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席延飞:老师,教育写作很难,入行需谨慎!

 牵着蜗牛狂奔 2021-09-10

细细想来,我从2010年开始陆续写一点文章,已经十年过去了。写过小小说,偶尔也写一点诗歌,写的最多还是教育随笔。那时是在新浪博客上写的。但更多是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至少每周一篇。

2018年我开通公众号,这一年只写了4篇,因为太繁琐了,排版,选图,编辑,往往每次发文都需要三个多小时。所以,大多时候是在简书上日更一文,最长是坚持了251天。同时,也在知乎上给人解答问题,帮助年轻人走出困惑,顺便满足一下自己好为人师的虚荣心。说实话,基本都属于白磨指头,几乎没有收益。因为自媒体的红利已经过去了。

从2020年2月8日开始,我又才是在公众号上发文章,也是想在疫情期间给自己找一个事情,同时也想考验自己一下,什么是自律?我到底能坚持多久?同时,我和一个学生有个约定,他每天读书20分钟发在家长朋友圈,我每天写一篇千字文,看看谁坚持时间长?

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从此,我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哪一天想偷个懒,想多睡一会儿,但想到学生还在每天读书,老师岂能偷懒?于是,硬着头皮,继续写下去,但更多时候,就是想帮助更多人解决一下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如同我最初的梦想,举着火把夜行,不仅照亮自己,也同时照亮同行的人。至于能走到哪里,要去向何方,我也在苦苦追寻。

很多和我一样在农村任教的老师,感觉自己没有出路。一些刚入职的年青教师,的确对教育懵懵懂懂,迷茫,甚至手足无措。一些中年教师面对职称晋升无望,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控诉制度不公。所以,每当遇到朋友微信咨询我一些类似的问题,倍感责任重大,继而惶恐不安,我的建议是否得当?是否会误导这些朋友?

为啥一些关于教师成长的误区?很多教育专家为何讳莫如深,要么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要么故弄玄虚说的云山雾罩,让人更加摸不着头脑。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蝼蚁”,来说的建议是否恰当和合适呢?

基于自己多年来走过的坑,基于自己摸索出来的一些心得,基于对教育的一份热爱,我愿意继续写下去,哪怕只有一个人看到我的文章,有了一点转变,产生一丝感悟,有了一点动力,我就感觉是值得,就有了价值。

反过来想想,渡人何尝不是渡己呢?如今累计更文200篇,更多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偶尔遇到打赏,就够我兴奋一整天。一位朋友,一位领导,一位老师在朋友圈转发了我的文章,更是令我欣喜。儿子上高中,一次从学校回来说,班里有同学看到我写的文章了,感觉写的还行。那天,我在朋友圈看到,我的老师在朋友圈转发了我的文章:这是我学生写的文章!有高度和深度!也有朋友加了微信:席老师,我在《中国教育报》看到了你的文章,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

我能感受到孩子的欣喜,也感受到我的老师的那份骄傲,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一种使命感。

的确,每天写文,令我更加谨慎,这个热点事件,该怎么选择角度来看待?这个清单有没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推荐的这本书有没有使用价值?大家也会发现,最近广告有点多,其实我也是在自己摸索,哪类广告最合适?在什么位置发布才合适?每转发一次广告,我也是要在上百份文案中仔细揣摩,考虑广告的可信度,考虑大家的感受。无奈,写文章,仅靠这点收入了,我也是俗人,也要生活。

朋友,写作很难,教育写作更要讲究科学性和实践意义。正因为难,能坚持下去的人,才不是很多,所以,咬牙坚持可能需要时间来验证。加油啊,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教育写作,尽管很难,但值得去做!

写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