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睡好,玩好!还要学习好!我这样操作可行,你也一样可以

 雨后阳光609 2021-09-11

这篇文章可能会颠覆大家对孩子学习教育的传统看法、做法,建议先看看前几天我写的另一篇文章:我们用培养抑郁症的方法,却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学霸,这篇文章是上一篇文章的下半部分。

上文只是提出了问题,从用脑科学的角度说明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要休息好,一味地熬夜苦学,最后收获的极可能不是学霸,而是孩子的身心俱损。本文则从我的实践出发,重在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提高学习效率,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来休息、玩耍。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长身体,要休息好,但又时时担心他们被别人家的孩子超越。在学习的重压之下,几个父母敢让自己的孩子每天安心睡到自然醒?就算我有这个勇气,孩子他又能睡得踏实吗?

对于大多数孩子,睡觉(休息)与学习对于他们,如同离家近又赚钱的工作对于我们,可望而不可求。睡好,玩好,还要学习好,不要说三者兼顾,能做好其中一项就不错了。

今天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做法,大家也帮忙看看是否可行。

首先,可行性有没有?

有没有“不负如来不负卿”这样的双全策?玩好睡好学习还好,工作好离家近还挣钱多,有这样的好事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美丽的赫尔辛基,芬兰首都和最大的港口城市

先一起看看国家规模的成功案例,芬兰。芬兰的学生教育水平举世公认,世界一流,说他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但芬兰孩子家庭作业的要求却很低,他们之中很少有人每天需要做半小时以上的功课。这是多少孩子的梦想呀!当然,现在我们双减政策出台,我们的孩子也有福气了。

芬兰教育界最著名的代言人,帕斯萨尔伯格表示:他们的很多小学生和初中生在离开学校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大部分家庭作业。15岁以下的芬兰学生既不聘用私人家教,也不在校外上任何额外的辅导课。有点讽刺的是他还与亚洲学生做对比,指出恰恰是这些让芬兰学生拥有了惊人的成就。

芬兰国土面积(不到35万平方公里)大约是我们湖北省的两倍,比云南小,人口(不到600万)却不到湖北的十分之一,而且资源丰富,人均GDP世界前列,幸福指数妥妥的全球第一,他当然有条件搞全民素质教育,慢工出细活。他的那些做法,目前咱绝大多数地方还比不了(目前我们一线城市的部分学校是完全可以与之匹敌甚至超越的),不具有典型性。

文章图片2

北欧五国之一的芬兰,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

但其实只要我们稍微留心一点,就会发现身边总会有一些“别人家的孩子”,睡得好,会玩,让人艳羡的是学习成绩还挺好。拿我家刚上6年级的娃来举个例子(不是因为他多厉害,主要是我熟悉),补习班的文化课至今没上过一节,早上通常是6:50起床,中午学校还有午睡时间,现在晚上7:40点回家,5年级以下是7点,回来从没见他写过作业,洗洗9:30上床睡觉。

周末休息2天半(周五只半天课),加起来很少见他写作业超过2小时。就拿刚过去的这个暑假来说,语文居然连一篇作文都没有!我只能从心底说,老师,您心真大。当然,我也很少给他增加额外的作业,加了他也不愿意做。

孩子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前几名,他们是标准的平行班,学校在武汉市也是排前几名的,所以这个成绩也不容易。当然,我不认为他有多么厉害,是什么学霸,但相对与周围以前忙着进出补习班的孩子的付出来说,我又觉得他还是很厉害的。我特意了解了下,他们班前排有好几个孩子,情况都和他差不多!

文章图片3

孩子开学干净整洁舒式的教室,未来可期

天生聪明,对于别人的这种评价我向来只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但内心我是完全不认同的。我从不相信学习需要多么高的天赋,归根结底,对于说学习需要天赋的人,他们往往不缺学习的天赋,缺的是勤奋的天赋。喜欢天赋论的人可以看看前两天我写的这篇文章:学习需要天赋吗?一起来看看基因科学

废话说了一大堆,无非是想让你跟我一起树立信心:睡好,玩好,学习也好,不是多难的事,任何孩子都可以做到。

我是怎么做的?只需要4步!

以前孩子小时候,我带着他做,对于一个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从一开始我就教给他我能想到的最正确的做法,慢慢养成习惯。现在只需要偶尔交流沟通下就可以了,他已经可以自己开始总结反思和调整了。对于上中学的孩子,我觉得是完全可以自己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调整,以便更有效率。

一、构建知识树

一说到学习,很多孩子甚至家长的反应就是刷题。刷题不是不行,但在我眼里盲目刷题是最偷懒,最低效的学习方法。

在刷题之前要做的,是构建知识结构树。听起来感觉有些高大上,其实就是类似于做做思维导图,把基础知识理解透。这里的难点在于一个“透”字,要“透”到什么程度?不看书,孩子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把书本上的知识复述出来,注意不是简单的背书,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按照需要输出。

粗,我可以一句话概括问题,直捣核心,细,我可以一个点讲一小时,丝丝入扣。

刚好我手头有这样几本书,拍照来举个例子。

文章图片4

厚度天差地别的初中数学,内容却差不多

最左边的那一本,只有薄薄的不到10页,却涵盖了初中三年数学所有的知识点。我最喜欢的是他不是按课本章节而是按知识结构来梳理的,也就是说重新打乱贯通了初中三年的数学知识。

第二本要稍厚一点儿,但也只有30多页,完全按初中教材章节来罗列知识点,还有配图,极其方便快速查阅。

第三本就厚了,有330页,也一样覆盖了整个初中的所有数学章节。有知识点梳理,难点易错点分析,更有典型的例题和习题。相当于是教材的浓缩升级版。

第四本,最右边的那一本7年级的数学课本下册,160页。初中3年,6本下来差不多近千页了,还不算基本的配套练习。加在一起有些份量了,得有好几斤了。

说这些的意思是,孩子在学完之后至少要在脑子里有这样的知识结构树,可简可繁,还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形式组合!如果做不到,那就说明基本知识点没有理解透,这时候要做的不是去刷题,而且反复看教材,思考。

我发现好多孩子不愿意多花一点儿时间来做这件事情,而是急着去刷题。当然,刷题是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是第二步中我要讲的问题。但在没有理解透知识点的情况下刷题,很容易出现的一个情况就是要么不会做,要么反复错,事倍功半,虽然学习很努力,收效却不大

我们所学的知识点,就是各种题型外衣下的核心,你对他理解越深刻,就越能看透他的本质,答起题来自然手到擒来,轻而易举。

不只是数学,英文,语文等各学科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而已。比如语文,这一段讲了什么,这一篇又讲了什么,这一个单元重点又是什么,与其他单元什么关系,以前学过相似的内容没有,如果我要写一篇类似的怎么写,等等,由微到巨,从点到面,在脑子中要有清晰的印象。

整个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拼图的过程,最终就是为了拼一个层层递进的树形分枝结构。形成这颗知识树的过程,就是知识在脑海中固化的过程,因为条理化了,易记难忘。我给孩子简单理过的知识,到现在还记得好多,很多知识我也是重新思考,才加深理解的。

更有意思的是,有了这个知识树,其实学习的方式就彻底发生了改变,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坐在马桶上,躺在床上,排队过程中,都可以把知识点缕一遍。发现有遗忘遗漏的,那正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这个过程有点儿费时费力,但这里才是真正学本领的地方。

二、按需刷题

文章图片5

家里类似的资料没少买,大多还是全新的,但我都仔细翻了一遍,极少数值得跟孩子讲一讲,做一下的

对知识点理解得透不透,够不够深刻?最后需要通过刷题来检测一下。所以刷题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首先就是对所学知识点的检查。

刷题不仅仅是把题解出来,做对,而且还要明白题目背后的意义,看穿题目的本质,这样的刷题是明显有别于漫无目的乱刷一气。

其次,刷题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测试和提高解题速度。学习确实只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就可以了,但选拔最终是通过考试来的,考试往往除了要做对,大多数时候也需要速度,速度越快越主动。熟才可以生巧,想达到一定的熟练度当然需要一定量练习。

针对这两个目的,刷题的量其实是很可控的。刷什么?针对知识点的理解即可。刷多少?看看自己的解题速度是否满意即可,都很清楚。这样就可以避免做大量劳而无获的无用功。

比如孩子学乘除法中有讲到数的特性问题,知识点弄明白了,那么挑几个典型的题做着试试。比如从10一直连乘到25,结尾有连续几个零?如果理解了只有2X5才会出现尾数有零的情况,那么这题实际就是问从10连乘到25中的因数有几个2和5的数对而已。

很难吗?会数数就可以了。看不穿题目的意图?那说明理解还不够透。找不到这个思路?那要反思一下为什么,这是我第三步要讲的问题。

这里其实有一个问题比较难解决,就是给孩子选题——哪些题做,哪些题不用做。好老师的重要性在这里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但老师布置作业是面向全班,所以也很难照顾到每个人。我们家孩子的老师比较灵活,经常会有适量让孩子自己选做的题,这就有点儿考验家长了,呵呵。

如果孩子自己能够判断,那毫无疑问是学霸了。我碰到过一个小丫头,还是小学四年级,妈妈买的习题集,居然说不用做,因为自己都会。听到这句话我吃了一惊,心想这孩子不简单,一问,果然孩子成绩每学期年级第一,一直到前些时又以年级第一的名次小学毕业。

培养孩子的这种自主力和鉴别力也是为孩子减负的最好方法。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要想孩子轻松一点儿,父母的确是要辛苦一些的。不能自己天天打着游戏,开口就是老师不好,孩子不行。

三、检查反思总结

有了前面两步,基本完成了学习工作的90%,但效果却只有50%。第三步,花的精力只需10%,但效果却会占一半。真正的行百里半九十。

做题是为了发现问题,答对的题目往往再没什么价值,同类型的题再多做基本都是浪费时间,边际收益会很小。要把精力放在做错的题,做的过程中犹豫过的题,还有就是自己虽然做对了,但思路不明确的题,再就是典型题上。

某种意义来说,平时刷题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弱点找出来,现在找出来了,千万不要一放了之,忙着再去刷题。而是要仔细分析,理清思路,找出问题原因,解决掉。

对于典型题,最好还要做对比分析,通过一道题解决一类题,从而极大节约刷题时间。

比如第二步中连乘求积后面有几个连续零的问题,孩子又碰到了一道类似的题:从1连乘到100,积的最后面有几个连续零?很自然,我随口问了下,那从1连乘到1000,10000,积的最后又是几个零?

孩子试了下,算出了结果,并归纳了一个简单规律。那么问题来了,能不能总结出一个通用公式?如果可以,能否再反算验证下前面从10连乘到25的结果?最后我跟孩子一起还真推导出一个简单的通用公式。

看起来在一道题上花了不少时间,但收获不仅仅解决了这一类问题,还让孩子从更深刻的层面理解数的性质,欣赏数学之美,了解逻辑的力量,也许这才是学习真正的样子。

四、持续改进

记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其实上面三步已经形成了一个学习的逻辑闭环,但还不够。

一是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思想天天在变化,而学习的东西也在不断变化,所以自己也要不断求变。二是我们也很难一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必须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三则是任何事物,永远不会百分之一百的完美,只要你愿意,总有改进空间。

这些我就不详细说了,比如生产线的优化,总有提升空间,比如让我震惊的大秦铁路,年运力居然从当初的5千万吨提升到现在的5亿吨!世界记录,从来都是留着让人打破的,是吧?

唯一要提醒自己的是不要被自己的思维框住了自己的步伐,思维天花板是最难打破的。

胆子放大一些,裤子跨下一些。

写在最后

双减落地了,双减的目的是给孩子减负!但减负不代表减教学要求,更不代表减教育质量。同样,孩子要睡好,玩好,一样也需要学好。时间精力就那么多,要想达到目的,只有提高效率。

如何提高效率,上面是我的方法,在我家孩子身上践行是有效果的,但不一定适合每个孩子,但多少可以提供一个借鉴的思路。

其核心体现在一个“思”上面,学而要思,动手刷题之前要思,刷完题之后更要思,如此方能主动把知识转化成为孩子自己的能力。

文章图片7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文章太长了,近5000字了,就此打住了。我不是一个善于写文章的人,挺费时费力的。而且分享这些行之有效的东西感觉对自己、孩子也没什么好处,培养对手了,呵呵。

但一是看到有些孩子学得那么累那么费劲,我真的看着很心累,写出来不一定能帮到他们,但于我则心安一点儿,也许对他们有用呢?有多少孩子知道学习要努力,也愿意努力,却不知道也从未思考过该如何努力!我来抛砖引玉吧。

二是文章中我也写了,学习对于自己,对于孩子其实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只要自己不断成长,永远都会有更好更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对手是鞭策自己前进的最好手段,呵呵。

还有些小技巧我后面再陆续分享,一是这些是“术”的层面,有点投机取巧,二是我有点私心,等孩子明年小升初考完再说。


我是伟大时候,关注我,一起用心培养孩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