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老街巷之(31)----皇废基

 昵称ZmY8ItTt 2021-09-09

苏州老街巷之(31)----皇废基

这条小巷子,历史上更多时候是称作王府基或王废基,从吴王阖闾时代,伍子胥建成阖闾大城始至今,这一带至多也就是王城。孙权曾都苏州也是为王的时代,称帝已在武昌,再迁都至南京。称作皇废基是很近前的年代,从实际的王城升级为“皇城”,是对皇权已不再尊崇的的年代。

靠这条百多米长,三四米宽的小巷子,代表这一带的王城历史是有点不堪重负的意思。

其实也的确是在民国时期,王城遗址一带市政改造,把历史记忆寄托给了这条小巷子。原来王府基的名字是用在现在更宽更长的五卅路,当五卅路承载了近代一个历史记忆时,把王府基的历史责任挤到这个不起眼处。

所说的王城是当年伍子胥建苏州城的时候,这里是子城,也就是吴王阖闾的宫城。子城范围很大,东至公园路,南至十梓街,西至锦帆路,北至干将路。现在的苏州公园就在这片子城的中心,将公园称呼为“皇废基”更确切。苏州人喜欢称呼苏州公园为“大公园”,在苏州老城的小桥、小河、小巷格局里,占地六十多亩的公园的确可称大公园。连公交站牌也都标识的是“大公园”,而不是官方名称的苏州公园。

吴王阖闾之后,战国时楚国考烈王以及被楚列王封于吴地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都曾以此为宫室。司马迁曾游历至此,亲眼所见当时尚盛:“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后来的历代这里曾是太守府、刺史署、平江府署、南宋高宗的行宫。这里作为宫城最后的辉煌是在元末张士诚称王苏州期间,这里是张士诚的宫城。张士诚割据苏州十多年里,薄赋轻徭,鼓励农商,才造就了江南首富沈万三的传奇。所以苏州人至今都是褒扬和纪念张士诚的。后来在已经胜者为王的朱元璋时代起,苏州至少有两个纪念性的民俗与暗地纪念张士诚有关,明显看出是在朱明政权高压下的机智变通:一个是农历七月三十地藏王生日,苏州人要在门前 烧一种“狗屎香”,“狗屎”这个奇怪的名字正是张士诚原来的名字“九四”的谐音。第二个是苏州人在四月寒食节前吃酒酿饼习俗。酒酿方言谐音救娘,是说张士诚兵败与老娘一起逃亡,路人舍酒酿一碗,面团一陀,张士诚以此创酒酿饼救娘。因为张士诚在元末的乱世里,让苏州人过了一段相对安稳富足的日子,所以在朱元璋攻城时,百姓自发守城,坚守三月才破。吴语方言“讲张”也即聊天的意思,字面里的“张”字也是隐含着张士诚。

久攻不下会激起进攻者的更大仇恨,在朱元璋攻破苏州城后,苏州城一片瓦砾,宫城也被张士诚失守前付之一炬。于是这里成了真正的废城,王府基或王废基、皇废基的名称恰如其分。

朱元璋得天下之后,这里似乎一直荒废。在朱元璋的治下,不识时务的苏州知府魏观把知府衙门建在了这片废弃的王城上,而且在房屋大梁就位的重要工程节点上,邀请了苏州籍名士“明初诗文三大家”、“初明四杰”之一的高启写了一篇《郡治上梁文》,文中有“虎踞龙盘”的用词,有为张士诚唱颂歌的嫌疑。因此,魏观和高启被腰斩。实质上,作为苏州人的高启在张士诚治苏的年代,的确是张士诚的座上客,兴许他文字中本身就有纪念张士诚的意思,只是不如“狗屎香”、“酒酿饼”这样机智隐晦。

自魏观建知府衙门未遂之后几百年里,这一片宫城遗址一直废弃。因为宫城所废,这一带地势明显比周围高,在苏州城这样平缓地形中,显得很突出。今天的皇废基巷子从西往东看也是明显起坡的,附近的巷子也是一样。不过巷子很短,即使起坡,还有一个角度不小的转折,还是可以从头一眼看到尾。而东尾就是一处控保建筑——叶楚伧故居。叶楚伧在第一水乡周庄有一处故居,是他出生地。苏州城里的故居应该是他成年活动的地方,从他留下来的一些文字中,不少是关于石路、山塘等苏州风流热闹处。叶楚伧是国民党官员,也是诗人,他是柳亚子发起的南社的成员。

叶楚伧故居大门常闭,院内的二层洋楼可在外面看见,在大树掩映中,可见民国味道,保护的不错。

如今的皇废基只能从名字上联想起王城遗迹,真是一条短小普通的巷子,车可以通行,也不如那些窄巷的安静。据说巷中的一家小店很有些个性,主打鸡爪和小圆子,常被人夸“好吃到不行”。这小店的个性在于,店虽小,名气挺大,常有排队的客。营业时间也很个性:和通常的办公楼人员上班时间长不了多少,中午休息,周末也有半天休息。生意虽好,也从不想着去别处开分店。其实,我们在很多的老城也会见到这样有个性的店,从容如老城巷子旧时的慢时光,从不眼羡高门大户的显赫和快速扩张的财富神话。说不定“皇废基”的历史记忆就靠这样的店来唤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