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张掖山西会馆感悟

 寻梦游仙 2021-09-11

张掖是古丝绸路上商贸云集的重镇,也是晋商的主要活动区域,晋商是中国历史上与徽商、潮商齐名的著名商帮,他们从山西来到张掖进行边贸活动,并在张掖开办了几十家商号。晋商为了巩固自己经营的实力范围,于清代雍正年间在大佛寺边修建了山西会馆。

张掖山西会馆将宫廷建筑与民间建筑融为一体,形成起伏开阖,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院落群体。会馆建筑造型奇特,威严凝重。殿宇楼阁,庭院花木,使整个建筑绚丽多彩。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绘、泥塑,遍布全馆,交相辉映。

进入山西会馆,只见馆内建筑沿一条轴线依次排列着。山西会馆的山门非常的奇特,它是一座由山门和戏台连为一体的建筑,站在山门外看到的是一座高大宏伟的大门,从后面看,则是一座古戏楼,戏楼坐东朝西,建在山门之上,上层为戏楼,下层为出入会馆的通道。

会馆的戏楼是砖木结构,垂檐歇山顶式,青筒瓦覆盖,屋脊有龙兽,陶楼装饰。额枋、斗拱、雀替木雕彩绘,装饰古朴而华丽。台口有4根明柱支撑梁架,边柱突出,中间两根台柱前各有一只石狮子,台面用木根铺成,台口用木雕裙板装饰并围有栏杆。

在戏楼前的庭院两侧各有一排很长的两层看楼,看楼与钟鼓楼相连。戏楼前的庭院可容纳观众上千人。站在庭院内,但见剥落的朱漆、老旧的楼阁、坑凹的石基,无处不显现着一种苍老,但却觉不出半点破败和潦倒,扑面而来的反倒是一种历经风雨后的凝重与大气。

钟鼓楼之间的庭院过道上是垂檐木牌楼,更加重了会馆质朴厚重的气息。虽然这里是晋商身在异乡的临时聚集地,但会馆的一砖一瓦毫无暂居的随意,整个建筑构建精良、布局和谐,宏伟又不失别致,处处可见精心营造的功力。

牌楼后是关帝庙,为什么会馆中要有关帝庙呢?据说,关羽是山西运城人,山西商人视其为同乡。山西会馆又名“伏魔宫”,道教尊关羽为伏魔大帝,供奉关羽是求保佑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此外关羽还是“信”、“义”的化身,供奉关羽能表明诚信待客,不作无义之事。

关帝庙正殿供奉着长须飘逸、神情威仪的关羽塑像,关羽手持《春秋》聚精会神观看,充分体现了关羽的忠义诚信。左侧是手执印信的关平,右侧是手扶青龙刀的周仓。关帝庙正殿内的雕梁画栋,已历经数百年风雨,但颜色依然鲜艳。

由于晋商财力雄厚,会馆内的建筑布局严谨,建造考究,装饰华丽,气势宏伟。这座曾经是山西游子寄托乡情的会馆,曾经显示晋商吞吐天下气概的会馆,它见证了晋商辉煌和繁华。

据说,山西会馆遍布全国甚至海外,它是外出的晋商增强凝聚力的场所,起着沟通商情、联络乡谊、互相帮助的作用,也是晋商诚信经商、盟誓的地方。尽管山西会馆都建在省外,但它却是山西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是山西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

曾经的晋商上通朝廷,下结官绅,北上南下,西进东出,商路达万里之遥。他们在驰骋全国商界的同时,也在各大商埠置田产、起楼阁、建会馆。如今,那些曾走过西口、严守信义、历经严酷拼搏的晋商已驾鹤西去,关于晋商在海城经商的那段尘封往事也无从详查。

但是,晋商靠信义打造的商业文明,早已融入了山西会馆的一砖一瓦、一石一碑中,那风雨中稳立的山西会馆,无言却有境,无时无刻地提醒你:莫忘道义严律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