雍正四年以教谕专理学事,分训导理宝山县学事,暂合祭嘉定文庙,春丁嘉定县主祭,秋丁宝山县主祭。

丹墀石

宝山县原本是嘉定县的一部分,清雍正二年方从嘉定县分出,故讲述宝山孔庙的历史,要从嘉定儒学讲起,直到雍正四年,宝山方成为独立的学区,但仍然与嘉定县学轮流进行祭祀。

关于宝山孔庙创建的时间,光绪八年《宝山县志》中称:“国朝乾隆十二年,知县赵酉、训导洪基详建庙学于城东南隅。”

鸱吻

可见直到此时,宝山县才有了独立的孔庙。对于此孔庙的创建情况,此段话后有如下小注:“先是,吴淞所学久废,分县时未及请建。乾隆六年,知县胡仁济曾择察院旧址详请兴建,未即举行,暂合祭于嘉定文庙,春丁嘉定县主祭,秋丁宝山县主祭。至是始详准建于察院旧址。”

飞檐

此段叙述与乾隆十一年《宝山县志》所载相同,但光绪八年版中多出了如下一段按语:“按吴淞所学,明正统十四年,千户庄安奏建于旧城东北隅。定例:儒童出本所,印卷送县考试定入学额四名。天顺中,千戸张全重修。嘉靖初毁于倭寇,三十年,巡按尙维持重建于新城东北隅。万历十九年,千戸车伦详请重修,崇祯末废。国朝顺治六年,副总兵沈豹先建文昌阁于镇署之右,移会知县随登云改建于城东南隅所署旧址。自大成殿、两庑、仪门、黉门及明伦堂,不三月告竣,计费数百金。春秋丁祭请县学师行释菜礼。后因海潮泛溢,殿宇倾颓而学宫又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