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第101篇:读文随笔∣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1-09-09

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说起评价,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有关“课程评价”的观点,他提出的有关课程与教学的四个基本问题的最后一个就是“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就是课程评价。他还说:“评估,正是一个发现这些已经制定和组织好的经验能在多大程度上产生期望结果的过程,同时,评估的过程也包括指出该方案的长处和弱点”“评估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后来还有很多理论家对教育评论有新的阐发,例如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艾斯纳提出的表现性评价等。“语文学习”微信公众号推送了郑桂华、徐思源两位作者的“怎么样理解'评价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一文,读后收获很大。

评价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这个观点出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本质上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问题。“一致性”只是说明三者之间的贯通,将三者融为一体的“学教评一体化”则更突显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一体化的角度理解“评价即学习”,可能更有针对性。也就是说,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师教得怎样和学生学得怎么样,应该成为一个整体。作者首先从两个方面阐明了“评价过程即学习过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首先,这是落实新课标精神的必然要求。新课标强调以任务群为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言语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其核心就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对于评价的要求就是:评价要完整地反映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的学习表现,准确体现学生在实施个性化需求方面的语文素养发展。我们想一下,过去的以知识记忆、终结性评价、纸笔测试为主的评价,能够完整地反映学生在真实的言语情境中的学习表现吗?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这一评价目标呢?我觉得,还是要在评价理念和方式上进行变革。其次,这是针对语文教学评价现实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如果将“评价”简单地等同于“考试”,就会产生不少极端的做法,“刷题”无疑是最常见的一种。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写完作文后的指导与反馈,甚至将每一次写作都看作是检验学生写作能力的机会,而不重视写作之前的教学与指导,不能在学生写作之前就为学生搭建相应的支架,这就是不正常的作文教学观点,将学习、教学和评价割裂开了。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作者引入了丹尼·哈特的“真实评价”理念。他认为,当一个评价使学生进入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中时,这个评价就是真实的。这样的评价看起来像是学习活动,而不是传统的测验。在评价形式上,也不仅仅有纸笔测试这一种,而是涉及到了各种活动,例如口头访谈、团体解决任务、创作写作成长记录袋等。这与目前提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有相通之处。此外,丹尼·哈特还提出了真实性评价设计的原则:1.把握基本学习活动的中心和对我们有意义的理解及能力。2.富有教育意义和吸引力。3.是课程的一部分,而不是除了“等级评定”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目的的干扰。4.反映真实的生活、学科间的挑战。5.给学生呈现复杂的、不确定的、开放式的问题,以及整合知识和技能的任务。6.经常终止于学生完成的作品或设计师或者学生的表现。7.是设定标准的,指引学生向更高、更丰富的知识水平前进。8.认可和重视学生的多种能力、各种学习风格,以及各种文化背景。这些原则的核心就是:让评价伴随学习过程、反映真实生活、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而不是为了其他目的。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还举了一个案例,对“评价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的理念进行具体的说明。该案例是2017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卷上的某一道题,主题是“建好我的微信朋友圈”,要求学生参加该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有四个:一是“签名之寓”,将“谈笑有鸿儒”作为微信签名,将其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里。二是“加友之辩”,围绕“是否赞成加父母为微信好友”这个话题,朋友圈里展开了辩论,请你发表看法并阐述理由。三是“分享之思”,针对统计图反映的情况,完成倡议书,与好友分享。四是“互动之趣”,要求学生根据朋友圈里关于端午节的留言如“艾叶清香扑鼻来”“粽子香甜惹人爱”“龙舟激越江上赛”等,再仿写一个句子。这一种类型的中考试题,现在越来越多了,这也是一种可喜的变化。可以看出,围绕这四个活动的评价内容和形式,与过去的中考题相比,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从学生的角度看,完成题目的过程不仅仅是“做题”,更像是在参加某个活动,真实感更为强烈。从评价的角度看,虽然还是以纸笔测试为主,但测试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而且还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从而更能考查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的能力。作者认为,学生在阅读题目的材料和答题要求、完成答题的过程中,无意中还接触到田字格、书信的基本格式、矩阵式框架,以及信息传递中很重要的礼仪知识,这些语文知识或传统文化信息并不是考题所直接测试的内容,但却会对考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类型的测试是值得引起注意的。

对于“评价的过程即学习的过程”,我还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例如这句话能反过来说吗?例如“学习的过程即评价的过程”。我觉得学习和评价还是有区别的,或者说这是同一个活动中的两个不同的内容。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刻意抹杀学习和评价的区别,而是将二者统一为一个整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实施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而且,学习和评价需要对应,但又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是说学生所有的学习都要进行评价,也不是说所有的评价都能促进学习,这一点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