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杜少君:阅读是一种修行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1-09-09

阅读是一种修行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杜少君

手机铃声响起,好友当晚组局吃饭。

回:抱歉,没时间,晚上要看书!

友:放暑假,吃个饭聚聚都没时间,什么情况?

回:真没时间,每天有看书任务,还要写心得。不然拖了后腿,就丢人了!

最后双方都做了妥协,重新约定一个时间,提前做好准备,白天完成看书任务,晚上吃饭。

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把读书落实得这么坚决。这一切得益于我加入了那个神秘的团体——市教研论文写作组。从放假开始,我就开始盘算着如何完成每月撰写教育随笔的任务。不曾想,又来了额外的任务:每月至少完成21天的阅读打卡任务每天至少读20页并写读书心得150字以上)。我所在的第九小组,在组长的积极推动下,小组成员们非常活跃支持,从筹集阅读活动经费,到制定每天的小组读书活动汇报格式,再到制定八月的读书计划,我犹如一个在上战场上的新兵蛋子,被推着送上了战场。

恐惧归恐惧但该落实的还是要落实,书该看的还是要看,随笔该写的还是要写,在内心的调整和接纳中,我开始了任务完成模式。我把自己经历的这些心理变化过程,归类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顺应(accommodation”——我在为适应教研论文写作组新情境而改变原有图式产生出来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在检测自己的思维过程中,获得了某种平衡。

“顺应”后,我开始认真研读崔允漷教授编写的《有效教学》,从任务式的每天读书,写读书心得,默默地坚持着。悄然度过的这两、三个星期里,我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着每天的读书打卡。在一个平静的夜晚,当我看完书时,内心深处忽然传来一个轻松的声音:好像也不难啊!

当我在写第12个读书心得时,惊讶于这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就把300多页的整本书看完了!在读书心得里,我分享到——对于阅读专业书籍,如果不是有任务,我是比较散漫的。在这里要感谢我们的团队,因为你们的突出表现,让我不敢有懈怠,让我倒逼自己不能拖后腿,给予了我读书的不竭动力。通过阅读《有效教学》这本书,我实实在在地感悟到了教学理论的深刻性,也开启了我对读书的思考和参悟。坚持读书!坚持思考!坚持写作!

正当我沉浸在刚好读完一本书,给自己带来欣喜之际,就出现了上面约局吃饭的那段对话,我当然地拒绝了,因为我沉浸在喜悦当中还没有“出来”,也或许看书的任务悄然成了一种习惯。

在读书打卡中原本觉得很难完成每天150字心得结果发现我每天都写了远远超过了字数,多的时候有500字以上少的也都在300字以上。而且每天的阅读,都有不同的感悟。

阅读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后,我感悟到——自古以来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家长们对孩子的期待就是只有读书成绩好,其他的都是“不务正业”。倘若我们的家长都能了解多元智能理论知识,就不会出现当下的焦虑与不安。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学习很出色,当孩子在出现学习成绩不好时,家长和老师不能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我们应静下心来,认真观察和发现每个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赋或优势,有针对性地在某些方面进行加强培育,培养孩子挖掘自身的长处。

在阅读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的内容中我做了深入思考——我想,如果教师仅仅是从教学知识的角度是远远不够的。一位老师在接受一个班,经过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2、3个学年时,整个班级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并不能仅仅从书本上和课堂上能体现出来的,这需要老师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如果一位老师,不仅仅关注知识的教学,还懂得如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巧妙运用言语强化、非言语强化、替代强化、延迟强化、局部强化和符号强化(代币制方法)等课堂强化技术,通过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那这位老师应该是非常优秀的,这也值得我们每位老师去思考如何运用学科育人,而不是仅仅停留上学科教学的层面。

在阅读了教学评价的章节里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教学评价中,习惯性地将考试成绩通过对比平均分和排名,来作为评价的主要手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较全面地激励学生。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一个功能在于对学生一个阶段以来的学习情况作出鉴定,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在于促进学习的改善。只有让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以激发学生改变学习状态,这才是终极目的。因此,在今后的过程中,我要多关注和探索学业评价结果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我专门写了一篇《别忽视了教学评价》随笔。

当然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但有时也会遇上波动和挫折——按捺住内心的躁动,看完这20多页的内容。有关自我(个性)、社会性与道德发展的内容,我在模块当中,各个知识节点里几乎感受不到前后的联系,另外还得花时间琢磨里面翻译过来的一些句子的意思,阅读的时间拉长了,效果似乎不怎么明显。

即使困难重重,在面对挫折中,我也不断自我鼓励——理论学习是比较枯燥的,在看书的过程中,我比较拖拉。但作为教师,只有更多地了解教育心理学当中的理论,对夯实教学实施和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毕竟高楼大厦的建设,首要的任务是打牢厚实的地基。在自觉追求自我成长的路上,永不停息,永不放弃!

阅读是一种修行!从内心恐惧到默然接受再到沉浸在阅读的喜悦之中,犹如品尝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阅读修行,刨去浮躁,静生智慧,读出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