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节处理看育儿智慧

 尚廉心语 2021-09-10

生活中如何处理与孩子相关的事儿,特别是怎样面对孩子所提的问题!是跟随感觉,还是谨言慎行?是凭自己心情,还是替孩子着想?是直截了当,还是懂得用心?从以下的10个细节中,读出教育者的育儿智慧。

1 难走吗?看我的

孩子上小学都是让他自己走过去的,好在路程不算远。可刚下过雨的路上非常泥泞要是摔倒或弄脏衣服怎么办?妈妈心里想,今天是不是该用车送他去上学。

爸爸认为,如果孩子连这点困难都不能克服,将来如何应对生活的坎坷?他对孩子说:“儿子,今天路上有点难走,但我想你肯定能把它搞定,怎么样,敢不敢向困难挑战?”儿子被父亲的话一激,马上来了精神:“路难走吗?看我的!”

评论:妈妈大都心疼孩子,爸爸的爱比较理性,更看到长远。孩子正是在独立“行走”中,在与困难的较量中,才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心与自豪感!

2 今天妈妈钱不够

妈妈带着5岁的儿子去逛超市。儿子看到新一款机器人,久久不愿离开,央求妈妈给他买下。妈妈摸了摸口袋,正准备答应儿子时,忽然一个念头闪过,她改变了主意!“儿子,我知道你喜欢它,可今天妈妈身上的钱不够,没法买了!”见妈妈态度诚恳又坚决,孩子只好撅着嘴不快地离开了。

评论:这是一个智慧的妈妈,故意让孩子经历一次挫折。她想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愿望都会轻易得到满足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要知道一个从没被雨淋过的孩子,是经不起生活的狂风巨浪的。

3 作业是你自己的事

因为作业问题,没少跟孩子费口舌。终于有一天妈妈想通了,对孩子说:“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以后写不写,什么时间写,都由你决定”上三年级的儿子高兴坏了,只顾开心的玩,直到睡觉前作业还没做完,家长则故意不问。

倒是玩的快活,还没家长唠叨。可因此遭到老师的惩罚,还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作业是你自己的事”,这句话又在孩子耳边响起,此后,他再不敢把写作业疏忽了!

评论:这个妈妈的高明在于,改变了对孩子直接教导与提醒,而有意让他“吃亏”,孩子有了不良的心理体验,倒逼他反思改变改正,明白了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对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对初次在同学中“丢脸”,这次教训一定很深刻。

4 一加一不一定是2

常听到有人这样问小孩:“1+1等于几?”孩子会说“等于2 !”赢得一个廉价的赞美。可现在有孩子回答“是王!”这与标准答案根本不着边际。

对此,老师先没作评价,而是和蔼地说“小朋友是怎么想的,能告诉老师吗?”当听完孩子的解释,老师带头报以掌声。

评论:标准答案往往束缚了人的思维,年幼孩子思维是灵动的,也常出人意外,孩子的想象力丰富,需要呵护和珍视。如果一不合意,就粗暴地否定或打击,这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啊!所幸该老师是理智的。

5 帮妈妈洗衣服

妈妈在洗衣服,三岁的宝宝跑过来,硬是要帮忙。一般家长会以弄湿衣袖为由,把孩子支开。可眼前这个妈妈就是不一样!

她对宝贝说:“好啊,真懂事!知道帮妈妈了!”说着,从中拿出一双袜子,对孩子道“先把袖子卷起来,你就洗这双袜子吧!”孩子很高兴,在妈妈指导下,有模有样地做起来。

评论:孩子爱劳动是可贵的好品行,提倡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尤其做他自己的事!这位妈妈的可贵在于,她没有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是因势利导,满足了孩子的正当要求。如果孩子想做事时不让他做,长大后他就自然会做吗?!

6 让孩子懂得分享

孩子受宠吃“独食”惯了,特别是他喜欢的东西。这天孩子过生日,爸爸买回孩子喜欢的蛋糕,小家伙马上把它拿进自己的房间,想据为己有。

妈妈指着蛋糕对孩子说:“这圆圆的蛋糕,象征我们全家人!它代表我们大家对你的祝贺。儿子听得很开心。妈妈又说:“如果大家都同意,那它就你一人吃,可如果爸爸妈妈也想吃,儿子一定懂得与我们分享,是吧?”

得益于妈妈的循循善诱,儿子参与把蛋糕分成五块,并首先递给爷爷奶奶。

评论这位妈妈如此教导孩子,让儿子乐意与人分享,很值得学习。她没去娇惯纵容孩子的自私,也没有强制让孩子被动接受,而是讲明道理“如果大家都同意给你”,引导孩子从小懂得分享、学会感恩。

7 猛然窜出一只猫

一位年轻的妈妈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在广场上。这时一只猫不知从哪里窜出来,孩子显然被这小东西吓了一跳,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

妈妈拍着孩子的后背,轻轻地说,“宝贝儿,你看,这只小猫多漂亮啊!”被妈妈这么一说,孩子害怕的神色褪去许多,马上探出小脑袋瞅着那只猫,妈妈又说“你看它的眼睛,像什么,你再看它浑身的洁白的毛。”

评论:孩子被惊吓后,应该如何处理?考验着家长的教育智慧。眼前这个妈妈不但轻易地化解了孩子的恐惧,还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猫的眼睛和毛皮。有这样的好妈妈,孩子还会差吗?

8 公园里的一扇门

公园里的一扇门被几个小朋友反复推来推去。只听一个妈妈嚷嚷道:“别弄了,我们快走吧!”孩子极不情愿的被妈妈拉走了。

再看另一个妈妈,“宝贝,告诉妈妈,这样好玩吗?”“是的,妈妈,你来试试!”妈妈马上明白了,是孩子好奇,想弄清门为什么会转,于是引导孩子看门上那个地方不动,孩子终于明白了这是门轴起的作用。

评论:两个妈妈的风格迥然不同,显然,后一个妈妈更受孩子的喜爱,因为她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孩子找到了门能够转动的原理,孩子的探究欲望与观察能力得到保护,而不是受到挫伤。

9 爱提问的女孩

一个4岁的女孩问,“老师,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呢?”对于这种常人司空见惯的现象,小孩却满是疑问,老师该怎么回答呢!

“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没想到,这个老师还卖关子逗小女孩。

“是不是这些树叶肚子饿了,到地上找吃的?”孩子的思想真的奇妙。“为什么它们不到天上去找食物,都到地上找呢?”小女孩马上又觉得不对,一脸疑虑地望着老师。

老师只是笑而不答,似乎很欣慰。却始终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只听到女孩又冒出一个问题“树叶吃饱了,还会到树上去吗?”

评论:小女孩的可爱源于爱探究爱思考,所问的问题是成人万万想不到的。钦佩这个老师“不作回答”的做法,其目的是鼓励孩子思考,发挥自我想象,守护孩子宝贵的童心!

10 发现拿了他人玩具

幼儿园里,小朋友甲把小朋友乙的玩具,装进了自己的书包,这一幕被老师看到了

一会儿,老师走向甲问道,“如果你的玩具丢了,你会很着急吗?”甲朝老师点点头。老师又问:“如果别的小朋友要玩你的玩具,怎么办?”“他们可以向我借,问我同不同意。”老师听了夸甲懂道理。

见火候到了,老师指着甲书包里那玩具说:“咦,这不是乙的玩具吗?怎么跑到你这儿了?”停了停,老师又说:“快把玩具送给乙吧,她一定很着急。”见甲还在迟疑,老师补充道“如果你想玩,可以跟她借啊!”只见甲主动把玩具送给了乙。

评论:在事情发生与处理的整个过程中,老师没说一个“偷”字,保护了孩子的隐私与名誉。通过“移情”的方法诱导孩子,成功解决了可能发生的矛盾纠纷,不留痕迹地对孩子甲进行了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