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代糖|知乎月饼翻车,因为使用过多麦芽糖醇?今天,我们来讲讲代糖原料

 食研汇FTA 2021-09-09

知乎月饼翻车缘由

昨天,一则“知乎月饼吃了拉肚子”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榜前十,今天“知乎回应月饼吃了拉肚子”又一次登上微博热搜。知乎官方回应称出厂产品经过生产方和独立第三方机构检测,符合食品行业相关质量标准,但忽略了用来替代蔗糖的麦芽糖醇可能会导致一部分人不耐受,部分专业人士也相继科普了关于糖醇不耐受的相关知识。或许有人觉得如果使用蔗糖而不是代糖(糖醇)就不会发生那么多事了,但其实不然。那其中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截图

为何用代糖而不是蔗糖?

相传糖曾经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然而如今任何人都已经能够实现“糖自由”。糖带给人们的快乐是无可比拟的,这种快乐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随着多项研究表明过量摄入糖分可能会导致肥胖并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大众逐渐意识到了控糖的重要性,也开始寻找“糖健康”之路。从1945年至今,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以“代糖”、“天然甜味剂”为主题的文章数目在近十年飞速增加(下图给出了1945-2019年的数据)。与此同时,标有“低糖”、“无糖”、“零卡糖”、“0蔗糖”等的食品和饮料在市场上也层出不穷,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此次的“知乎月饼”事件起因是使用了「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的低糖配方,这原本是寻求更为健康的饮食方式(值得鼓励),但却忽略了过多糖醇摄入可能导致渗透性腹泻问题(应该改进,在包装上加以声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澳新食品标准局就规定糖醇一旦超过10%的添加量,就需要标识“本品吃多了可能会导致腹泻”)。

1945-2019年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中与“代糖”、“天然甜味剂”相关主题的出版物数量

图片来源:Ҫiçek S. S. (2020). Structure-Dependent Activity of Plant-Derived Sweeteners

糖仍是消费大趋势

虽然偶有诸如腹泻的事件发生,但是利用代糖实现减糖的趋势是毋庸置疑。就在今日,首届中国饮品健康消费论坛就正式发布了《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2021)》,该报告不仅对我国减糖政策、消费者用糖现状和饮料行业减糖成果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还对中国饮料行业“0糖”趋势提出了前瞻性的预判。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表示,对现阶段的饮料企业来说,应把握减糖新动向,抓住低糖、无糖的消费热潮,以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速品牌化进程[1]
 
本期一周有料,将图解代糖原料,详情请见👇👇👇

参考文献

1、新京报. 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发布:无糖化需求加大,代糖消费量上升

2、Evaluations of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 (JECFA)——Food Additives

3、REGULATION (EC) No 1333/2008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4、https://www.cfsanappsexternal./scripts/fdcc/?set=FoodSubstances

5、https://www.cfsanappsexternal./scripts/fdcc/index.cfm?set=GRASNotices&sort=GRN_No&order=DESC&startrow=1&type=basic&search=

6、Substances that may be used as food additives

7、FOOD ADDITIVES CODE

8、Wee, M., et al. A Comparison of Psychophysical Dose-Response Behaviour across 16 Sweeteners

9、Moriconi, E., et al. Neuroendocrine and Metabolic Effects of Low-Calorie and Non-Calorie Sweeteners

10、https://zh./wiki/%E7%B3%96%E6%9B%BF%E4%BB%A3%E5%93%8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